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贝币

贝壳在中国古代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装饰品,是大家都想获得的价值极高的东西,因此人们往往把最美好的东西称做宝贝。从古代文字结构看,凡是同货币、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如赏赐、宝货、贫贱等等。可见,中国文字形成的时候,贝就已经是起货币作用的价值尺度了。

据考证,贝在夏代就已成为原始形态的货币了。在河南偃师夏代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发掘中,除发现了人们作为货币使用的天然贝外,还有经过加工制作的骨贝和石贝。(7)二里头类型文化的断代,介于龙山文化(8)和郑州二里冈商代前期文化之间,应该是夏代晚期的遗址,因此这一发现可以说明夏末商初时期贝币的使用已相当广泛了。骨贝、石贝等人工制造的仿制贝的出现,表明当时贝币的需求量很大,真贝的数量已不敷应用,才以仿制贝来代替真贝。可以认为,这一时期贝的功能,应为兼有装饰品和货币的两种作用。

进入商代,从出土文物和古籍记载看,贝币的使用已很普遍了。记载中用贝的数量也愈来愈大,从“二贝”、“五贝”发展到几朋、几十朋。如殷墟甲骨卜辞:“取■贝”;(9)“其■用旧贝一■贝十朋”。(10)传世的殷彝铭文,也不乏关于贝币的记载,如:“王商(赏)戍嗣子贝廿朋”。(11)在已知的这些记载中,把贝用来作为赏赐品的情况比其他任何物品都多。货币职能已逐渐成为贝的主要作用。古籍《尚书·盘庚篇》记述了盘庚斥责他的臣僚们贪求贝玉的行为,告诫他们要“无总于货宝”。可见早在公元前一千三百余年时,贝就成为人们经常贪求的财宝了。贝所以能具有这样的品格, 根本原因是它已成为社会公认的、代表一定价值并能换来多种物品的货币了,而不单纯是装饰品。河南安阳殷墟武丁配偶“妇好”墓,出土海贝有七千枚之多,(12)山东益都苏埠屯一号大墓出土贝三千七百九十枚,(13)其他商代中晚期墓葬中也多有出土数百枚贝的现象,这些表明贝的数量显示了货币财富的多少,贝是当时通行的主要货币。

贝所以能够成为古代最早的货币,一是由于它具有天然美丽的形态和色彩斑斓的花纹、光泽,同时又被古代先民看作是象征美好和吉利的护符,所以人们都乐于互相赠予或珍藏。二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它具有很多作为媒介物的优点,比如它能以枚为单位,便于计数;坚固耐磨,轻巧灵便,便于携带和授受;它的产量不多,得来不易,不致流通过滥。海贝有一百多个品种,被用作货币最普遍的是齿贝,它的长短大小在一寸左右。此外还有紫贝、玄贝、大贝等。大贝作为货币在商代已有记载,殷《戊辰彝铭》:“戊辰■ 师锡■鬯廿卣、■贝”;《庚午父乙鼎铭》:“作册友史锡■贝”,(14)据郭沫若考证,“■贝”就是大贝。《尚书·大传》中也有“大贝百朋”的话。殷墟妇好墓出土实物中的一种大贝,比一般的海贝体积大得多,可能就是这种■贝,它的价值应比一般的海贝要高。从甲骨文和金文中有的贝字写成■、

■看,被当作货币的贝,可能还有类似河蚌的双壳贝。贝币发展到鼎盛时期, 真贝的数量不足,仿制贝日渐增多。现在已知的仿制贝种类有:珧贝、(15) 石贝、骨贝、角贝、陶贝以及各种金属贝,如铜贝、金贝、包金贝等。

贝币在流通中,最初以枚或个为单位。商末周初,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货币的作用和流通范围扩大了,贝币的计算单位就逐渐改为“朋”。朋是用绳穿起来的贝币。根据朋字的写法“■”、“■”,以及其他史料的研究,一朋的数量大约是十个或二十个贝币。现在出土的贝币,有不少是有

穿孔的,一孔的、二孔的、三孔的都有,这是绳穿的遗迹。在商代以朋计数的尚少,进入西周后,各种文字中记载贝币数量时,以朋为单位就多起来了。如《诗经》:“既见君子,锡我百朋”。(16)西周青铜器也有“易贝十朋”、“易贝五十朋”等铭文,所记数额都在十朋以上。以朋计数的贝币的购买力有多大,现在已知的材料很少。西周初期的《遽伯睘彝铭》,记述铸造本器的费用为:“用贝十朋又■朋”,意即铸造它花费了十四朋贝币。周恭王三年的《卫盉铭》记载:“堇(瑾)章(璋)才八十朋,氒(厥)■”;“赤虎(琥)两、麂■(韨)两、■■一,才廿朋”,(17)说明瑾璋(美玉制的礼器)值贝币八十朋,两件赤琥、两件麂韨(麂皮制的祭服蔽膝)、一件■

  • (画有花纹的蔽膝),共值贝币十朋。可以认为,这就是当时的物价了。西周中期,由于货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属贝币逐渐流行。从发掘的

文物看,铜铸贝币早在殷商时代就已出现。河南、山西都曾出土过这种铜贝币(18),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铸币,比西方最早的小亚细亚的里底亚

(Lydia)铸币,要早四、五个世纪。大约在周恭王以后,铜贝币的使用就逐渐增多起来。现在已知的铜贝币,大体有两类:一是形体凸起,齿纹成曲线, 比较像真贝;另一类形体扁平,齿纹成直线,使用较方便。铜贝币广泛流通使用以后,贝币的计算单位又改为“寽”。寽(lǜ)是古代金属重量单位名称,一寽合十一又二十五分之十三铢,即略小于半两(十二铢)。周穆王时的《稽卣铭》:“易贝卅肘”;周厉王时的《扬◻铭》:“取■五寽”;周宣王时的《毛公鼎铭》:“取■卅寽”,(19)这些都是铜贝流通使用的记载。以寽来计算铜贝,是货币制度的一个重要改革。朋是以串计数的,没有脱离原始的个数计算的范围。寽是以重量来计算货币价值的多少,用寽计算铜货币的数量,从此开辟了称量货币的新阶段。铜贝的购买力情况,在周孝王时的《曶鼎铭》中有这样的记载:“用■诞买兹五夫用百寽”,(20)说明买五个奴隶的价格是一百寽铜贝。

上述贝币流通的整个时期,能起价值尺度和其他货币职能作用的物品还有:金、银、铜、龟甲、珠玉、布帛等,但这些都不占主要地位。到西周末春秋初期,铜贝以及金属铜块的流通使用已相当广泛,它的作用和流通范围都超过了以往的天然贝,从而逐渐取代了天然贝的主要货币地位。春秋以后, 金属贝也逐渐衰落。至秦始皇改革币制时,明确规定禁止用贝作货币,从此贝在法律上正式失去了货币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