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任曰区工作部部长

1933 年冬,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加强临近苏区的白区的工作,中共临时中央决定成立白区工作部,陈云兼任白区工作部部长。

陈云任白区工作部部长后,对开展临近苏区的白色区域的工作十分重视。他认为,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对于胜利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 是有重大意义的。而且,临近苏区的白色区域的环境极有利于党在这些区域开展工作。一些过去是苏区、现在暂时沦入敌手的地方,群众都在为恢复苏维埃政权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殊死的斗争。苏区四周的其他白色区域中,群众不堪军阀团匪、豪绅地主的屠杀、压迫,也在奋起反抗和斗争。群众斗争的形势,已经由消极的拖租与登山躲避,转变为从事积极的武装斗争和推翻反动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这种形势的发展对党在白色区域内工作的开展, 是十分有利的。

但是,当时党在白区的工作却处于落后的状态。为扭转这种局面,这年12 月,陈云发表题为《粉碎五次“围剿”面前临近苏区的白区工作》的长篇

文章,在苏区中央局机关报《斗争》上连续刊出。在这篇文章中,陈云着重批评了白区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陈云认为:白区工作之所以处于落后状态,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首要的问题,是没有积极地组织、发动与领导广大群众的日常斗争。他指出,以往的观点,“仅仅注意发展组织”,想“等到组织好了再领导斗争”,这是不能得到预期效果的。而想要能够发动起广大群众的斗争,党“必须领导群众一切日常斗争,才能从群众切身的经济的政治的要求上,把群众斗争发动起来”。他特别强调:“发动群众的日常斗争,是组织群众与领导群众为政权而斗争的最重要的步骤。”这些日常斗争, 就是“反抗强迫修路,反对限制卖盐(白区群众贩运盐、布等日常必需品进苏区,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来源)等等白区群众生活上的迫切要求”。“党在每一个环境中,每一个斗争中,提出的口号,必须是群众自己斗争的口号, 每个口号必须为群众自己所了解,而且为了这个口号来斗争。”陈云还指出, 党在城市中领导工人群众的斗争,也必须“放到领导工人日常经济斗争的任务上去”,例如,要求改良待遇与反对失业饥饿;在对敌军士兵的工作中, 也要认识日常经济斗争的重要性,发动他们“要求发清欠饷”,“要求发清伙食尾子”,“反对官大大的‘合作社’的剥削”,“反对长官的压迫”等, “这些斗争的发动,都可以提高士兵反对国民党的情绪”。

“左”倾教条主义者不注意客观实际,在白区领导群众斗争的策略方面总是搬用一套机械的公式——小斗争发展成大斗争、大斗争发展成为暴动; 他们常常提出过高的要求,把政治要求机械地加在群众的经济要求上,不顾群众的觉悟程度,提出一些群众不理解或接受不了的政治口号。这样就不能真正发动群众,也无所谓革命力量的积聚,每次斗争总是以失败而告终。对此,陈云是有切身体会的。因而,他特别强调注意领导群众日常的斗争,尤其是经济方面的斗争。这可以说是他对以往自己在上海工作的反思,也可以说是对“左”倾教条主义不顾条件,不顾群众觉悟,每一次斗争必须联系政治口号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在《斗争》连载陈云《粉碎五次“围剿”面前临近苏区的白区工作》一文后不久,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机关报《苏区工人》又刊登了陈云另一篇题为《福建组织“人民革命政府”与赤色工会在福建的任务》的文章。1933 年 10 月 26 日,福建省政府及第十九路军代表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及工农红军代表在江西瑞金签订《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1 月 22 日,以李济深为主席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通称“福建人民政府”)在福州成立后,双方又签订《闽西边界及交通条约》,停止了军事行动,确定了边界,并恢复了交通贸易关系。随后,从福建往根据地运去大量的食盐、布匹、药品、军械等物资,实际上部分地解除了对中央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十九路军成为国民党军队中第一支同红军实行停战抗日的部队。根据这一客观形势的变化,陈云及时提出,赤色工会的总方针是要利用一切公开的机会,发动广大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去开展各种各样的反帝活动。与此同时,赤色工会要积极争取实现在反帝运动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陈云关于组成广泛反日统一战线的思想,比以往工会片面发展赤色工会和下层统一战线的“左”倾关门主义策略, 前进了一大步。

令人遗憾的是,中共临时中央局在总的指导思想上不仅没有摆脱“左” 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反而把这种错误继续向前推进。

1934 年 1 月中旬,中共临时中央在瑞金召开六届五中全会。会议极力夸大革命形势,认为国民党的统治正在急剧崩溃,从而断定第五次反“围剿” 的斗争将决定中国“苏维埃道路与殖民地道路之间谁战胜谁的问题”,并估计这个问题将会在最短的历史时期内得到解决;主张集中火力反对中间派别,在反帝运动和工人运动中只搞下层统一战线;在反对“主要危险的右倾机会主义”、“反对对右倾机会主义的调和态度”等口号下,在党内和军内继续推进宗派主义的过火斗争和打击政策。这次会议几乎全面肯定了四中全会以来的“左”倾错误路线,使“左”的错误发展到顶点。

陈云出席了六届五中全会,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兼白区工作部部长。陈云在会上作了《白色区域中经济斗争与工会工作》的报告。报告分为六个部分:(一)目前工人斗争的形势与三年来革命职工运动的状况;(二)领导与组织罢工运动;(三)黄色工会的崩溃及其积极的活动,党与革命职工组织在黄色工会内的工作;(四)党在失业工人运动中的任务;(五)为下层统一战线而斗争;(六)党在组织工人群众中的任务。在“左”倾路线占统治地位的五中全会上,陈云代表全总苏区中央局所作的报告,不可能摆脱“左”倾路线的轨迹。他在 1933 年 12 月阐述的正确策略思想并未能贯彻于报告之中。全总的总的工作路线仍然是完全排斥黄色工会,片面发展下层统一战线的”左”倾关门主义路线。

但是,“左”的淫威阻挡不了睿智者对真理的探求。六届五中全会以后, 陈云撰写了《福建事变中党在福建的职工运动》一文,批评党在福建事变时领导工人斗争中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阐述了必须联合一切派别的工人的斗争力量,来反对共同的敌人的思想。他尖锐地指出:“福建事变中我们党在职工运动中基本的弱点,就在不了解与不会正确地运用统一战线。”由于拒绝统一战线的关门主义的存在,“使我们党没有从工厂的基础上,在福建及时地开展伟大的革命运动。没有建立强大的无产阶级的阵地”。陈云在文章中明确写道:“统一战线在今天的福建(国民党重新统治以后)以至在整个白色区域中,依然是党在目前开展群众的运动,反对资本进攻,反对帝国主义的瓜分中国,反对法西斯斗争的最主要的策略,这一策略的正确运用, 将保证我们党去开展更广泛的群众斗争,将保证我们党去争取革命运动的独立的领导。福建事变在职工运动中统一战线的教训一样应该成为全国的教训。”

6 月 7 日,陈云又撰写了《建立白区工作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文,进一步总结过去“左”倾错误的经验教训,为中央提出了关于中央苏区临近白区工作的纲领性意见:第一,建立白区党和群众的组织,这是开展白区工作的第一步。第二,在建立白区组织中,要培养出当地干部,因为他们更了解当地群众的生活和要求。第三,白区同志的工作任务,是发动和领导群众的日常斗争,发动群众拥护苏维埃和红军运动,组织和领导群众的反日、反帝斗争。第四,组织和领导群众开展反日反帝斗争,要活泼地运用统一战线策略, 争取更广大的群众团结在苏维埃革命旗帜之下。第五,发动群众开展拥护苏维埃和红军的运动,“在群众面前证明苏维埃政府是全国一切劳苦群众的救星”,“发动群众起来为建立苏维埃政权而斗争”①。第六,遵循秘密工作原则,在白色恐怖中保证白区工作顺利进行。第七,“地方党部要保证对白区

工作的经常领导”②。第八,“一切工作方法,必须随着每个地方的不同情形来决定。一般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参考党中央各种决议,同时要审慎地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形来提出适当的口号,灵活地运用各种工作方法”③。陈云的意见受到中央的重视,他关于白区工作的策略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白区斗争的正确路线和工作原则,是指导根据地的党和红军顺利开展白区工作的重要文献。因而,这篇文章作为前言被编入中共中央一本内部学习的小册子之中。

陈云在思考临近苏区的白区的工作策略的同时,把视野扩展到中央苏区四周许多介于红、白区之间的游击区域。对这些地区的工作,陈云也给予极大的关注。在巡视游击区域的工作时,陈云发现在游击区域内,游击队在孤立地坚持活动,没有发动当地广大群众,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游击区域中虽有不少党员,但是没有党的组织和统一领导。“总的说来,游击区域中游击队和党的活动还没有给前进的敌人以极大的困难,还没有起吸引敌人到自己方面和阻止敌人前进的应有的作用。”①针对这种情况,陈云又撰写了《游击区域的斗争方式和组织方式》一文,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在游击区域内开展工作的主张。

陈云认为,要想使游击战争广泛地开展起来,首先要提高对游击战争重要性的认识。使一切党的组织了解发展游击战争是现时党的第一等任务,是主力红军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之一。要坚决纠正“放弃游击区工作、轻视游击战争的错误”,立即武装群众,发动群众,激进地与敌人作武装的斗争, 不能把游击区域的党部变成“谍报小组”,仅仅实行消极的坚壁清野。其次, 在游击区域中,党组织要建立集中的领导,党的支部应该成为领导群众斗争的核心,要保证游击区域中党组织和游击队坚持执行党的路线。要派遣最好的、最适当的、最有能力的干部去担负游击区域的领导。再次,“要纠正游击区域中的党组织和游击队脱离群众的错误,坚决反对那种不相信群众力量,不相信我们可以领导群众起来与国民党和地主阶级作坚决斗争的倾向”

①。

陈云关于游击区域的斗争方式和组织方式的思想主张,为中央苏区周围广大游击区域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及时纠正了这些区域党的工作和游击战争中存在的某些错误,有力地推进了游击区域群众性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

从 1933 年 1 月离开上海到苏区,陈云在苏区根据地已工作了一年半时间。苏区的环境,相对于敌人统治严密的上海来说,要安定得多,这使陈云有机会把以往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提炼出精辟的思想。可以说, 在苏区的一年多时间,是他著作的高峰时期,也是他思想升华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关于抵制“左”倾经济政策、保护根据地经济发展的思想,关于反对官僚主义、改进领导作风、体察群众疾苦、关心群众生活的观点,关于深入开展白区工作、转变游击区域斗争方式和组织方式的主张,等等,都为中央苏区的经济斗争、政权建设和革命战争,提供了鲜活的、精辟的指导性意见。这些思想主张摆脱了“左”倾路线的束缚,闪耀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实事求是

② 《陈云文选》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8 页。

③ 同上,第 29 页。

① 《陈云文选》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0 页。

① 《陈云文选》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2 页。

精神的光辉,也充分显示了陈云作为一个年轻革命家的理论勇气和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