为政之道,尚贤为要

应当指出,墨子的政治理论集中表现在“尚同”、“尚贤”两个方面。在我们看来,他的“尚贤”思想优于他的“尚同”,且远比“尚同”思想合理与进步。“尚贤”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下层民众对现行官吏用人制度的不满,反映了他们要求参与国家管理的愿望。其中有些思想观点将永远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墨子认为,人才是国家富足、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保证。他说:“现在的王公大人都想使自己的国家富裕,人口众多,社会安定,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处处与自己的愿望相反。原因何在呢? 就在于这些王公大人不重视人才,不使用人才。”墨子明确告诫当政者,一个国家的人才愈多,国家的治理就越好,反之,治理就愈差。总之,人才是

社会治乱之重要原因。

既然人才是社会治乱兴衰的重要保证,那么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人才呢?墨子指出,那些品德高尚、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贤良之士是国家的财富,是江山社稷之辅佐。因而对这些人应当“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之以令”。这就是说,对那些贤良之士应让他们得到富贵荣华,使他们受到人民的尊重,得到很高的荣誉,并且封给他们高层的爵位,赐给丰厚的薪水,交给他们重大的任务,授予他们发号施令的权力。这样,王公大人就能得到更多的贤良之才。

墨子选拔重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呢?墨子认为就是一个“义”字。他告诉执政者,应当做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就是说,凡是不义之人就不能让他富裕,不能让他高贵,也不能依靠和亲近他。一旦贯彻了这个原则,那些富贵的人就会思量道:“我以前依靠的是金钱和权势,如今天子推举贤士不分贵贱,所以我现在不能不行义。”那些与王公大人有亲属关系的人就会思量道:“以前我所依靠的是自然亲情,如今举贤士不分亲疏,因而我现在不能不行义。”而那些与王公大人关系密切亲近的人也会思量道:“以前我所依靠的是和王公大人关系密切,如今天子选举贤士不分远近,因而我不能不去行义。”而那些远离王公大人的人也会想到: “当初我与上司太疏远无所依靠,如今天子举贤士不避远,因而我不能不为义。”这样,无论是郊外的官僚,宫庭的宿卫,国都的民众,还是四野的农夫,都知道了天子推举贤人的标准是“义”,于是全国上下都争先恐后行善为义,积极向上,这样天下便人才济济,贤士辈出,国家大业就可实现治理了。

在墨子心目中,“尚贤”不仅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和办法,而且它还是一种社会运行机制,这种机制关系到全国各层人士的价值取向,对全国各层人士都具有垂范和教育的作用。可见,墨子的“尚贤”思想无疑是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