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和症状
关节孢子被吸入人的呼吸道以后,沉着在细支气管或肺图 11—3 厌酷球孢子菌的关节孢子泡表面,引起炎症性细胞反应,常被吞噬细胞所吞噬。关节孢子在细胞内,48~72 小时内发育成小球体。在变态反应形成以前,由小球体释放出的内孢子可被淋巴和血液播散到身体各部位。此时肺门淋巴腺明显肿大。
肺部病变多呈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或支气管周围肺炎。迟发性变态反应常导致坏死和空洞形成。早期产生细胞免疫可使病变过程得到控制,使大部分病变吸收,仅 5%的原发性肺部病变有残留的慢性空洞、结节或脓疡。扩散性球孢子菌病的发生率不到 1%,主要发生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某些患者,如孕妇、老人或有其它合并症者。
本菌可侵犯全身多种组织。变态反应常导致皮肤形成结节性红斑,扁骨及长骨远端也常被侵犯。病变向化脓或肉芽肿发展,取决于机体免疫力的强弱。免疫力强则形成肉芽肿,反之则趋向于化脓性病变。
感染本病以后,用本菌小球体制成的抗原做皮肤试验呈阳性,可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依据,一次感染以后,大多数人能产生稳固而持久的免疫力, 避免再次感染。
感染球孢子菌的人大约 60%没有明显的症状,其它 40%有症状者,其病情轻重也很下一致,从轻症的上呼吸道感染到重症的肺炎都可能出现。球孢子菌病的症状经过可分为原发性球孢子菌病和扩散性球孢子菌病两大类型。
-
原发性球孢子菌病。潜伏期 1~4 周,平均 10~16 天。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发烧和胸痛,夜汗也常有,原发性球孢子菌病的症状有三种:① 中毒性红斑。中毒性红斑发生在起病的最初几天,当变态反应尚未形成之时, 红斑是细小和散在的,多分布在躯干和四肢,口腔粘膜上也常出现,几天后消失。大约 10%的病人出现红斑,儿童较多见。②“山谷热”综合证。发热, 轻症常不易察觉,重症可达 40℃。有些患者在其它症状出现后也不发热。一般无合并症者体温逐日上升,达到顶峰后即缓慢下降。如体温反复升降,表示有合并症。嗜酸性细胞增多占白细胞总数的 3%~26%,多发生在病的第二三周,常见于上半身,为微红色的斑丘疹。斑丘疹有时单独出现,有时与结节性红斑同时出现。③原发性肺部病变。大多数原发性肺部病变有胸痛和咳嗽,并伴有多量的痰,偶带血丝。内窥镜检查常见气管中有肉芽性炎症反应。80%病人 X 线检查有病变。浸润性病变单发或多发,常呈节段状或局限在某一肺叶。20%病例有肺内淋巴结肿大,几乎总与浸润发生在同一例,胸膜常被侵犯,70%的病人有胸痛。肋隔角有时因渗出而变钝,一般无合并症的病人不需特殊治疗,2~3 周内症状消失。症状或 X 线检查不正常的延续时间超过 6~8 周,即转为慢性肺部病变,形成慢性空洞、结节或脓疡。
-
扩散性球孢子菌病。原发性球孢子菌病感染后数周、数月,有时甚至数年后,由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少数病人可发生扩散性球孢子菌病。儿童和老人较多见。发生率占全部球孢子菌病的 1%左右。厌酷球孢子菌,可侵犯全身各种器官和组织。最常被侵犯的是骨骼、皮
肤及皮下组织和脑膜。骨骼和关节病变约占 20%,主要发生在椎骨、胫骨、距骨、掌骨、颅骨和肋骨并伴有骨髓炎。皮肤病变如慢性溃疡、皮下脓肿等常见,除非从脓液中分离到病原体,不然很容易误诊。球孢子菌脑膜炎也常见,典型症状为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但有些病人仅有倦怠、体重下降、性格改变和不辨方向等现象。脑脊液检查多数不正常、白细胞增多、糖量下降、蛋白增高,不治疗几乎 100%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