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孢子菌逞威 千万人丧失劳动力

厌酷球抱子菌是一种能引起全身性感染的深部真菌。它的主要临床特征是肺炎和胸膜炎并伴有皮肤和骨骼病变。

1892 年阿根廷的士兵首患此病。直到 1900 年才证实本病的病原体不是原虫而是真菌。1932 年,把这种真菌命名为厌酷球孢子菌。人及家畜对本菌很敏感,流行区的居民感染率高达 60%~90%。美国每年大约发生新感染者10 万人,本病病死率虽不高,但病人夫能时间长,病后丧失劳动力可达数周

甚至数月之久。美国每年因本病大约损失 100 万个工作日,耗费医疗费 900 万美元。

球孢子菌病的流行地区仅限于美洲大陆的山谷和某些沙漠地带,故本病又称为山谷热或沙漠热,黑人和免疫抑制者更易感染,中国已有发现。

本菌易于大量培养,抱子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人对它普遍易感。在自然界曾发生过大风将地面的孢子输送到数百千米外,引起当地发病急剧增多。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的疫苗。很多专家都认为本菌是一种较理想的生物战剂,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组也把本菌列为生物战剂。美军曾深入系统地研究过这种生物战剂。

厌酷球孢子菌属于双相真菌:即在土壤或培养基上为霉菌型,形成菌丝及圆筒状关节孢子在感染的组织细胞中形成双层厚壁的小球体(图 11—2)。小球体开始直径只有 5 微米左右,以后其中的胞浆及核分裂成几个到几百个圆形或不规则的,大小约 2~5 微米的内孢子。小球体成熟后释放出内孢子, 每一个内孢子又发育成新的小球体。当小球体随痰或脓排出体外后,在温度20℃左右时,在土壤或培养基上,数小时后即开始发芽,逐渐形成菌丝。菌丝继续延长并分叉,互相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一部分菌丝体伸入土壤或培养基内,吸取养分,称为“营养菌丝体”;另一部分突出在表面,称为“气中菌丝体”。菌丝延长并长出许多横隔,形成竹节样长链,菌丝横隔中的原浆浓缩并逐渐膨大成为关节孢子,长链中的关节孢子之间有时有空泡, 像排列疏散的念珠串(图 11—3)。关节孢子有厚壁,直径 2~5 微木,圆桶状或椭圆形,半数具有双核,在形态学诊断上有一定意义。成熟的关节孢子飘散在空气中,具有根强的感染性。

有些菌种的关节孢子抵抗力较强,在温度为—15℃到 37℃、湿度较高时至少能活存 6 个月。在饱和盐水中温度为 4~25℃条件下能活存 6 个月。干燥的关节孢子在 50℃时 2 周内死亡。在相对湿度 10%、温度 37℃时则很快死亡。小球体及内孢子抵抗力较弱,但在血液或脓液中能活存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