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累累

现代科学的发展,给体育科学提供了许多新理论,新技术,推动体育科学研究迅速发展,并取得可喜成果,有一批成果受到全国科学大会和体育系统的奖励。1979—1989 年的十年间,国家体委主管的重大成果有 893 项,其中有 29 项获国家体委体育科技成果奖,280 项获得国家体委科技进步奖,12 项获全国科学大会奖,7 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 项获国家发明奖。这些成果包括群众性体育运动,如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运动训练, 高山科学考察、科技情报、体育仪器研制等方面。参加的不仅有体育系统的科研工作者、运动员、教练员、干部,还有中国科学院所属机构的研究人员和一些大学教师。

在学校体育方面,多年来对体育的特点、任务、教学原则和类型、结构、密度的研究,以及评定学生体质的方法和锻炼标准的研究,促进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像六十年代陈明达等人的论文《增大运动密度是当前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问题》,以较丰富的材料和有说服力的论证,指出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对改进体育教学有一定价值。

为了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一些科研人员深入工厂、农村、部队、学校、商店、与群众一起认真总结了许多新经验,还根据需要和可能,参与创编了多种广播操、生产操。对防治职业病,

改善人民健康状况,促进生产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主要进行了 3 项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

1.1978 年,由国家体委、教育部、卫生部共同组织 1500 名科研人员和

工作人员,对全国 16 省、市的青年、少年和儿童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进

行抽样测试。根据 1210 所大、中、小学校 183414 人,23 项指标测试得出的4,401,936 个数据,分析了我国青少年体质的现状和特点,研究制定了生长发育、机能、素质的评价标准。这项研究对我国学校教育、卫生保健、体育教学、运动员选材和多年训练,以及经济、国防建设等方面有实际应用和参考价值。

2.1982 年,国家体委组织了有关《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年龄分组、项

目和评分评级标准的研究。大家在全国 2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200 所大、中、小学中,收集和研究了约 90,000 名青年、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的 25 项近 75 万个数据。为修改《体育锻炼标准》提供了比较全面、系统、准确的资料。

3.1981—1982 年底,由国家体委科研所,上海、广东和辽宁体育科研所, 北京、上海、武汉体院和甘肃省体委科研室合作,完成了国家计划规定的课题《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研究人员对优秀运动员、业余体校学生和普通中小学生共 14,871 人,进行了 102 个指标的测试,获得形态、机能、素质、心理、遗传等原始数据 74.8 万多个。经过分析研究,完成论文

123 篇,对田径、游泳、体操、排球、足球等运动项目的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了参考数据和某些理论依据,对选拔和培养运动员后备力量的工作有重要意义。

在体育科研领域里,开展研究比较早的学科是运动医学。五十年代末, 在曲绵城教授主持下的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以及在郑怀贤教授主持下的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在分别采用现代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的办法,为运动员消除疲劳和治疗运动创伤疾病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国家体委科研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深入运动实践,注意对大运动量训练的研究。总结出耐力训练可以提高投掷运动员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能力,从而帮助教练员改进训练方法,促使我国女子投掷项目的水平获得较快提高。1965 年,我国体育科研人员建议用三磷酸腺苷(ATP)治疗游泳运动员的局部肌肉僵硬,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梁伟芬在参加 1979 年大学生运动会之前,双臂肌肉僵硬,

技术变形,出发前 1 周注射 14 针三磷酸腺苷后,疗效明显,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利用按摩治疗伤病和消除疲劳的效果尤为明显。按摩疗法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1978 年,英国布朗米奇足球队访华,著名国际裁判员泰勒在广州的一场比赛中不慎跌跤,跟腱受损,行走困难,而在北京的一场比赛迫在眉睫。当我国足球协会派运动队的医生为他治疗时,泰勒说:“我到北京来,就是想在 10 亿人口国家的首都当一次裁判,然后向世界宣布与足球告别,可惜现

在不行了!”经过一番治疗,医生让他下地试试,他不敢。医生说:“过 6 小时,我来看你。”6 小时后当医生来到旅馆时,英国电视记者已摆好摄像机,泰勒正在房里走动,他高兴地:“我已经不疼,能当裁判了!”布朗米奇足球队回国后,英国电视台介绍了“东方医学的奇特疗效”。1979 年,我足球队访英时,英国电视台重播了这个录像,表示对中国运动医学工作者的钦佩和感激。

在运动训练研究方面,科研人员长期以来努力探索运动训练的最佳化, 并获不少成果。我国乒乓球队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三十多年来,在训练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究员梁焯辉等 10 人著的《现代乒乓理论、技术、战术及其训练的研究》一书,针对乒乓球比赛中的主要技术因素——准确、速度、力量、旋转、落点,运用力学的及生理学的有关知识, 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阐明了提高这 5 个因素的有效方法,对 20 种发球及

214 种单项技术和综合性技术中各类技术的特点、质量要求作了深入的分析。它对我国和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分别获得全国科技成果和科技图书等奖,该书还在国外翻译出版。

排球中的快球和一套快攻战术是我国首创的,但过去主要用于一攻,难以在快速反击中得分。《女排发展快速反击新技术、新战术的设计和实验》这项科研成果,根据反攻的特殊规律,设计了全网进行快速反击的多种技术配合,对充实和发展我国排球快速多变的进攻的反击战术具有指导意义。

在迅速提高体操运动技术方面,科研人员也做出了贡献。例如,《单杠单臂向后大回环技术原理及其特征的研究》,分析研究了单臂向后大回环的基本力学原理和单臂向后大回环的技术特征。在研究中发现和论证的“无重量时相”和下摆最大受力点不在垂直面等新的论点,充实了体操技术理论。体操运动中的“晚旋”技术原理,是国内外许多学者所关注的课题。《单杠“晚旋”的力学原理》这项成果,通过科学的概括,把一个复杂的人体动作抽象为一个简明的力学过程,阐明“晚旋”形成的原因和力学特征。这项研究有助于设计新颖动作,对体操空翻技术有指导作用。

国家体委先后组织了中国科学院等 10 多个单位,上百人次配合登山运动进行高山科学考察,对保证登山成功、为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服务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上海生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对潘多在登上珠穆朗玛峰时遥测心电图,国家测绘局测量了珠峰的准确高度,这些都是有国际影响的成果; 国家体委科研所翁庆章等的《高山缺氧时人体若干生理机能变化的研究及其应用》,中央气象局研究所和贵阳地球化学研究人员的《珠穆朗玛峰的大气环境本底调查》,均获得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

体育科技情报人员,还为发展我国体育事业提供了大量文献情报和声像情报。在文献情报方面,通过《国外体育动态》、《国外体育科技》和《国外体育期刊目录索引》,向体育界传递各种信息。在声像情报方面,主要靠卫星地面站接收和电视录象,及时了解运动技术的发展情况,提供给有关方面参考。六十年代在成功地对付国外乒乓弧圈球技术上,八十年代我国运动员在第六届世界杯体操比赛创造优异成绩上,情报工作都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体育仪器、器材的研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昆明体育电子设备研究所吸取世界先进技术,完成了田径比赛成套电子设备的研制。通过仪器测试并在我国大型比赛中多次使用,可以看出这套设备的计时精度高。运转稳定可靠,操作方便,基本上达到国际标准。它已作为体育援建项目出口。我国科技人员还研制成功了乒乓球发射机、JY—I 型八道肌电遥测系统、MB—Ⅱ 型脉冲水力按摩机、SQB 型电动手枪靶、连续闪光机、CH—I 型创纪录专用(1 毫升)航模发动机、SHZJ—I 型速度滑冰自动计时仪、CT—3 型神经机能测量仪、电子计算机运用于排球技术战术分析系统、球类统计微型计算机等。

八十年代以前,我国的游泳事业受到国际专项组织的限制,致使运动水

平极低,形成了男的游不过外国女的的局面。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开始了对游泳这一拥有 32 枚奥运会金牌项目的全面攻关。在引进国外先进训练方法的同时,大胆进行尝试,从选才到年龄阶段训练方法上,摸索出一条自己培养游泳人才的路。同时,科研人员计算出目前我国竟技游泳总体水平与世界最高水平差距比值,我国男女分别为 94.6%和 97%,我国女子已超过男子水平。

在第 24 届奥运会上,我国女选手钱红、庄泳、杨文意、黄晓敏,在与前东德选手奥托的竞争中,仅以微小差距,首次在世界游泳大赛上夺得银牌。这一成就,是与多年潜心致力于科研工作的人们分不开的。

进入八十年代,游速虽是各国大为关注的课题,但转身技术仍是竞技中的首要问题。为此,赤旭明、于仙贵大胆研制出 YZ—B 型游泳转身测试仪, 运用光源系统、光栅发生装置、水下光电探头及电子计算机,同时在水上、水下分别检测运动员转身各环节的时间和速度,并通过计算机打印出相应的数据,将数据存入计算机,便于分析之后在短期内提高成绩。这一仪器在世界尤里卡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这两项科研成果及一整套科学训练体系,是我国游泳事业翻身的关键, 成为我国游泳研究史上一项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