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与巨子

由墨子所开创的墨家学派,几经努力终于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与儒家并称显学的文化团体,孔子与墨子也分别成为这两大学派的祖师和精神领袖。孔子去世后,儒学分为八派,墨子去世以后,墨家开始分化,形成了三个均宗墨子然而并不完全相同的流派。

墨家有着严明的纪律,是个高度集中统一的组织。墨子在世时,墨家学派的成员大都由墨子推荐到各个地方去做官,他们又把官俸的一部分交给墨子,共同使用。如墨子曾将其高足耕柱子推荐到楚国去做官,墨子对耕柱子非常器重,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耕柱子在楚国做官后,他的几位同学前去探望,耕柱子请他们吃饭,每餐仅供食三升,招待并不优厚。这几个人从楚国回来后,告诉墨子说耕柱子在楚国没有什么好处。墨子却说:“这未可知。”不久,耕柱子送给墨子十镒金,并说:“弟子不敢贪图财利,以违法纪送死。这十镒金,请老师收下共同使用吧!”可见,耕柱子虽然为官,但他仍以墨家的纪律约束自己,自己过着俭朴的生活,却主动将俸禄交给墨子公用。可见墨子教育学生之严。

墨子的学生在外地做官。必须遵从墨家的主张,有利于推行墨家主张的地方就留任,否则就离去。如墨子推荐其学生高石子去卫国做官。卫国国君见是墨子推荐来的,就给高石子以丰厚的待遇,安排在卿的爵位上。但高石子三次朝见卫君,提出了各种主张,均不被卫君采纳,于是高石子就离开了

卫国前往齐国。高石子回来向墨子说明为什么去卫就齐的原因,并说:“我这样离开卫国,卫国国君必以为我疯了。”墨子说:“离开卫国,假若符合道义,承受发疯的骂名又能怎么样呢?”“实行道义不能避毁趋誉。”高石子说:“我离开卫国,完全是为了遵守道义。以前老师说过:天下无道,君子不应处在厚禄上。现在卫君无道,我若图恋人家的俸禄和爵位,就是只图吃人家的米粮了。”墨子听了十分高兴,连连称赞高石子是“倍禄而乡(向) 义。”

墨子要求其学生在推行墨家主张时,应根据所处国家的不同情况“择务而从事”,即应灵活运用,对症下药。如墨子推荐其学生魏越到越国去做官。魏越问老师说:“如果见到四方君主,将如何布道呢?”墨子说:“到了一个国家,必先选择最重要的事情加以劝导;假若一个国家混乱,就告诉他们尚贤尚同的道理;假若这个国家贫穷,就告诉他们节用节葬的道理;假若一个国家君王沉溺于酒色,迷于声乐,就告诉他非乐非命的道理;假若一个国家君王荒淫怪僻、不讲礼节,就告诉他应尊天事鬼;假若一个国家推行强权政治,肆意欺侮、侵略他国,就告诉他兼爱非攻的道理。”这就是墨子所讲的“择务而从事”之理。

当然,墨子的学生中,亦有违反纪律者。像这种人墨子都严加训斥和管教。如曹公子,墨子推荐他到宋国去做官,然而,他处高位不让贤,有财不分给贫苦人,墨子很生气,认为他这样做不会有好结果。又如胜绰,墨子派他到项子牛处做官,项子牛三次入侵鲁国,他三次跟从,从而违背了墨家非攻的主张,墨子一气之下,派弟子到项子牛处,请求辞退胜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三派。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墨家是一个纪律严明的集团,这个集团的首领为巨子,墨子可能是墨家历史上的第一位巨子。墨子以后的巨子有三位最有名,一是孟胜,二是田襄子,三是腹墨子与巨子 - 图1。据传,孟胜与荆之阳城君友善。荆王死,阳城君参与吴起兵变。兵变失败,阳城君逃之,托国于孟胜。孟胜守国无望,欲以死报阳城君。弟子徐弱力谏。孟胜认为死亡正是行墨家之义,乃把巨子之位派人传给宋国的田襄子。孟胜死后,其弟子 80 余人亦全部自杀。两位受孟胜之托传位给田襄子的使者,返回后亦自杀身亡,演出了中国历史上悲壮的一幕。

田襄子,乃宋国之贤士,因孟胜传位于他而闻名。

墨子与巨子 - 图2,在秦国任职,其子杀人,秦惠王说:“先生年龄已很大了,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我已下令免他一死,您就听我的一次吧。”腹墨子与巨子 - 图3说:“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这是为了禁止乱杀伤害无辜。禁杀伤人,是天下大义,大王虽赦免了他,而我不可不行墨家之法。”于是不许惠王,遂杀其子。对此, 连吕不韦都大为感动,认为墨家巨子真是大公无私的人。

可见,墨家集团大都是直而无曲、顶天立地的壮士,他们坚守墨家之法, 客观理智,大公无私,行侠仗义,英勇无畏,这正是墨家的重要特征,也是他们不同于儒家的地方。在儒家看来,可以仕则仕,可以行则行,“无可无不可”,讲究权变,进退自如,采取有道则行,无道则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处世方式。儒家处处笼罩着圣贤气象,而墨家则到处充满着豪杰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