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托尔斯泰①

早在农奴制度时代,列·尼·托尔斯泰就作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出现了。他在自己半世纪以上的文学活动中创造了许多天才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 他主要是描写革命以前的旧俄国,即 1861 年以后仍然停滞在半农奴制度下的俄国,乡村的俄国,地主和农民的俄国。在描写这一阶段的俄国历史生活时, 列·托尔斯泰在自己的作品里能以提出这么多重大的问题,能以达到这样大的艺术力量,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第一流的位子。由于托尔斯泰的天才描述,一个被农奴主压迫的国家的革命准备时期,竟成为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了。

列宁:《列·尼·托尔斯泰》(1910 年 11 月 26

日)。《列宁全集》第 16 卷第 321 页

托尔斯泰以巨大的力量和真诚鞭打了统治阶级,十分明显地揭露了现代社会所借以维持的一切制度——教堂、法庭、军国主义、“合法”婚姻、资产阶级科学——的内在的虚伪。但是,他的学说与现代制度的掘墓人无产阶级的生活、工作和斗争是完全矛盾的。列甫·托尔斯泰的说教究竟反映了什么人的观点呢?通过他的嘴说话的,是整个俄罗斯千百万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已经憎恨现代生活的主人,但是逐没有去同他们进行自觉的、一贯的、坚持到底和不调和的斗争。

列宁:《托尔斯泰和无产阶级斗争》(1910 年 12

月 18 日)。《列宁全集》第 16 卷第 352 页

托尔斯泰的作品、观点、学说、学派中的矛盾的确是显著的。一方面, 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而已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另一方面,是一个发狂地笃信基督的地主。一方面,他对社会上的撒谎和虚伪作了非常有力贼、直率的、真诚的抗议;另一方面,是一个“托尔斯泰主义者”,即是一个颓唐的、歇斯底里的可怜虫, 所谓俄国的知识分子,这种人当众捶着自己的胸膛说:“我卑鄙,我下流, 可是我在进行道德上的自我修养;我再也不吃肉了,我现在只吃米粉糰子。” 一方面,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揭露了政府的暴虐以及法庭和国家管理机关的滑稽剧,暴露了财富的增加和文明的成就同工人群众的穷困、野蛮和痛苦的加剧之间极其深刻的矛盾;另一方面,狂信地鼓吹“不用暴力抵抗邪恶”。一方面,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撕下了一切假面具:另一方面, 鼓吹世界上最卑鄙龌龊的东西之一,即宗教,力求让有道德信念的僧侣代替有官职的僧侣,这就是说,培养一种最精巧的因而是特别恶劣的僧侣主义。真可以说:

俄罗斯母亲呵, 你又贫穷又富饶,

你又强大又软弱!①

托尔斯泰处在这样的矛盾中,绝对不能了解工人运动和工人运动在争取

① 托尔斯泰(1828—1910 年),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家。——编者注

① 这是列宁从涅克拉宗夫的长诗《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中引用的诗句。——编者注

社会主义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而且也绝对不能了解俄国的革命,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托尔斯泰的观点和学说中的矛盾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几年俄国实际生活所处的矛盾条件的表现。昨天刚从农奴制度下解放出来的宗法式的“农村,简直在遭受资本和国库的洗劫。农民经济和农民生活的旧基础,那些确实保持了许多世纪的旧基础,在异常迅速地毁坏着。托尔斯泰观点中的矛盾,不应该从现代工人运动和现代社会主义的角度去评价(这样评价当然是必要的,然而是不够的),而应该从那种对正在兴起的资本主义的抗议,对群众破产和丧失土地的抗议(俄国有宗法式的农村,就一定会有这种抗议)的角度去评价。作为一个发明救世新术的先知,托尔斯泰是可笑的,所以国内外的那些偏偏想把他学说中最弱的一面变成一种教义的“托尔斯泰主义者”是十分可怜的。作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的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是伟大的。托尔斯泰富于独创性,因为他的全部观点,总的说来,恰恰表现了我国革命是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从这个角度来看,托尔斯泰观点中的矛盾,的确是一面反映农民在我国革命中的历史活动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镜子。

列宁:《列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发表于 1908 年 9 月 11 日[24 日]).《列宁选集》第

2 卷弟 370—371 页

托尔斯泰反映了强烈的仇恨、已经成熟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摆脱过去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幻想的不成熟、政治素养的缺乏和革命的软弱性。历史经济条件既说明发生群众革命斗争的必然性,也说明他们缺乏进行斗争的准备,象托尔斯泰那样不抵抗邪恶;而这种不抵抗是第一次革命运动失败的极重要的原因。

列宁:《列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发表于 1908 年 9 月 11 日[24 日]).《列宁选集》第

2 卷第 373 页

托尔斯泰的学说无疑是空想的,就其内容来说是反动的(这里反动的一词,是就这个词的最正确最深刻的含义用的)。但是决不应该因此得出结论说,这个学说不是社会主义的,这个学说里没有可以为启发先进阶级提供宝贵材料的批判成分。

有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在一切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里,有一种社会主义,它代表着将代替资产阶级的那个阶级的思想体系,也有另外一种社会主义,它是与那些被资产阶级所代替的阶级的思想体系相适应的。例如,封建社会主义就是后一种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的性质,早在六十多年以前,马克思在评价其他各种社会主义的时候就评价过了。

其次,托尔斯泰的空想学说正象许多空想学派一样,是具有批判成分的。但是不要忘记马克思的深刻的指示: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成分的意义“恰与历史发展进程成反比例”。正在“安排”新俄国和消除现代社会灾难的那些社会力量的活动愈发展,活动的性质愈明确,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就会愈迅速地“失去任何实践的意义和任何理论的根据”。

在二十五年以前,尽管托尔斯泰主义具有反动的和空想的特点,但是托尔斯泰学说的批判成分有时实际上还能给某些居民阶层带来好处。然而在最

近十年中,就不可能有这种事情了,因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世纪末,历史的发展已经前进了不少。而在我们今天,当上述许多事变已经结束了“东方的”静止不动的状态以后,当“路标派”的自觉的反动思想,在狭隘的阶级意义和自私自利的阶级意义上的反动思想在自由资产阶级中间得到这样广泛传播的时候,当这些思想甚至传染了一部分所谓马克思主义者井造成了“取消派”的时候,在我们今天这样的时候,任何想把托尔斯泰的学说理想化, 想袒护或冲淡他的“不抵抗主义”、他的向“精神”的呼吁、他的向“道德的自我修养”的号召、他的关于“良心”和博“爱”的教义、他的禁欲主义和寂静主义的说教等等的企图,都会造成最直接和最严重的危害。

列宁:《列·尼·托尔斯泰和他的时代》(1911 年 1 月 22 日).《列宁全集》第 17 卷第 35—36 页

论海涅

正象在十八世纪的法国一样,在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变革的前导。但是这两个哲学革命看起来是多么地不同呵!法国人同一切官方科学,同教会,常常也同国家进行公开的斗争;他们的著作要拿到国外, 拿到荷兰或英国去印刷,而他们本人则随时准备着进巴士底狱。反之,德国人是一些教授,是一些由国家任命的青年的导师;他们的著作是公认的教科书,而全部发展的最终体系,即黑格尔的体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推崇为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在这些教授后面,在他们的迂腐晦涩的言词后面,在他们的笨拙枯燥的语句里面竟能隐藏着革命吗?不正是那时被认为是革命代表者的人即自由派激烈反对这种使头脑混乱的哲学吗?但是不论政府或自由派都没有看到的东西,至少有一个人在 1833 年已经看到了,这个人就是亨利希·海涅。②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6 年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210—211 页

德国社会主义者当中最积极的作家有:巴黎的卡尔·马克思博士,现在在科伦的莫·赫斯博士,巴黎的卡·格律恩博士,巴门(在菜茵普鲁士)的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里达(在威斯特伐里亚)的奥·吕宁博士,科伦的海·皮特曼博士等等。此外,德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亨利希·海涅也参加了我们的队伍,他出版了一本政治诗集,其中也收集了几篇宣传社会主义的诗作。他是著名的《西里西亚织工之歌》的作者:我把这首歌译成散文寄给你,但是我担心它在英国会被认为是侮辱宗教的。不管怎样我还是要引证它,我只指出一点,那就是这首歌暗中针对着 1813 年普鲁士人的战斗叫嚣:“国王和祖国与上帝同在!”,这种叫嚣从那时起就是保皇党人心爱的口号。

这首歌的德文原文是我所知道的最有力的诗歌之一⋯⋯

恩格斯:《共产主义在德国的迅速进展》(1844 年 11 月 9 日左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第 591—592 页

为了让我们怀着高高兴兴的心情同“真正的社会主义”分手,它通过《诗册》(海·皮特曼编,1847 年赖希附近的波尔拿出版)给我们准备了一个庆祝会作为收场。在大熊的庇护之下,放出了旋转焰火,就是在罗马复活节也看不到比这更明亮的焰火。所有社会主义诗人都自愿地或者被迫地供应了凡把必不可少的焰火。这些焰火状如麦束,咝咝作响,闪闪发光,升到天上, 噼啪地散在空中,化作亿万颗星星,把我们黑夜般的四周照耀得如同白昼。但是,可惜好景不长,不消片刻焰火就熄灭了,剩下只是浓烟一片,使夜色

① 亨利希·海涅(1797—1856 年),德国涛人,革命民主主义者。——编者注

② 恩格斯指海涅关于德国哲学革命的言论,这些言论包含在海涅的著作《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中。这部著作发表于 1834 年,它是对德国精神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进行评论(一部分发表于 1833 年)的继续。海涅的这些言论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当时由黑格尔哲学总其戍的德国哲学革命,是德国即将到来的民主革命的厅幕。——编者注

比实际上更加漆黑。只有海涅的七首诗,象一颗颗永远闪烁的明星,透过这片浓烟射出光芒,这七首诗出现在这伙人中间,使我们非常惊讶,也使大熊狼狈不堪。

恩格斯:《真正的社会主义者》(1847 年 1—4 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第 683 页

精致的文学始于海涅;它的使命是在于磨炼那十分需要磨炼的语言。在诗歌中这已经作到了,至于散文则比已往任何时候还坏。

马克思、恩格斯:《德法历史材料,关于德国的笔记》(1789—1873 年)。《马克思恩格斯文献资料》俄文版第 10 卷第 351 页

海涅的诗篇同我们的泼辣而欢乐的散文相比,不过是儿戏而已。

恩格斯:《致受·伯恩施但(1883 年 6 月 12—13

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6 卷第 3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