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精婆和牛、猪魔王合伙 作恶遍及世界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它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临床上称为波浪热,内蒙古地区称赫尔虎病。本病的病原有牛型、羊型和猪型三种。羊型菌对人致病力最强,人感染后发病率高,起病急,病情重;牛型菌最弱,人感染后发病率最低,起病慢,病情轻,无症状;猪型则介于二者之间。中国北方牧区常见为羊型感染。

布病是一种世界范围的重要疾病,凡是有畜牧业的国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本病存在。布氏菌已被列为主要生物战剂之一。

早在 1860 年英国医生根据布病的临床症状和尸体解剖听见,已认识到该病是临床上的一种独立的疾病,并称为地中海弛张热,但当时并没有分离到病原体。1886 年英国医生对死于地中海弛张热的尸体脾脏标本做显微镜观察时,发现有大量的微小细菌体。1887 年,成功地分离到该病原体的纯培养物, 当时命名为马尔他细球菌,即现在的羊种布氏菌,以后又相继分离到布鲁氏菌属的其它菌种。

布氏菌属细菌微小呈球杆状,其中,羊种布氏菌最小,约 0.3~0.6 微木, 多趋向于球状;牛和猪种菌大小约 0.6~1.5 微米,多呈球杆状。其它种菌(如犬种)大小近似于牛种菌。布氏菌常呈单个,少数成双或短链(彩图 6—12),

没有鞭毛,不能运动。多数学者认为不形成英膜,但在一些不利条件的影响下,可以形成具有保护功能的英膜物质,或类似英膜样的结构。布氏菌的形态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改变。如羊种菌在机体内或新鲜培养物中为球状,而在培养基,尤其在陈旧培养物中,可见多数为杆状形态。布氏菌可被所有的碱性染料着色,革兰氏染色阴性。

布氏菌生长的营养要求高于一般细菌。它在血清葡萄琼脂、甘油葡萄琼脂、肝浸液琼脂、土豆琼脂、改良赫氏琼脂、胰蛋白■琼脂等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布氏菌为需氧菌,最适 pH 为 6.6~7.4,生长温度为 20~40℃,最适生长温度为 37℃。布氏菌生长缓慢,羊种菌生长最慢,牛种菌次之,猪种菌生长较快。新分离菌株生长更慢。从血液、骨髓和尿等材料分离通常要经过5~10 天,甚至 20~30 天才见生长。但实验室保存传代较久的菌株,只需 24~

72 小时生长良好。

布氏菌可以人工大量培养,在外界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其干燥菌粉可保持毒力数年,在湿环境中也可存活数周,因而敌人可使布氏杆菌液或粉剂喷洒战剂气溶胶。布氏菌感染力强,人受气溶胶感染的半数感染量为 10000 个菌,当人暴露在气溶胶严重污染的环境中时,有 50%的人员可能受染发病, 如果治疗不及时,其中有不少人成为慢性患者。本病在平时病死率较低,但受气溶胶感染时,病死率可能增高,现美国已将其列为失能性战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