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的利他精神
由上所述,可知墨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即为公、利他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既然“义”指的是公利、天下之利,那么仁义之士就必须抛掉一切个人利益去为公、为人、为社会、为国家。因此,为义者自身必须担负起受苦受难、自苦为乐的角色,一切从自我做起,做为义为善的行动楷模。如“非乐”、“节用”等篇中,墨子把节俭奉为生活原则, 衣食住行不求美味华丽,不求奢侈豪华,只要“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足以避润湿、御风寒”就行了。墨子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一生朴素清贫,穿粗布之衣,食菜粥淡饭,行以步代车。如止楚攻宋时,他从鲁国出发,跋涉千里,裸足而行,行十日十夜,脚上磨起了老茧水泡也不休息,到达楚都郢时已是衣衫褴褛,脚底裂开了道道血口。墨子这种自苦利他的精神实在可贵。正如孟子所评论的:“杨(朱)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梁启超先生也指出:“墨家的根本之义,在于肯牺牲自己。即‘士损己而益所为也’,‘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也’。”墨子损己利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行侠仗义,这代表了民族正气,反映和体现了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品格,是民族的脊梁。
正是由于对义、对天下之利的崇高信仰和执着,墨子才勇于舍弃高官厚禄,用全部的生命实践自己的理想。他一生有过多次升官发财的机会,但都因为他认为这不符合自己的道德理想而一一放弃了。如楚王曾以高官厚禄使墨子为自己服务,被墨子严辞拒绝;越王也曾以五百里之地相封,亦被墨子辞掉。墨子为天下谋福利是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他所孜孜以求的并不是个人之私利,而是社会之最终理想。墨子一生门徒众多,他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故墨家弟子亦深得其精髓,多能极力而贯之,为实现仁义理想可以“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墨子把他的许多学生推荐到各国去做官为政,为的也并不是仕途腾达,而是为推行墨家之法。如果墨家之法不被当政者采纳,就应向义而背禄,放弃高官厚禄,到有利于推行墨家之主张的国家去。这一点是儒、道、法等诸家流派所无法比拟的。
墨子尚义利他的任侠精神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代江湖侠客、英雄好汉、乱世豪杰可以说或多或少都曾受到墨家精神的鼓舞和熏陶。如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近代的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在中国民间传为佳话的梁山英雄劫富济贫、行侠仗义的壮举,都是例证。就是到了今天,墨子的尚义利他精神也是十分可嘉的。公而忘私,助人为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道德规范难道不是墨家思想的已有之义吗?与儒家相比,墨家精神更可称之为中国传统美德的真正代表。
诚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历史进步,墨子这种损己利他的思想也显出了其明显的不足。他注重社会、国家,忽视个性、个体,把个体淹没于社会群体之中,使个人价值溶于社会价值,从消极的一面看容易抹杀个性的张扬,不利于自我价值的追求、实现以及主观创造性的发挥。对人的尊严、人的自由、人的价值无疑是一种忽视。我们认为,社会毕竟是由个体组成的, 个体的充分自由发展是社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前提。过分强调个体服从于社会群体,必将窒息人的创造性,从而最终窒息整个社会的生机。在今天这样一个需要人才也造就人才的时代,我们更应重视人的价值、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个人与社会有机地、辩证地统一起来,既能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又
能实现社会目标,这才是真正的理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