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指导学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

素质教育作为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概念提出来,目前尤其具有针对性。目前的这种教育是在培养学生的素质,但这不是全面的素质。本来,通

过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和认识能力,甚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这是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甚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但应试教育的目标不是指向这个,而是指向升学,这就产生了一系列的弊端。

要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需要探讨学校教育的导向目标和评价标准。而素质教育目标着眼于素质发展的整体性,把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看成是整个民族素质提高的保证和前提,从而规定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质量规格和水平, 它对学校的导向作用是全方位的。因为凡是目标,都有定向、激励、调节、评价的功能。构建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就可以使中小学明确各自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随之也就规定了学校的教育过程。例如为了实现目标,课程设置如何改革?课程内容如何确定?课程实施如何进行?课程评价有什么标准?——这虽然是制定素质教育目标体系以后的一个系统工程, 但这些工作的展开,依据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朱川彬老师认为素质教育目标与一般教育目标的区别,不仅在于它的整体性和全面性,而且在于它描述素质的特征侧重在“内源性”和“内化性” 层面。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改变强制性的灌输、约束的教育训练模式,利用激活学生的自我教育机制,使教育过程由被动接受的过程变为学生主动接受的过程。这对于指导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些学校所以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桎梏,是因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无视“内源性”素质的开发,也轻视“内化性”素质的提高,一味追求知识数量,使教育过程充斥着没有学校活力的低效劳动。这种教育既不利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就排斥升学率,而应试教育是必然地排斥和破坏素质教育的,因为它是采取违反规律、违反科学的做法,以损害学生除了“应试素质”(这里姑且称它为“素质”)以外的其它素质为补偿的,但素质教育却必然地包含升学率的。素质教育搞好了,升学率必定会高;反过来,升学率高,是素质教育搞得好的必然结果。而且,在这样的升学率中,包含着人的高质量的素质。这一点已为许多进行教育改革和教育实验的学校所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