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立体的教学观

所谓立体的教学观,是指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对全部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考察,从而建立起来的关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教学思想。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现代学校教学,已经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也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立体化的大教学。立体化的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方法和途径等进行必要的、合理的革新与改造。传统的以“三中心”为标志的教学体系,应该说有其合理的成分,但面对日益发展的形势,其弊端日益显现,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因此,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改变一切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建立新的教学论体系。

  1. 改变教学现的知识主义指导思想。知识主义把教学过程仅仅看做是灌输书本知识的过程,它在本质上是封闭式的,是以传授静止、僵化的知识为其特征的,并且导致“重书”“轻人”,处理不好“教书”和“育人”的关系。这种教学观认为,“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 因此把教师看做知识的“注射器”,把学生看做被动接受知识的“知识贮存库”,把教学过程看做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学生的任务就是通过在课堂上对教材的学习,熟记教科书中规定的知识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一些基础知识是必要的,但这不是教学过程的全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总量处于爆炸性的增长状态,

企图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把未来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发展学生的智慧,增强学生的体质,有意识地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他们在已有知识的条件下进一步探索新知识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为此就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教学观,在教学活动中把传授知识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把对已有知识的学习和未来的创造发展结合起来,把学校工作和社会、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面向未来的开放系统,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全面地开发学生潜能的目的。

  1. 发挥课堂教学的多种功能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有课内与课外两条渠道。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手脑结合,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发挥个人的特长,培养个性,促进全面发展,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但是,如果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即开展并加强文艺、文体、科技等活动,那是误解。有的学校由此认为缺乏必备的条件,因而无法实施素质教育, 却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完成教学工作的主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一所学校如果课外活动搞得轰轰烈烈, 课堂教学死气沉沉,课堂教学方式方法陈旧,耗时多,效益差,素质教育是难以持久和深入开展下去的。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明确并发挥课堂教学的多种功能,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培养思想品德与个性,不仅使学生参与学习,而且使其学会学习,不仅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等。只有把握课堂教学的多种功能,才能够在这个主阵地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改变单向的“讲—听”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气氛宽松和谐,教学方法先进恰当,教学过程流畅高效,教学效果扎实全面,达到一堂成功课的质量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与思考,讲在点上,练有所得,讲练结合,要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发言、练习,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了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扩大功能,改革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至为重要的一环。

  2. 多功能的测试观。素质教学观不是取消考试而是改革检测方式。现行教育中的应试倾向,使考试在一些地方大受挞伐,以至被认为是应试教育这种弊端的根源。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正确看待考试与应试呢?实际上, 实施素质教育并不要求取消或放弃考试,学生素质不高并非由考试造成的, 进行必要的考试与实施素质教育并不矛盾。考试是对人的知识和能力的测量,通过检测,发现被测人的不足及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改进。在社会上,考试是通行的选择人才的方式;在学校,考试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目的在于促进教学,使被评者产生教或学的积极性。因此,学校内的考试不能为应付升学考试而强化其选拔淘汰功能,应使考试成为反馈教学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手段,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方式。反过来, 素质教育的成效如何也要通过考试子以检测,适当的考试与应试包含着素质教育的成分,取消或放弃考试是不切实际的。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把考试的目标由选择淘汰转为及时诊断与纠正。为此,关键在于改革考试。要以考查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素质为导向,要有适当的内容并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考试,摒弃过多过滥的考试和以学生为敌的考试。实行开卷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笔试、口试与面试相结合,进行实验操作与作业答辩等形式,都能增强考试的正面效应,

减少其负面效应。素质教育中的考试应不搞短期行为,不搞死记硬背,而要立足长远,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引导学生通过考试培养能力,增强素质,使考试为保证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