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无返顾

第二次工人武装起义失败后,中共上海党组织曾多次召集各工会负责人开会,总结起义失败的教训,研究再发动起义的事项。陈云返沪后,便不分昼夜地投入研究、组织商务印书馆工人参加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工作。

整顿工人纠察队,加强对工人纠察队员的军事训练,是起义准备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商务印书馆工人纠察队是闸北工人纠察队的骨干力量,党组织和上海总工会对它特别重视。领导第三次武装起义的特别委员会委员周恩来、赵世炎在徐梅坤、陈云等陪同下,几次到商务印书馆召集党和工会骨干了解两次起义的情况和观察地形。周恩来指示大家,首先要树立起军阀必倒、工人阶级必胜的信心,要发动群众,组织坚强有力的战斗队伍——工人武装纠察队,随时准备投入战

斗。

陈云与商务印书馆党和工会的其他负责人,遵照周恩来的指示,组织部分纠察队员参加商务资方组织的保卫辅助团,以此获取枪支,取得合法地位, 进行公开的军事训练。另外,他们还派出一批纠察队骨干去法租界自忠路上海总工会纠察队军事训练班轮流接受军事训练,受训的同志后来分别担任了工人纠察队的大、中、小队长。大部分纠察队员则在厂内接受周恩来派来的黄埔军校毕业生胡公冕的军事训练。经过多种训练,商务印书馆工人纠察队员普遍掌握了使用武器及城市起义的基本战术,成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的一支骨干力量。

1927 年 3 月 21 日,天气晴朗。中午 12 时整,全市的工厂和轮船以及救

火会的救火车突然同时汽笛齐鸣、警铃齐响。这是战斗的号角声,它宣告上海 80 万产业工人总同盟罢工,第三次武装起义开始了。宝山路商务印书馆钟楼上的大钟也敲响了,阵阵钟声召唤着工人投入战斗。陈云和商务工会的其他负责同志立即集合全体工人,下达口令,发给纠察队员武器弹药和铁棍、斧头等。12 点 45 分,集合在商务印书馆钟倭下铁门里的纠察队,臂带红袖章,分成三路,以急行军步伐,分别奔向东方图书馆、五区警察署以及北火车站等敌人据点附近待命。这时,群众的喊杀声和空油箱里燃放的爆竹声(似机枪声)混杂在一起,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吓得据点里的敌人不敢越雷池一步。

暴动开始一小时后,陈云接到上海总工会命令,要他同中共代表一起到龙华,与驻扎在那里的白崇禧率领的北伐东路军谈判。原来,白崇禧率领的北伐军已于 3 月 20 日傍晚抵达上海近郊的龙华。但白崇禧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在离上海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企图待上海工人与军阀两败俱伤时进兵上海,坐收渔利。陈云与中共代表要求白崇禧立即下令出兵上海,遭到无理拒绝。陈云愤然返回。

此时,市内的战斗已接近尾声。七个暴动战区中已有六个区完成了任务, 只剩下闸北区的作战任务尚未完成。闸北区是敌人力量集中之地,有据点 20 余处,工人们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仍有北火车站、东方图书馆等敌人重要据点没有攻下。周恩来得知白崇禧按兵不动的消息后,激愤地说:“我们决不依靠北伐军拿下北站,我们有决心和信心,凭自己的力量最后消灭军阀残余部队。”①陈云加入了最后决战的队伍。经过 20 多个小时的浴血奋战,工

人们终于在 22 日下午 6 时,占领了敌人最后一个据点——北火车站,至此,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上海工人阶级以自己的鲜血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起义胜利后,陈云参加了成立上海特别市政府的筹备工作。正当上海工人阶级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伪装革命的国民党反动派露出了狰狞的面目。4 月 12 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无数共产党员和工人纠察队员遭到屠杀,上海顿时一片白色恐怖。面对蒋介石的无耻行径,陈云悲愤至极,他不顾反动政府的通缉,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与国民党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道路。

由于陈云在上海从事工运已有几年,很多敌人认识他,因此,遭到反动政府的通缉后,处境十分艰难。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陈云转入地下活动, 在商务继续领导工友们坚持斗争。当年的老工人回忆说,陈云为躲避敌人, 不得不住到工友家去。有一段时期,陈云和几个搞过罢工斗争的工友一起住在带钩桥一个同志家里,房子很小,要住五人,陈云只能睡在潮湿的水泥地面上,每天吃饭也成问题。但不管生活如何窘迫,陈云的精神始终是乐观的, 他总是把全部精力用来考虑如何继续开展对敌斗争的问题,还常常对身边的工友说起这样一首打油诗:

铁窗风味, 家常便饭。杀头枪毙, 告老还乡

①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76 页。

陈云这种坚定的意志,乐观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身边的工友们。随着斗争环境的日益恶劣,陈云已无法在商务立足,不得不离开这个自

己走向社会的第一个驿站。临别时,他深沉地对朝夕相处的工友们说:“我此去一不做官,二不要钱,三不妥协,只为了要跟反动派坚决斗争到底,求工人阶级的彻底解放。”这一腔掷地有声的赤诚之言,道出了陈云的雄心壮志,给工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此,不管环境如何险恶,在为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谋求解放和幸福的道路上,陈云始终是义无返顾,以他几十年的革命生涯,实践了自己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