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炎帝神农氏:教民耕种

炎帝神农氏,在传说中既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又是教人耕种创始农业, 遍尝百草创始中医药的圣人。正如《周易系辞》中所说:“疱羲氏殁、神农氏作,斫木为耜,耨木为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史记·三皇本记》中又说: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他生活在距今大约 6000 年以前,已是中国远古由采猎向农耕转化的年代,是父系氏族社会初,属新石器时代。

但是,据 1995 年 8 月 18 日《山西日报·周末版》载《山西高平炎帝陵考察》一文称,在先秦以前,炎帝与神农氏是分开来讲的,没有“炎帝神农氏”这一提法。直到西汉末年刘歆在《世经》中才说:“以火承木,故为炎帝;教民耕种,故天下曰神农氏。”这是第一次把炎帝与神农氏看作一人, 其原因是从《国语·鲁语》而来:烈山氏“能殖五谷百蔬”,古时焚山耕种, 把烈山氏与神农氏联系起来。烈山氏,主火德,炎也。于是,烈山氏也就与炎帝联系起来,至此,神秘的炎帝与神秘的神农氏也就合二为一了。这种合理性的解释,一般得到古今史学家的承认。例如《史记·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峤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杨、有神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神农”条解释为:“中国远古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传说神农氏姓姜,可能是以羊为图腾的氏族,生长于姜水。又称炎帝,烈山氏。据说他最早教民为耒、耜以兴农业,并尝百草为医药以治百病,是最初发明农业和医药的人。”

《山西高平炎帝陵考察》一文还写道:炎帝神农氏,不专指一个人,而是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一个部落首领的名称。该文说,远古氏族部落时代, 部落首领殁后,其部落继承人都沿用一个名号。神农氏既是部落的称谓,也是部落首领的称谓。神农氏在中国历史上的活动延续了 2000 年之久,历 70

世。又一说,自炎帝神农氏初祖起大约有 530 年,历 8 世。那么,从炎帝神

农氏初祖算起,应有 70 个炎帝神农氏,或者 8 个炎帝神农氏。说中国农耕文化从炎帝开始,推想在当时是神农氏这个部落首先以农为主,种五谷,用百草治病。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这些发明是这个部落集体创造的,而且是这个部落人民长期实践的结果。神农氏作为部落首领,只是组织者和代表者。在那样一个历史条件下,一代炎帝是不可能完成有如此伟大意义的历史性发现。我们认为以上观点是可信的。

炎帝神农氏的最大贡献是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从而为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奠定了基础。许多传说及古文化遗址证明,炎帝神农氏之初祖出生和主要活动于黄河中游一带,《山西高平炎帝陵考察》一文称:“高平羊头山炎帝陵内有可能葬的是炎帝初祖”,这就说明,山西不仅是炎帝初祖的活动范围,而且也是其后来的主要生活地,因此说,炎帝神农氏对山西原始农业的形成与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神农氏是由游牧生活最早转向农业生产的古老氏族。《逸周书》说:“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为耒耜,组耨以垦草莽, 然后五谷与助,百果藏实。”但是从采猎向农业过渡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开始从事农耕时期,还是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庄子·盗跖》中说:“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淮南子·修务训》曰:“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龙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新石器时期原始社会遗址的发掘,都发现了大量炭化粟粒,山西万荣荆村,翼城牛家坡和夏县西阴村都曾发现谷类作物。由此可知,我们祖先在 8000 年以前,就已经将野生粟变成栽培粟了。

粟对耕作条件要求不高,稍微粗放也无妨,适于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只要在生长期内不受冻害,开花时有适宜的温度即可。粟的生长期短,一般在四五月播种,9 月中旬到 10 月就能收获。新石器时代耕作技术落后,又未掌握灌溉技术,在雨量少,变率大的环境下,种植粟可使人们获得较稳定的产量,所以粟就成为原始农业中最早被驯化的农作物之一。但是这样一个长过程非一人、一代所能完成,所以说神农氏是指一个时代,是农业的萌芽时期。

神农及其部落对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制造耒耜等农业生产工具,是神农所作的最杰出的贡献之一。《通鉴前编》载:“民茹草木之实,食禽兽之肉,而未之耕稼。神农因天时地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 始教民艺五谷,而农事兴焉。”在生产水平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里,生产工具的改造势必对生产力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将逐步加大人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力度。医药的产生和发展同农业种植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神农的传说常常和医药连在一起,其贡献也是相当突出的。《通鉴前编》记:“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神农始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 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焉。”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中载:“神农氏以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从这些传说中可知神农已经知道运用中草药为民治病,同时也反映了神农对人民疾苦的关心,这大概就是原始社会部落首领应具备的品质和德行。

关于神农的传说,不同的典籍对同一事、同一人物的记载往往是不尽相同的,还有待考古材料进一步印证。但他首先创出农业,使中华民族的发展得以保证,这一功绩是完全可以肯定的。所以神农被尊为三皇五帝,在中华

民族中受到最高的崇敬,人们对神农的盛誉不因时代湮远而泯灭淡薄。神农在人们心目中是与民同甘苦的帝王的化身。《淮南子·齐俗训》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害者。’故身亲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表明在原始社会中,部落首领与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没有等级差别。人们传颂神农亲耕的事迹,这固然是对原始社会人人平等、和睦相处的真实图景的追忆,也是人们期望还能出现像神农一样的圣主明君。神农,作为人们崇拜的偶像,主要应是起到总结、推广人们劳动经验和创造成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