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命尚力

命在先秦是个非常流行的观念,儒、墨、道、法各家对命都有论述。儒家创始人孔子劝人知命、安命、顺命,而墨家创始人墨子则坚决否定“命”。

墨子所要否定的“命”是当时十分流行且非常朴素、简单的宿命论。这种宿命论认为,人的生死、贫富、贵贱、寿夭乃至社会治乱等等现象都是由命来决定的,人在命面前无能为力,只能听任命的摆布。正是“命富则富, 命贫则贫;命众则众,命寡则寡,命治则治,命乱则乱;命寿则寿,命夭则夭。”一切都已在命中注定。墨子认为这种宿命论是极为有害的,它会造成人们的怠惰而不“强力从事”,败坏社会风气,所以要加以明辨,给予坚决的否定。

墨子用来否定宿命论的理论方法即我们前面曾谈及到的“三表法”。他用“三表法”证明命是不存在的,信奉命则是无一益而有百害的。他指出, 从古圣王之事上看,持宿命论的人所讲的那些话在“先王之书”、“先王之宪”、“先王之刑”中是找不到的。更何况,古代夏桀在位时天下大乱,而商汤接管了夏桀的天下反治理得很好;商纣在位时天下大乱,而周武王接管了他的天下也实现了大治。天下还是那个天下,人民还是那些人民,在夏桀、商纣的手里就天下混乱,在商汤、周武王的手里就天下大治,这是为什么呢? 可见治乱不是由命决定的,命是不存在的。“天下之治,汤武之力也,天下之乱,桀纣之罪也。”这说明社会治乱完全是由人力决定的,与命并没有关系。

从百姓耳目见闻上看,命也是不存在的。这只要考察一下老百姓的耳目所见所闻就行了,有听见命的声音,看见命的形状的,就是有,否则就是无。墨子指出,事实上从古迄今,没有一个人曾见到过命这个物,听到过命的声音,所以命是不存在的。这样,墨子用极其朴素的耳目见闻的方法,否定了命的存在。

最后,从社会实际效果上来考察,相信命的存在是颇为不利的。墨子指出,那些坚持宿命论的人说,上天所罚,是命中当罚,不实行暴政也会遭罚; 上天所赏,是命中当赏,不实行义政也会得赏。如果人们都相信这种说法是真理,那么为君的就会不义,为臣的就会不忠,为父的就会不慈,为子的就会不孝,为兄的就会不良,为弟的就会不悌,于是整个社会就乱套了。所以宿命论是一种“凶言”,是“暴人之道”,教人学坏而不为善。如果人们听信于“暴人之道”,那么农夫就会不努力耕稼,社会财物就会匮乏,饥寒冻馁就要降临,国君就会贪恋耳目之淫,心生邪僻之念,以至“亡失国家,倾

覆社稷”。故而墨子认为,宿命论“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 是“天下之大害”,“不可不非”。

墨子否定宿命论的目的何在呢?那就是要劝导人们不要相信有命,而应当“强力从事”,积极工作,努力参加生产劳动,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以实现天下富裕。他认为,决定人们的贫富、贵贱、寿夭和社会治乱的原因不是命,而是“力”。他说,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人“赖其力则生, 不赖其力则不生”。就是说,人只有依靠自身的力量和努力,去获得并创造财富,才能保证自身的生存,否则人就无法生存下去。只有强力从事才能实现人的价值,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环境,创造美好的生活。墨子指出, 那些王公大人早朝晚退,听狱治政,终日忙碌而不敢怠慢,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知道强必治,弱必乱,强必宁,强必危。贤良之卿大夫们之所以用尽其全部力气,竭尽其全部聪明才智,内治官府,外征关市、山林、泽梁之税, 以充实国库,而不敢怠慢,是因为他们知道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荣,不强必辱。农夫们之所以早出晚归,努力耕种,尽心管理,多收粮食,也是因为他们知道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妇女们之所以努力纺纱织布,夜不能寐,昼不能息,也是因为她们知道强必暖,不强必寒;强必余, 不强必缺。

墨子用强力之观点来否定命定论,体现了下层劳动者的思想、愿望,它是当时小生产者们朴素生活经验的基本总结和反映。在春秋时代,小生产者大都从旧的社会体制的崩溃中逐渐解放出来,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休戚荣辱、贫富穷通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那种害人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的传统观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和动摇。墨子的强力思想代表了小生产者们试图确证自身力量的愿望。

值得重视的是,墨子在主张尚力的同时,对人的本质有了明确、清楚的认识。人“赖其力则生,不赖其力则不生”,这一思想把人与动物从本质上区别开来,具有不可磨灭的真理的力量。对人的这种本质的力量的认识也许只有亲身参加生产劳动的人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只有像墨子那样从实践中走出来的思想家才能获得。

墨子又用“天意”来规范“非命”与“尚力”。他认为,上至天子诸侯、王公大人,下至平民百姓、匹夫匹妇,凡不信天命,强力从事者,就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兴利除害正是天之本意,天之意愿,因而“非命”、“尚力”实则又是出自天意。他说,天之意“欲人之有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也。又欲上之强听治也,下之强从事也”。这是说上天之本意就是要让人们用力经营,互教道义,平分财物。对上之君王要强力为政, 实现治理,对下之民众要尚力从事,努力生产。这样,尚力非命又成为合天之意。墨子一方面把天看成是人间宇宙的最高主宰,天决定一切,掌握一切, 另一个方面又主张非命,尚力,认为人的命运并不是外界之物,而在自己手中,自己的力量足以改变一切和决定一切。这前后两者显然是互相矛盾的, 墨子是怎样化解这个矛盾的呢?正如以上所述,他用天意来规范非命与尚力,把非命、尚力归为天之本意,使两者在“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这个共同点上得到了和谐与统一。这表明,墨子不是用天意来否定人力,而是用自己的意志来塑造天,把自己的愿望改造成天的愿望,使本来已经分明的矛盾消解于自己思想体系的内部,让两个互相矛盾的东西在其思想中并行而不悖,这不能不说是墨子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