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同党的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一样,确

定邓小平的理论为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

1992 年初,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南方各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谈话精辟地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科学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了这些年来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

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他强调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他鼓励大家“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针对一个时期以来理论界争论不休的姓“资”姓“社”的问题,明确提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谈话以明确的语言阐明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问题。这也是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个问题。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述,从根本上打破了过去长期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总结几十年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史,在这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从根本上为社会主义正了名。

邓小平在谈到“左”和右的倾向问题时说:“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象越‘左,越革命。”“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邓小平提醒大家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在谈话中还强调了“要两手抓”,“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他说,“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后果极

其严重。”“垮起来容易,建设就很难。”因此,要“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他满怀信心地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不要为眼前出现的某些曲折而惊慌失措。“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3 月 9 日至 1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全体会议,完全赞同邓小平的重要谈话,认为谈话不仅对当前的改革和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邓小平的谈话和 3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邓小平的谈话极大鼓舞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极大地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什业建设事业蓬勃向前发展。全党以邓小平南巡谈话为契机,达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共识,大胆地闯、试,再一次推动改革大潮涌起。各地党政领导以邓小平谈话为指导,重新审视本地区、本部门,冲出姓“社”姓“资”的怪圈,重新认识市场经济,迈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台阶。

全国人民学习贯彻邓小平南巡谈话,出现了又一次思想大解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导致了冲破个人迷信和“两个凡是”禁锢的思想大解放;这一次思想大解放则冲破了姓“资”姓“社”的思想框框, 进一步明确和掌握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邓旋风”掀起了一个新的改革开放浪潮!

在学习邓小平南巡谈话的热潮中,中共中央加紧了召开十四大的准备工作,江泽民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直接领导十四大报告的起草工作,明确提出起草十四大报告的指导思想:通篇要体现邓小平南巡谈话的精神,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很好地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四年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认真规划今后的战略部署,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江泽民指出,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是他十多年来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贯思想的高度体现和新的发展,十四大报告要以这个谈话精神作为贯穿全篇的主线;在系统地总结十四年来的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6 月 9 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发表讲话,就全面贯彻落实邓小平重要谈话精神,阐述了九个方面的问题。他根据邓小平的谈话,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草小组贯彻了这一精神。

报告的第四稿出来后,年已八十八岁的邓小平花了两个半天的时间对之进行了仔细的阅读,并于 7 月 23 日和 24 日向起草小组提出厂重要修改意见。他从总体上对报告稿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这个报告“有分量”,“是一大革命”,同时,他特别指出,报告中讲他的功绩,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范围内,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他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要写得合乎实际。

报告在起草过程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了四次,政治局汗会讨论了

两次,江泽民和起草小组座谈了三次,党中央、国务院的一些领导同志也谈了重要意见,第六稿印发全国一百一十九个地方、部门和单位征求意见。党的十三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中顾委委员、中纪委委员、党的十四大代表, 中央党政军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的党员负责干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大军区的党委负责同志等三千多人,参加了对报告草稿的讨论和修改。与此同时,还征求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知名人士的意见。报告草稿共修改了十次。

10 月 l2 日至 1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江泽民总书记在大会上作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江泽民总书记的报告,不断为出席大会的代表们的热烈掌声所打断。邓小平坐在家中电视机前,认真听了江泽民的报告。结束时,他满意地说:“讲得不错,我要为这个报告鼓掌。” 说着就在电视机前鼓起了掌。

报告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总结了过去十四年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提出了 90 年代的战略任务。报告进一步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概括,前已述,党的十三大曾把邓小平和党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概括为十二个理论观点,党的十二届七中全会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二条原则,江泽民在庆祝建党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基本要求。十四大报告则在过去概括的基础上,着重从理论的高度,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特别是着重反映了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的新思想,作出了理论性强、层次性高的新概括。

报告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部署、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问题等共九个方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钓内容作了概括和论述。报告指出,这一理论“还有其他许多内容,还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百多年以来,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和许多国家革命胜利的实践,证明了无产阶级是能够夺取政权,能够取得革命胜利的。但是, 无产阶级能否保持政权,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则是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总的说来还在探索之中。近几年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把这个问题更尖锐地提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的面前。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被中国十四年的实践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教训所证明,它是正确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绝不是偶然的,有其产生的客观历史条件、思想条件和主观条件。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这是这一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我国十四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提供了实践基础,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

我国自三大改造完成以来对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为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材料; 这一理论的思想渊源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继承和发展,“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这一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的党,它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经得起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境和逆境考验的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在这个党中,有像邓小平这样的捍卫、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人。

报告指出:“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善于概括群众的经验和创造,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出了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党和人民把邓小平的名字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联结在一起是完全合乎实际的。

报告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给予了崇高的评价。指出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

十四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写进了党的章程,指出这一理论“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指针。”“全党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

两千多名代表热烈讨论了江泽民总书记的报告,并通过了这个报告和新的党章。大会认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对于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族要发展,需要有民族精神;时代要前进,需要有时代精神。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在这个时代凝炼而成的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懈斗争的力量源泉。

作为十四大特邀代表、八十八岁的邓小平虽然没有出席大会,但他在北京寓所始终关注着这次具有承前启后,继任开来的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会期内,他每天都翻阅十几份报纸,仔细了解会议的情况。19 日上午,他看了大会闭幕的有关报道后,欣慰地说:“真是群情振奋!”下午,邓小平和江泽民等中央领导人一起来到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同出席十四大的全体代表亲切见面,并合影留念。代表们的掌声此起彼伏,邓小平红光满面,神采奕奕, 迈着稳健的步伐一边走一边向大家招手致意,并不时停下来同代表们握手, 邓小平对江泽民说:“这次大会开得很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江泽民握着邓小平的手说:“您今天同大家见面,使代

表们深受鼓舞,大家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他代表新当选的中央领导集体表示:现在大政方针已定,我门要真抓实干,把大会的精神落到实处。

党的七大在三泽东的指寻下,开成了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党的十四大在邓小平的指导下,也开成了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党的七大确立

了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党的十四大确定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必将使全党达到新的统一和团结,引导党和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毛泽东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到自己的旗帜上;党的七大,又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即毛泽东思想写到自己的旗帜上;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十二大、十三大到十四大,党又郑重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写到自己的旗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