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女下凡殃及人畜 种牛痘摘除天花

天花是一种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自从使用牛痘苗普遍接种以后,天花患者已大大减少。但是世界上有些地区仍有发生,主要发生在未种过痘或长期未复种痘苗的人员中。天花虽已消失,但目前仍有少数国家保存着天花病毒,在未来战争中一旦使用这种战剂时,那末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不普遍种痘的情况下,它的杀伤效应将是相当大的。

由于天花病毒在自然界存活力强,毒力高,易于通过气溶胶传播,重型天花病病死率很高,而且易于大量培养,所以已被军事强国列为致死性生物战剂。

中国在第 2 世纪天花已成为地方性疾病,在第 4 世纪,葛洪曾写出关于

天花的较好的临床描述;而张仲景(1040—1121)在 11 世纪也曾描述过天花,

从他开始将天花命名为“痘”。自第 6 世纪起,天花多次从中国传到日本。

最初每次传入不久即行停止,但自第 10 世纪起,天花在日本已成为地方性疾

病。第 10 世纪日本曾发生多次流行暴发。天花大约在第 5 世纪至第 7 世纪之间传入欧洲,到了中世纪欧洲常常发生天花流行。1507 年天花初次出现于西印度群岛,是由西班牙人征服“新大陆”时带入的。对天花高度易感的印第

安人曾发生灾难性流行。西班牙军队征服墨西哥时,将天花引进该国;17 世纪和 18 世纪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中也时常发生灾难性天花流行。

在北方民族如蒙、满、辽、金等入侵中原,他们常常由于与内地汉族接触发生天花,而不敢侵袭长城以南地区。满族首领坚持只准患过天花的人进击中原,因为当军队通过天花地方性流行区时对军队威胁很大。到了清初, 皇帝兔去满蒙人士进见之礼,以免这些人感染天花。清世祖皇帝于 1661 年(顺治十七年)死于天花。他的皇三子康熙于 1661 即位,康熙皇帝不同于以往的统治者,他命令军队都接种人痘以抵抗天花。

人痘的接种在中国最早可能开始于公元 1000 年,宋仁宗在位时,由于四川峨嵋山上的尼僧给人种痘,他就命令推广。据说峨嵋尼僧的种痘方法是学自西藏僧人,而西藏可能是从印度学来的。印度可能自远古就有了种人痘的技术。可是,在中国人痘的真正推广是在 1500 年,那时才开始在医书上见到

接种人痘的方法。中国从 1966 年至今全国未再发生天花,消灭了危害中国人

民 2000 多年的天花。

世界卫生组织 1967 年发起了全球消灭该病的倡议。许多国家怕天花传

入,以每年约 10 亿美元的经费保持对天花的检疫和种痘措施,因而这些国家便在财力上支持这一计划的实施。从 1967 年到 1976 年 WHO 组织许多人员, 制备大量牛痘苗,克服许多困难,使亚、非、拉美等发展中国家,逐一消灭了天花。最后一例夭花于 1976 年 10 月发生在索马里,终于在 1g79 年 12 月, WHO 消灭天花全球委员会正式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消灭。这是人类第一次摘除了灾难性的瘟魔——天花。

天花病毒是属于痘病毒科,它无论是轻型或重型都与牛痘苗病毒相似。因为天花病毒常常在实验室事故中引起感染,从其形态学、物理特性和结构来看多半来自牛痘苗病毒的研究结果。它的病毒粒子呈类正方形或砖状。其大小为 300 纳×240 纳米×100 纳米。电镜下负染色标本或超薄切片标本显示病毒是一种复杂的结构,包括一个哑铃状核心,核两侧各有一个侧小体,最外一层是一个由管状脂蛋白构成的外膜(图 7—3)。天花病毒颗粒含有 20 种以上的抗原,可用琼脂扩散法鉴别。核心蛋白中含有转录酶,是所有病毒中结构最复杂的一种。牛痘苗病毒粒子表面有一些覆盖着的小球。这些表面突起是一种含有由两股弯曲的线绳状物质结构形成的环,这种结构呈双螺旋形。

图 7—3 痘病毒的结构示意图

天花病毒易于生产和施放,在实验室用鸡胚和组织培养均可大量生产(彩图 7—4),经冷冻干燥其毒力可保持数月到数年。天花病毒可用气溶胶施放, 经呼吸道感染,在未种过痘或种痘后长期未复种的人员中,可造成流行。实际上也不是所有的人员都具有强的免疫力,加之天花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 一旦受天花病毒气溶胶的袭击,可产生一定的危害。但是,如果普遍按规定实施种痘,可以预防天花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