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荚膜组织胞浆菌 嗜好肺叶患痨病
荚膜组织胞浆菌是一种以侵犯网状内皮系统为主的深部真菌。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主要特征是:不规则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皮肤和粘膜病变以及白细胞减少。本菌经呼吸道感染,原发性病变在肺部。
1905 年巴拿马首患本病。在死者肝、脾切片细胞内发现了一种类似利什曼原虫的病原体,它的周围有一圈不染色环,故命名为英膜组织胞浆菌。
本菌孢子在一定条件下能在土壤中繁殖,绝大多数病例都发生在北纬 45
度和南纬 30 度之间,主要流行于美国、墨西哥和巴拿马等国的河谷地带。非洲、澳洲和东南亚地区也有本病发生。美国全国大约有各种类型的组织胞浆菌病人 3000 万人,每年大约发生 50 万名新病人,大约有 1000 人死于本病。
本菌易于大量生产,孢子对外界环境及消毒剂和爆炸分散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地面能造成长期污染。人对本菌易感性高,在自然界和实验室经常由于吸人本菌气溶胶而感染。尚无可供预防用的疫苗。对本菌进行过深入研究的专家认为:本菌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生物战剂。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的报告中也把它列入生物战剂,属于失能性战剂。
英膜组织胞浆菌属于不完全菌纲,丛梗孢科的一种双相型真菌。在宿主的网状内皮细胞和外周白细胞中为酵母菌型,直径 1~5 微米;在沙氏培养基上室温培养为霉菌型,菌丝顶端和侧枝上长出许多孢子。本菌酵母型病体及分生孢子都能致病,但主要由孢子引起。
在患者细胞内可见到许多发芽的卵圆形小体,中央无核,周围有类似英膜的不染色环,即为酵母型菌(图 11—4),各种检查材料中以骨髓作分离培养阳性率最高。培养时间至少 3 周。
图 11—4 细胞内的英膜组织胞浆菌(酵母型)
本菌在沙氏培养基上室温培养,生长缓慢,10 天左右才开始生长。初为圆形菌落,表面有大的皱折,气中菌丝初为棉花样,后变为淡黄色至棕色(图11—5)。显微镜检查,可见菌丝中有横隔,并有分枝。菌丝顶端长有圆形或梨形小分生孢子,直径 2.0~3.O 微米。在陈旧培养基上(l~2 月后)可出现直径为 8~20 微米的厚壁大分生孢子或称结节孢子(图 11—6),表面有棘突,外观如齿轮。这一特征在形态学诊断上有重要性。但在致病性上,小分生孢子比大分生孢子具有更强的感染性。
马、牛、羊、猪、犬、猴等动物也能感染本菌,但以犬最敏感。此外, 自然界中不少编幅也能感染本菌,而且可能是本菌的储存宿本菌的分生孢子在干燥的土壤中能活存 4 年,在 4℃河水中
图 11—5 组织胞浆菌的菌落
(a)菌丝型菌落;(b)酵母型菌落。
图 11—6 荚膜组织胞浆菌大分生孢子(结节孢子)
能活存 621 天。本菌对氯有较强的抵抗力。在 37℃水中能活存 62 天,在 1
‰~2‰的福尔马林液中经 24 小时方能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