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运动的迅猛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竞技体育的发展迅猛异常,已经成为一个与蓬勃开展的群众体育同样突出的社会现象,其表现有如下几个特征:

1.运动成绩日益提高,难度日益加大

1956 年以来,在 46 个可以精确计量的奥运会项目中,平均每届奥运会

有 75%的项目的成绩超过前一届,男子 1500 米自由式游泳的 1978 年世界第

10 名的成绩,比 1972 年世界冠军的成绩还快 59 秒;1976——1984 年举重成

绩平均每年递增 1.1%;田径尤为突出,1985 年破世界纪录 20 次,比 1981 年(9 次)多一倍多,而且突破了很多大关,如男子跳高(2.40 米)、撑竿跳高(6 米)、女子标枪(75 米)、男子铅球(22.50 米)、男子 1500 米(3 分 30 秒)等,就连沉睡了 10 年的三级跳远纪录(17.89 米)也被改写为 17.97

米,撑杆跳高 1960 年以前,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越过 5 米大关,而 1978 年,

仅前苏联就有 64 人跳过 5 米。冬季项目也不例外,以速滑为例,1984 破 5 次世界纪录。体操、跳水、花样滑冰等技巧性项目的难度日益增大,以男子体操为例,国际评分标准每 4 年修改一次,1985 年公布的新标准难度组由 3

个增至 4 个,难度动作从 519 个增至 608 个,增加了 17.1%,总分中的难度

分值也从 3.4 分增至 4 分。2.运动训练逐渐专业化

五十年代以来,各项竞技运动水平和技巧的迅速发展,使得那些没有从事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与金牌无缘。运动训练的实践证明,虽说提高运动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即使具备最优越的身体条件,如果不经过多年系统的训练,要达到高水平也是绝不可能的,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建立了以培养优秀选手为目标的训练机构。这种训练体制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前苏联和东欧的训练体制,其最大特点是由国家投资来培养运动人才,中国也属于这一类型。第二种是以美国为代表,大多数西方国家和日本均采用这种体制,即主要通过学校、私人俱乐部、企业培养和训练运动员, 国家很少拨专款。第三种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是第一和第二这两种体制的综合。

  1. 奥林匹克运动会走向大型化,作为世界竞技比赛竞争中心的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强化

1972 年慕尼黑奥运会参加国家和地区 121 个,选手 7147 名,设项为 21

大项、195 小项。1988 年汉城奥运会参加国家和地区增长到 160 个,选手 8143 名,设项为 23 大项、237 小项。据巴塞罗那市市长帕·马拉加尔说:“1996 年第 25 届奥运会的规模将超过洛杉矾和汉城奥运会,成为奥运会史上最大的

一次体育盛会”。据估计,将有 170 个国家和地区的 1 万多名选手参加这次

大会。蒙特利尔奥运会耗资 65 亿美元,莫斯科奥运会耗资 90 亿美元,洛杉

矾和汉城奥运会分别耗资 6 亿和 31 亿美元。汉城奥运会期间,全世界有 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226 家电视台转播了奥运会实况,每天至少有 10 亿多人收视,使奥运会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国际活动之一。在奥运会期间, 无论是庶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奥运赛事成了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各国政府和人民对奥运会的关注程度和情感反应强烈。汉城奥运会期间,赞比亚总统卡翁达得知本国足球队以 4∶0 的战绩赢了意大利,十分兴奋地说:“今晚我可以香香地睡上一觉”,“这是赞比亚伟大的一天”。

  1. 竞赚商业化趋势愈演愈烈,金钱渗入竞技体育活动之中

在竞技体育各项活动之中,竞技比赛是商业广告最富有成效和价值的载体,各种大型竞技比赛都被各种企业的广告充斥着。据统计,1987 年美国企业用于竞技体育的广告和赞助费达 62 亿美元。居第一名的企业是菲利普·莫

利斯香烟公司,达 3.51 亿美元。目前,电视体育节目成为最吃香的广告载体,

1987 年美国利用体育节目做广告的费用就达 15.9 亿美元。电视转播权之争总是每届奥运会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战,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赚了 2.88 亿美元,引为骄傲。1988 年南朝鲜同世界 226 家广播公司打交道,

最后赚了 4.07 亿美元,更为得意。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在美国三大广播公司之间竞争,结果 NBC 以 4.01 亿美元中标,创下最高纪录。

商业界对竞技体育的介入,使竞技比赛的胜负和金钱的得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汉城奥运会上各国政府为了刺激选手夺取金牌,奖励金额大大加码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情。在体育商业化程度高的国度中,体育名星的收入令人瞠目。世界著名足球运动员马拉多纳的年收入为 250 万美元;韩国足球名

将朴忠焕年收入近 4000 万韩元;美国职业篮球选手中年薪愈百万美元者达

20 多人,其中约翰逊为 250 万美元,卡林为 210 万美元,欧文为 200 万美元;

网球女将纳芙拉蒂洛娃 1986 年赚了 190 万美元,1987 年名声更大,经营有

方,竟赚了 400 万美元。被人称为“上帝也会忌妒的人”——美国篮球巨星乔丹,年收入在千万美元以上,更是令人惊诧不已。

竞技体育的商业化使运动员的身价倍增,马拉多纳以一千万美元的身价转会,贝肯鲍尔以 5500 万美元的身价到美国执教。比赛的出场费也在不断加

码,据报道,刘易斯的出场费为 2.5 至 3 万美元,摩西、奥伊塔、格里菲斯

等为 2.5 万美元。泰森在 1988 年东京拳击争霸战中只用 35 分 54 秒的时间就

赚了 1000 万美元,折合每秒得 28248 美元。但是,与此同时也给竞技体育的

发展制造了难局。美国体操选手雷顿在 23 届奥运会一举成名以后,立刻处在

500 多家公司、厂商、广告商的包围和追逐之中,使之无法进行系统训练, 断送了运动生涯。

金钱奇妙地进入了赛场,同时也奇妙地进入了赛场之外。汉城奥运会入场券的公价为 200 美元,然而黑市价却暴涨到 5000 美元。每每大赛,黑市票贩们便像幽灵一样地周旋在人群之中兜售黑市票,大发横财。在体育彩票市场上,幸运的希腊人买的足球彩票中奖,创造了体育中奖的新纪录,谈笑间做成了一本万利买卖的缅尔明斯只花了 14 美元,就获巨奖 144 万美元。此外, 运动员的职业化也是一重要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