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

小学儿童在入学学习的条件下,自我意识逐步出现许多新的特点,是自我评价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积极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是发展儿童优良个性的重要途径。

  1. 培养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小学低年级儿童独立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能力还是很差的,他们对自己和同学的评价,几乎完全依老师的评价为转移。从中年级起,儿童开始学会独立地把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把别人的行为当做自己的“镜子”来对照,把别人的行为当做自己行为的依据。这时,儿童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就开始发展起来。但总的讲,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独立性还是比较差的。

针对小学生自我评价的这一特点,在低年级,教师应注意对儿童的行为

经常做出适当的评价,并引导儿童善于独立地对自己或同学的行为做出适当的评价,并及时矫正不正确的评价。另外,教师要有意识地在班级中树立“小模范”作为儿童学习的榜样,或有意识地讲些先进人物,特别是模范少先队员的行为,作为儿童自我评价的依据,教师还要注意评价的一致性和教育效果,不要今天说某学生这样,明天又说那样,叫学生无所适从。在行为和举止方面,教师也应该做出表率作用。

  1. 培养自我评价的原则性。小学低年级儿童和学前儿童差不多,他们的自我评价主要是以具体的、外部行为表现为依据,他们对自己或对别人的评价总是比较具体的。从中年级起,特别是到高年级,儿童才逐渐学会从道德原则上来评价人的行为。

因此,教师在培养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时,对于低年级,甚至中年级儿童,应该更多地提示具体范例,同时,尽可能指导学生,使儿童逐步掌握一些初步的道德原则。随着儿童的发展,培养学生在具体事例中掌握一定的道德原则,并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运用这些原则来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动, 是完全必要的。

  1. 培养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所谓自我评价的批判性,就是在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时,能够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小学低年级儿童,自我评价的批判性一般很差,他们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大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 他们的评价也常常片面,很不深刻。而且,由于自我评价的原则性还未形成, 他们的评价又容易改变。

教师应该根据这些特点对儿童进行教育,经常客观、全面地对儿章进行评价,积极引导学生逐步认请自己的优缺点和评价好坏的标准,并逐步发展他们批判地对待别人行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