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的科学化

体育科学化是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并且首先是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发展的必然结果。体育科学体系的形成、体育科研广泛深入的开展、现代科技成果在体育领域的运用,是现代体育科学化过程的几个突出方面。

  1. 体育科学体系的形成

在人类社会进入近代后的二百多年间,伴随近代体育的产生、发展,体育的专门知识体系也逐渐形成。从英国绅士体育的兴起到前德国博爱主义教育家登台执教的整个时期,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菲特、古茨穆斯等, 便已经开始根据近代社会的需要,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角度,对体育运动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索。进入十九世纪后,在体操和竞技体育、户外活动勃兴的年代,各国的体育开拓者又进一步结合自然和社会科学,更加有侧重地对体育的政治和社会、生理与心理功能进行研究。如英国的阿诺德、前德国的杨氏对体育(或体操)的培养教育作用进行过认真的探讨;瑞典的林氏、瑞士的克里阿斯等也曾把生理学、解剖学、医学知识运用于体育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之中。他们的尝试对后来体育的生理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学科的形成,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在一批对体育的生物和社会作用既能兼顾、同时又有所侧重的著名研究者,如俄国的谢切诺夫、列斯加夫特,美国的伍德、海斯林顿、列维斯,法国的德梅尼、拉齐涅,丹麦的萨多林等人的影响和推动下,诸如运动医学等学科开始逐渐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个别发展较为成熟的学科,甚至出现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团体,如瑞典的运动医学委员会(1922 年)、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

(1928 年)等。但是,这一时期的体育学科,“在很长一个时期主要是沿着分化途径”(马特维耶夫语)形成的,都只是作为直接或间接反映体育及其一些边缘现象的学科而存在。加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于人们主要是从教育以及代偿作用来认识体育的功能,因而,虽然也有一些国家,如二十年代的前苏联,便为建立综合性的体育科学作过努力,但提出的综合性体系也主要建立在同教育、生理学联系的学科之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迅速发展,体育的社会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任务也超出了过去的教育的范畴,因而对其科学认识、系统把握,已经十分必要。而战后几十年在科学各个领域的信息联系的增强,又使过去相对单一、片面的研究向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过渡,因此,建立整体性更强的综合性体育科学体系有了可能。

由于学者们的教学分类原则不同,各国对体育各领域的需要不尽一致, 战后各国提出的体育体系也自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日本福冈大学教授川村英男在五十年代末写成的《体育原理》中,认为体育科学体系应包括以下三大科学:人文科学(含体育社会学、行政学、经济学、统计学)、自然科学(含体育心理、解剖、生理、卫生、工程学)、身体运动学等。

前东德辛德勒 1970 年提出的体系,是以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主导思想,其结构为:属于社会科学门类的学科包括体育史、体育社会学、体育教育学、运动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门类的学科包括运动物理学、运动生物(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属于医学科学门类的学科包括运动医学、运动卫生学、运动创伤等;属于结构科学门类的学科包括体育统计

学、体育情报学等。

七十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马特维耶夫和诺维科夫在《体育理论与教学法》中也提出了体育科学体系应包括人文科学类和生物学及其相邻的自然科学的观点。另外,前西德的哈格和英国的安德鲁斯也仍然在自然和社会两大门类科学的基础之上,建立了自己的体系,只是后者的体系是以实践研究为其重点。

进入八十年代后,中国的理论研究者也对体育科学体系问题展开了讨论。有的学者认为,体育科学的建立不仅不应当脱离体育的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设置来考虑问题,而且,还必须建立一些边缘学科,如体育管理学等, 并将其列入与体育的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相并列的第三类。

当前体育科学体系的逐渐形成,标志着体育已进入系统性更强的阶段。这也同时反映出,体育研究领域中,已经出现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时代待征。

  1. 体育运动科研的广泛开展

由于近三十年来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运动员靠天赋的体质战胜对手, 教练员凭自己的经验培养人材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个运动员(或运动队)要保持自己的优势,不仅必须采用各种有效的训练方法,而且在训练和比赛中还必须依靠大量的运动研究成果。另外,为培养能适应现代生产、生活节奏的新人,合理满足其体育运动、娱乐运动的需要,消除现代文明对其造成的生理、心理损害,也必须对群众体育的方法、手段和内容进行探索。因而战后的体育科研既是因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促动而勃兴,同时,其研究方向也为这两个方面的需要所决定。这是近几十年来体育运动科研方面的第一个特点。

例如,前苏联最重要的体育科研机构——全苏体育科研所,其研究内容便分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两大类。前一部分内容,由所属竞技体育研究室等机构承担,而群众体育研究室则负责制订群众体育发展规划,完善全国体育教育制度,以及促进学校体育开展等方面的工作。1970 年前西德成立的联邦体育科研所的科研内容也与之相同。该所除研究运动员的选才、训练、营养、心理,以及运动场地等问题外,对群众体育也十分重视,如运动医学研究便越来越涉及非竞技体育领域,其中列有伤残人体育、疾病的体育防治、衰老的推延、营养饮食等方面的专题。在竞技体育享有世界声誉的前东德, 情况也不例外。七十年代前,前东德的竞技体育科研已经成果累累,但此后, 随着群众体育的发展,也出现了探索健康与体育关系的新方向。1977 年成立的“业余活动和疗养体育研究所”便是一个重要的群众体育科研机构。

战后体育科研的第二个特点是研究工作越来越重视从多学科角度进行多方位的、立体的综合性分析。如为了探索人类潜力和最大运动能力,便需要教育学、生物力学、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控制论、人类工程学等领域的专家通力合作,而运动员选才研究也涉及到生理、心理、体形等这样一些传统范围外的诸如遗传因素等领域。

战后体育科研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研究活动中,定量分析研究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一些能对影响体育运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的新学科的相继建立,充分反映了这一趋势。大脑神经生理学、运动技能学、体育统计学、体育测量与评定等学科可为这些新学科的代表。

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体育成果的交流受到特殊重视。这是当代体育科研

中的又一特点。近二十年来,前苏联和东欧学者之间经常举行不定期的学术讨论会;美国、加拿大和日本也建立了北美——亚洲体育情报中心;一些发展中的国家也已经或正在筹建本国的体育情报机构。1960 年国际体育情报联合会成立后,各国的体育交流正在日益加强。

大量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不断创造、改进器材设备,也是现代体育运动科研的特点之一。

  1. 现代科技成果的运用

    “体育运动是科技的橱窗”。当前,电子仪器、激光、光电、电声及卫

星通讯技术大量运用于体育领域,使运动训练、比赛、科研、管理等方面的面貌为之一新,其中电子仪器的运用对体育运动的现代化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在各种运动项目中,教练员和运动员都离不开电子器材。通过电子屏幕上不断变化的图象和数据,能直观、及时、明确地为运动员提供最佳动作的有关资料,同时又在大银幕上再现优秀运动员动作的真切实景,起到了教练员所不能起的作用。因此美国、日本、前德国、前苏联等国家都建立了电子计算机测试中心来指导训练。

现代科技成果也把运动成绩的评记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使用了电子光学、电子石英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高级精密计时器,可使运动员的成绩精确到 0.001 秒(瑞典运动员在 1972 年奥运会上便是靠了电子计时器的精确计时能力,才以 0.002 秒的微弱优势战胜了对手,夺得金牌);电子仪器通过红外线的帮助,能在几秒钟内测出运动员的投掷距离,田赛的测定时间因而大为缩短;在花剑、重剑比赛中,电子仪器正是借助红外线的效力承担了裁判工作,并且避免了过去裁判员的误判,使比赛成绩公正。

另外一些科技产品的问世,也为体育发展铺平了道路。斯太洛泡沫塑料包(海绵包)取代了沙坑和木屑坑,使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地都不再发生危险, 为新纪录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玻璃纤维竿的诞生,使今天一个普通中学生的撑竿跳高成绩都达到了过去优秀选手的水平;塔当跑道不仅消除了运动员在煤渣跑道上蹬地时容易发生的轻微滑动,并因其带有一定的弹性对提高运动成绩有一定作用;人工草皮的问世使足球运动有了广泛开展的可能⋯⋯

但是,现代科技成果在体育运动领域的广泛运用,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由于科技成果能提高运动水平,运动员当前在运动场上的比赛越来越成为旧科技与新科技的对抗,从而改变了体育运动竞赛是天生的能力和训练水准比较的本来意义。另外,专家们还发现,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运动器材和设备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塔当跑道的弹性会损伤赛跑运动员的阿基里斯跟腱;人工草皮球场容易造成橄榄球运动员膝关节和踝关节的严重创伤;橄榄球运动员坚硬的头盔虽然可以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但也经常成为攻击对手的武器。尤其是不少新器材价格昂贵,也非一般人能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