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显身手

经过上海三年多秘密工作的磨练,陈云已成为一个具有较为丰富的斗争经验的职业革命家。特别是通过对党内几次“左”倾错误的反思,陈云对如

何正确组织、宣传群众有了较为深刻的见解。到苏区不久,中央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在瑞金洋溪开学,陈云应邀到学校讲解工人运动史。他把自己在商务印书馆闹罢工以来积累的工运经验和生动实例融为一体,讲给学员们听, 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

在苏区,陈云除了与刘少奇等全力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和指导工人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外,以他和刘少奇为首的全总苏区中央局还十分注意赤色工会组织的发展。在他们的推动和引导下,1933 年 3 月,川陕省总工会成立;5 月、9 月,闽赣省、粤赣省职工联合会相继成立;1934 年 8 月, 赣南省职工联合会成立。除各省成立总工会外,中央苏区在 1933 年先后成立了中国农业工人工会、中国店员手艺工人工会、中国纸业工人工会和中国苦力运输工人工会等四个产业工会,1934 年 7 月,成立国家企业职工工会。中央苏区、湘鄂赣、湘赣、闽赣、闽北、闽浙赣及附近白区共有赤色工会会员

25.66 万人,如加上川陕苏区的 10 万人,全国苏区工会会员超过 35 万人。① 在积极发展壮大苏区赤色工会的同时,陈云与刘少奇领导工会在建设根

据地、支援革命战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全总苏区中央局的积极动员和组织下,苏区工人在武装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发挥了中坚作用。在中央苏区,凡 16 岁至 22 岁的工会会员编为少先队;23 岁至 45 岁的会员都加入赤卫队(军),成为红军的后备军或地方保卫力量,缉盗防匪,积极维护社会治安。苏区工人还积极参加支援前线的各项活动,为红军运送伤病员和各种军用物资。为了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中共苏区中央局提出了创建 100 万铁的红军的战斗任务,并于 6

月 6 日发出《关于扩大红军的决定》。为响应中央号召,陈云与刘少奇向全总苏区中央局提出,以全总的名义,号召中央苏区工人带头参军,创建中国工农红军工人师。8 月 1 日,中国工农红军工人师正式成立。陈云出席了在瑞金城郊竹马岗举行的庆祝八一建军节盛大阅兵典礼和中国工农红军工人师誓师授旗仪式。

为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全总苏区中央局还响应苏维埃政府关于“要使工会动员它的会员群众都加入经济战线上来”的号召,积极动员和组织根据地工人参加苏区的经济建设。据当时不完全统计,1934 年 3

月,仅中央苏区就办起了规模较大的公营工厂 33 个,涉及兵工、弹药、器材、造币、造纸、印刷、被服、织布、硝盐等多个门类,苏区的军需民用工业品一般都能制造。在公营企业中,工会还提出“为巩固和发展苏维埃企业而斗争”的口号,号召工人增加生产,节约材料,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强劳动纪律,并经常组织生产突击队和生产竞赛,保证革命战争的需要。为了充分发挥苏维埃船队在反封锁斗争中的作用,陈云还指示工会干部“要学会做生意”。为此,劳力运输工会以江口办事处为据点,派出人员率领船队, 深入白区,开展贸易活动。

工会在加强苏维埃的政权建设中也作出了重要贡献。1933 年至 1934 年间,仅中央苏区的各级工会就为党、政府、红军和各种群众团体输送了近万名工人干部。闽西、湘赣、赣南、赣西、鄂豫皖等苏区工会都积极推荐优秀工人参加各级苏维埃政权,充分发挥他们在政权建设中的作用。除此之外, 苏区工会在土地革命和查田运动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① 《中国工会史》,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227 页。

中央苏区正处在国民党反动派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双重围困的恶劣战争环境里,党和苏维埃政府只有最广泛地发动和依靠群众,关心群众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才能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对此,陈云是看得十分清楚的。他在领导苏区工人开展经济斗争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大声疾呼反对官僚主义,改进领导作风。1933 年 4 月,他到中央苏区不久,便针对苏区党和工会忽视工人经济斗争、经济要求的倾向,郑重提出:“党和工会对经济斗争的领导,必须纠正官僚主义。”①他批评党和工会的某些领导人“在领导工人经济斗争中间,采取官僚主义态度,并不深入群众”②,“忽视工人经济斗争,忽视改善工人生活”,认为这种错误是“与党在苏维埃运动中正确的路线不能并立的”③。同年 8 月,他在《克服工会工作的落后》一文中, 又针对党和工会严重脱离下层群众的倾向,严肃指出,党与工会“尤其是上层领导机关,必须肃清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必须坚决反对只有决议没有执行的具体步骤的倾向,坚决反对脱离下层群众的现象”。他要求各级工会领导干部要多做实际工作,保护工人的经济权益,建立社会经济部,反对资本进攻,救济失业工人,发动工人群众参加经济建设,巩固各级苏维埃政权。

为了使工会的干部能够形成好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陈云在 1933 年 7 月撰写了《这个巡视员的领导方式好不好?》一文,发表在苏区中央局机关报《斗争》第 18 期上。陈云在文章中写道:农业工人工会有一个很努力工作的巡视员,他的工作优点是能够深入到支部中去。这是一个很好的同志。但是,他的领导方式十分呆板,不会具体活泼地领导。陈云在举了这个巡视员的工作实例之后,认真分析了他领导方式的错误之处,生动地阐述了如何克服官僚主义,提高领导艺术的问题。

这篇文章给当时的苏区干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给苏区干部印象更深的还是陈云身体力行的优秀工作作风。

1933 年 9 月,为了解决第五次反“围剿”所需的枪炮弹药的供应问题, 陈云在苏区全总国家企业部部长、军事工业委员会委员长马文的陪同下,骑马从瑞金出发,经七堡、九堡,于第二天中午到达中央苏区岗面红军兵工厂视察。

岗面红军兵工厂 1931 年 10 月始建于江西兴国县的官田村,1932 年搬到瑞金岗面。它的设备和技术虽然落后,但对革命战争的贡献很大。毛主席、朱总司令、叶参谋长对这个厂的创立和发展都很关切。第一任厂长吴汉杰就是毛主席亲自委派的。高自立、杨立三、杨志诚、叶季壮等,都先后领导过这个兵工厂的工作。

陈云视察兵工厂,主要是了解这样一些问题:工厂每日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厂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情况;党政工团协调工作的情况; 工人的团结教育与生活福利问题;供给制能否改为经济核算制,等等。其中有些问题当时很少有人研究。

陈云在工厂重点调查了枪炮科和弹药科,先后找了几十个人谈话。谈话时,陈云十分注意听别人讲,中间很少插话。遇到不清楚的地方,他才请人重复,直到了解清楚为止。职工们虽然是第一次和陈云见面,但由于他平易

① 《陈云文选》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0 页。

② 同上,第 9—10 页。

③ 同上,第 11 页。

近人,因此,大家都毫不拘束地和他谈厂里的事。

在紧张的战争环境下,工厂的各项任务都很紧迫,为了不给厂领导增加负担,陈云没有召集他们作专门汇报,厂领导有什么困难或意见,都在个别谈话中解决了。在短短的一个多星期里,陈云通过这种深入细致的个别谈话方式,不但弄清了他来兵工厂时带来的许多问题,还取得了一些预先未料到的收获。

陈云不仅工作作风细致,实事求是,在生活上也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在这次视察中,陈云与马文到达岗面兵工厂时已近中午,马文因有急事要处理,便同厂部总务科长打了个招呼,请他们安排陈云的食宿。当马文返回厂部时,已过中午,发现陈云还没有吃午饭,桌上只放着一只香烟罐子,马文以为是进口香烟,好奇地打开来。陈云见状,笑了笑说:“里面是辣椒粉, 没菜的时候就用它下饭。”看着红红的辣椒粉,马文深为自己的疏忽而不安, 立即去总务科联系炒了一盘白菜,打来了饭。陈云没有一句怨言,愉快地和马文同进了这顿简便的午餐。

视察了岗面兵工厂后,陈云又来到塞上红军兵工杂械厂,在这个厂,陈云发现职工们普遍对该厂李厂长意见很大,主要是因为他作风不民主,甚至打人、骂人,体罚职工。掌握了这些情况后,陈云与有关部门进行了研究, 认为李厂长身上这种严重的军阀残余作风,妨碍了工人生产积极性的发挥, 已经成为生产的绊脚石,必须及时召开职工大会进行处理。

为了稳妥地处理好这件事情,陈云对李厂长的问题作了深入的调查。随后,他主持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在会上,陈云对兵工杂械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透彻的分析,并作出了给予李厂长撤职处分的决定,受到全厂职工的热烈拥护。

陈云果断处理李厂长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包括岗面在内的所有兵工厂。工人们对共产党秉公办事、光明磊落的行为十分称颂,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兵工厂的产量迅速增长,有力地支援了苏区的反“围剿”战争。

50 多年过去了,岁月如梭,往事如烟,但马文对当年陈云视察兵工厂的情景仍记忆犹新。他在回忆中深情地写道:“陈云同志实事求是、深入群众、胸怀磊落、艰苦朴素的高贵品质,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