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大气粗 建魔窟世界一流
军事研究局隶属于联邦保安局。军事研究局除与军队的内部机构有联系外,还同卫生部、农业部、内务部保持联系,并通过海军侦察处、战略情报处、联邦调查局等机构获得心要的情报,以卫生部门和化学兵局颁布命令和指示形式,将其所发出的建议发送到部队。该局负责组织美国、英国及加拿大之间的有关细菌战问题的情报交换,并广泛交换专家,以协调研究工作的进展。
1943 年 4 月开始,美陆军在狄特里克营修建生物武器研究机构。后来, 战备署把任务转到美陆军化学战署继续执行生物战计划。
1943 年 12 月,美联合参谋长战略服务局察觉德国可能计划使用生物武
器,遂于 1944 年 6 月将生物战计划转由国防部长领导,生物武器研制工作由化学战署负责,生物战防护工作由化学战署与陆军军医署合作共同研究。
1944 年 10 月,成立生物战委员会,全面管理生物武器的研制、政策和
情报等,一直存在到 1945 年 10 月,然后把职能转交给美国陆军发展部。
美国生物武器研究计划在 1944 年初获得迅速发展。1945 年 8 月,美陆军化学兵司令宣称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研制生物武器工作已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当时美陆军化学战署执行生物武器研制计划有 3900 人,其中2800 人是陆军人员;1000 人为海军人员,100 人为文职人员。主要研制机构有:①生物武器研究和实验工厂在狄特里克营(1943 年 4 月开始 7 个月内营
地建成);②野外试验机构,一个建在密西西比海湾霍恩岛,面积 8 平方千
米,另一个较大的试验场建在犹他州达格威试验场,并于 1944 年 1 月和 6 月先后投入使用于生物战剂野外试验;③印第安纳州特雷霍特县,1944 年建成的维戈兵工厂,是第一个大规模生产生物战剂的弹药工厂,曾生产枯草杆
菌黑色变种作为炭疽杆菌模拟剂以及使用过炭疽杆菌装填生物炸弹。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维戈兵工厂已拥有 1400 名工作人员。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用于建造生物武器研究与生产设施的费用约为 4500~5000 万美元。此外,1942 年落基山兵工厂也生产过破坏农作物的生物武器。
1954 年美国陆军化学战署更名为美国陆军化学兵部,由原来的勤务兵种
提高为特种兵。在化学兵司令部下设研究和工艺设计部,此部管辖 3 个研究所和 1 个试验场(图 4—1)。
1962 年美国陆军化学兵部撤销,生物战研究所改称美陆军生物学研究所,隶属于陆军部下的军械部的化学、生物、放射局。虽然名称和隶属关系发生了变化,但其内部机构组织情况未变,其隶属关系(如图 4—2 所示)。
- 美陆军生物武器有关机构
①美陆军生物学研究所:位于马里兰州,弗雷德里克城郊狄特里克堡, 原名为美陆军生物战防御研究中心,是 1913 年建立的生物武器主要的研制单
位。它占地 5.7 平方千米,建筑及设备资主 9100 万美元。1943 年和 1944 年该所分别试生产了实验性肉毒毒素和炭疽杆菌芽胞及其模拟剂枯草杆菌芽胞。1949 年又建立了一个 10000 平方千米的球形密闭容器,开始进行生物战剂弹药爆炸试验。1954 年狄特里克营改称为狄特里克堡,1964 年工作人员曾达 3000 人以上,其中 2500 名军队专业人员,包括 320 名学士、110 名哲学
博士、14 名医学博士和 34 名兽医。该所自 1946 年到 1972 年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献达 1400~1500 篇之多。每年经费约 3000 万美元。研究所分 4 个业务部门:生物制剂研究部,发展部,医学研究部和技术服务部。
②美陆军松树崖兵工厂:位于阿肯色州松树崖,于 1941 年破土,1953 年建成,占地 60 平方千米。1954 年购置的设备费为 9000 万美元,60 年代未增至 1036000 万美元,工作人员达 1800 人。1953 年初开始相继生产集束弹金属制品和猪布氏杆菌、野兔热杆菌。
1962 年起改进和扩大了生产设备,并进行 Q 热和野兔热战剂的标准化生产。该厂是美国唯一大规模生产具有杀伤性的生物战剂工厂,除细菌类战剂外,先后还研制了毒素、病毒、立克次体等战剂。此外还进行用病毒战剂感染蚊虫的研究(图 4—3)。该厂已成为生物战剂生产和贮存的主要单位,并将战剂产品作为生物炸弹、炮弹和其它容器的装料,运往美军的 25 个地下冷藏库。该厂库存炭疽杆菌、野兔热杆菌、贝氏立克次体和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等战剂和装有肉毒毒素的枪弹和弹药。
③美陆军达格威试验场:位于犹他州达格威,是陆军主要化学和生物武器试验中心,占地 3300 平方千米。其年度预算为 1500 万美元,1972 年试验
场雇员达 1200 人。场上设有生物学部、化学部、气象学部、试验部、工程技术部以及管理检查机构等。其中环境和生命科学研究室还可以从事生物战剂气溶胶的研究。
1946—1955 年进行了一些致病菌的野外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和粘质沙雷氏菌,作为模拟战剂试验。1950—1955 年进行了一
图 4—3 螺旋蝇羽化箱,全箱可养蝇 5 万,收卵约 400 万粒以上
些病菌的野外试验。其中包含:贝氏立克次体,鸟疫衣原体,鼠疫杆菌,猪布氏杆菌,野兔热杆菌,羊布氏杆菌,炭疽杆菌等。
④美陆军落基山兵工厂:建于 1942 年,占地 74 平方千米,固定投资总
额为 10500 万美元。至 1964 年拥有工作人员 800 名,是化学和生物战剂研制、生产和储存的工厂。主要生产和储存植物战剂。1951—1969 年生产和储存了3 种破坏农作物的生物战剂:即小麦茎锈病、黑麦茎锈病和稻瘟病。
- 美海军和空军生物武器有关机构
①海军生物科学研究所:其前身为美海军研究所第一研究队,设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后改为海军第一军医研究分队。于 1943 年开始承担生物战剂研制任务,至二次大战末有 75 名工作人员。1950 年改为美海军生物学研究所, 主要从事微生物气溶胶感染的研究。1961 年有工作人员 125 人。后来改为美海军生物医学研究所,后又改为海军生物科学研究所,迄今为止,仍然是美海军生物战的主要研究机构。
②海军研究分队:建于 1944 年,设在狄特里克堡,是美海军与陆军生物战中心交换有关情报的机构,同时负责用大型喷洒器对试验场地进行消毒。
③美海军军械试验站:是海军化学、生物武器试验和鉴定的单位。
④爱格林空军基地:面积达 1870 平方千米,位于佛罗里达州。设有试验场和空军机械研究所,是空军从事化学和生物武器研制的单位。
1951 年生产可用于实战的破坏农作物的炸弹。同年曾在该基地进行猪霍乱菌战剂试验,后因军事意义不大而停止。1967 年又曾试验了野兔热杆菌和贝氏立克次体战剂。
- 参与美军生物武器研究的地方及国外合同研究单位
美军生物武器研制工作除由军内承担外,还组织了大批地方大学、研究所与公司等合同单位参加研究。1950—1971 年期间,狄特里克堡生物战研究中心和 270 个单位订立了 552 项研究合同。仅 1970 年,美有关方面向从事生
物战研究的地方科研单位提供经费 210 万美元。美军并与国外某些单位进行阶作研究,其中有日本、奥地利、爱尔兰、比利时、法国和英国等几十个大学的研究所。此外,美军与英国生物战研究中心波尔顿微生物研究所建立了互通情报及交换研究人员的关系。
1969 年 11 月 25 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所谓放弃研制和使用生物武器。
1971 年 12 月 16 日联合国通过《禁止试制、生产和储存并销毁细菌(生物)
和毒剂武器公约》,1972 年 4 月 1 日美苏等国在公约上签字,1974 年 12 月
16 日美国参议院批准了此公约,1975 年 1 月 22 日美国总统福特在公约上签字,正式开始执行。
1973 年后生物研究的概况
狄特里克堡陆军生物学研究所改由美陆军军医署领导。1973 年又转属陆军保健勤务部管辖,并作如下调整:①大部分设备和人员改为弗雷德里克美国国家癌肿研究所;②部分迁到埃奇伍德兵工厂(73 人组成生物战剂警报、检验和物理防护研究组);③部分人员及设备转为生物武器防护研究;④原生物武器袭击效应分析队的 9 人迁人达格威试验场;⑤部分机构的人员设备转给农业部继续研究农作物病防护技术。
改组后狄特里克堡仍然保持 6 个研究单位:①弗雷德里克国家癌肿研究所;②美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③美陆军卫生生物工程研究和发展研究所;
④美海军研究分队;⑤美国农业部的植物流行病研究所;⑥埃奇伍德兵工厂化学研究所的植物控制室等。
1971 年松树崖兵工厂移交国立毒理研究中心,从事杀虫剂、食物调料和
药物化学的研究工作。白宫宣布,自 1971 年 5 月起一年之内,将储存的生物战剂弹药全部销毁,仅保留生产设备。
虽然,美国在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上签了字,撤销了一些生物武器的研制机构,但是,实际上随时可以恢复大量生产生物战剂,提供部队使用。据美国参议院 1977 年报告,根据美军生物战储存的应急计划在狄特里克堡的特殊
作战处至今仍保存有 10 种生物战剂和 6 种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