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墨子主张在官吏的选拔和任用上,应不分贫贱,不分富贵,不论出身门第,应唯才是举,唯贤是用,有能则上,无能则下,“以德就列,以官服事, 以劳殿赏,量功分禄”,打破官吏的世袭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重用人才。

墨子说:“古者圣王甚尊贤而任能,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bì) 颜色。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 以为徒役。”这就是说,古代的圣王很尊重贤人且能任用能人,不偏袒父兄, 不偏爱富贵,不宠爱美色。凡是贤良之士,就选拔上来,给他很高的地位, 给他很多的财富,让他做官任职。凡是无德无才的平庸之辈,就免去他的职务,让他贫贱,让他成为奴仆。这里,“不党父兄”实质上是对宗法亲亲观念的否定,“不偏富贵”是想排除金钱与权势对用人制度的干扰,“不嬖颜色”是要否定那种以貌取人、宠爱美色的偏颇做法。墨子不仅主张在官吏的选拔上要人人平等,而且主张在官吏的任用上建立一个能上能下的弹性制度,打破终身制,废除世袭制。

于是,他提出了“以德就列”的用人思想。他说:“故古者圣王之为政, 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者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

以事,断之以令。”

这一段话表明,古代圣王治理天下,很重视人的品德高低和才能大小, 并按照品德才能的高低授给不同的职位。只要有德有才,即使他出生于农民、手工业者或者小商贩之家,也要把他选拔上来,封给他很高的爵位,很丰厚的俸禄,委任他国家大业,给他施政决策的权力。这里,墨子的“列德尚贤” 与儒家的大德统治小德有异曲同工之妙。儒家认为德识高的人应处在高位, 德识低的人应处在低位。同样,墨子的“列德尚贤”亦有大德的人在高位, 小德的人在低位之意。可见,儒墨两家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墨子认为,任何人都有参政议政的权利,任何人在参政过程中都可以平等竞争。他指出:“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 此若言之谓也。”

这一思想表明,在当时的形势下,应当根据人的品德才能高低任用官吏, 根据官位的职责成绩和功劳的大小论功定赏,分定俸禄,所以当官的不能永远富贵,为民的也不能永远贫贱。有能力者就选拔他,无能之辈就罢黜他。要推行公义,避免个人恩怨。

墨子列举了大量的事例说明古代圣王如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重用人才、并且成就了大业。如尧在僻野选拔舜做了继承人,结果天下大治;汤从庖厨中将伊尹选拔上来,结果也成就了大业,由此他证明尚贤乃古圣王之道。

尧是传说中的一位圣王,史称唐尧。据说他曾制定过历法,并命羲氏、和氏以历法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规律,以确定农业播种的季节。他在位时, 君位实行禅让制,而不是那种父死子承的世袭制。故而他对舜进行了三年的考察,然后将君位传给了他。舜史称虞舜,出身田间,孟子说他与草木土石打交道,与猪、鹿等动物相追逐。他父母待他不好,但他信守孝道,20 岁时就因孝而闻名于天下。在众人举荐和尧的选拔下,他做了尧的继承人。继位后,他遍访四方,选贤进才,使天下大治。

汤史称武汤,是商族的领袖。伊尹相传出身于奴隶。汤发现伊尹精通治国之术,就起用了他并授以国政。在他的策划下,武汤积极筹备灭夏。后经历了 10 多次战争,夏终于被汤灭亡。伊尹在助汤灭夏中建立了巨大的功勋, 实现了治国大业。可见,墨子十分善于利用古圣王之事来论证他自己的观点, 为其理论学说服务。墨子精通百国春秋,具有广博的历史知识,这使他能够灵活自如地发挥其理论观点。

墨子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的平民意识,代表了大多数无权无势、处于社会低层的平民百姓的良好愿望。德才面前人人平等,这个思想打破了西周以来的宗法世袭制,是人才思想乃至政治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墨学在秦汉之际虽然衰微了,但这一思想并没有消亡,它一直是历代草莽英雄打天下的理论依据。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就曾喊出了这样的口号:“侯王将相,宁有种乎?”表现了广大农民对官吏世袭制度的强烈不满和对人生来就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抗议和否定。秦以后,西汉建立,刘邦这位崛起于田野山间的草莽英雄逐鹿中原,捷足先登,登上了天子的宝座,又一次证明了墨子“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思想的正确性和现实性。在中国,封建世袭制度虽一直根深蒂固,但那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种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思想意识也曾深入人心,唤起了无数英雄志士。中国的政治历史就是在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饱经沧桑和血雨腥风,走到了今天。

墨子主张“尚贤”,重用人才,仅有古圣王之事仍难自圆其说。所以墨子又把其理论根据归结为“天”,用“天义”来保证其“尚贤”思想的权威性。他认为天是“唯贤是尚”的,天不分富贵贫贱、亲疏、远近,只要为义行善,有德有才,天都会一视同仁地给予赏赐。否则,就要受到天的惩罚。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是“赏善罚暴”的最高主宰。他说,古代的圣王尧、舜、禹、汤、文、武等为什么会得到上天的奖赏?就是因为这些圣王顺乎了天意,能够推举贤士,重用有德有能之人,故对天下人民广而爱之,不分贫贱富贵,使天下人都得到利益,都能尊天事鬼,所以就得到上天的奖赏。而古代的桀、纣、幽、厉等暴王为什么得到上天的惩罚?主要是因为他们不顺乎天义,不尚贤使能,任人唯亲,压抑人才,骄横淫逸,致使天下人互相为恶,互相仇恨。在他们的统治下,正义被践踏,人道被扭曲,官吏腐败,盗匪横行,贤人被贬,能人被扼,人民处于水火相煎之中。他们咒骂上天,侮蔑鬼神,天下一片混乱。因此,就要受到上天的惩罚,使其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财产荡尽,死有余辜。

于是,墨子依据古代帝王为善为之恶不同结果,教导人们特别是当政者要行善为义,尚贤使能,以求善果。他要求王公大人不仅应唯贤是举、选拔人才,而且自己要以身作则,让自身成为天下贤士之楷模。他针对当时的现实对当朝王公大人作了严厉的批评,指出他们都是些无德无义之流,没有德才来管理天下,只好诉诸于战争的威慑。但战争要死人,而人们的愿望是求生避死的,故战争势必导致人民的憎恨,引起社会不安。所以王公大人最终还是无法治理国家。怎么办呢?只有选拔那些品德高、见识远、有才能的贤良之士,让他们担当天下大任,执政为政,才能管理好国家,使人民受利, 百业兴旺,万事发达。可见,“尚贤使能”是天下大治的根本途径,也是人民的愿望,上天的意志。

诚然,墨子以天志鬼神作为实现其“尚贤使能”政治理想的保证,这个保证带有相当的虚幻色彩,这是墨子的不足。这种不足是墨子所处的历史条件所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