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至苏联军事入侵阿富汗前夕的对外关系
(1972 年 2 月——1979 年 12 月)
二次世界大战后至本时期国际形势的发展有一些重要的突变,这就是: 美国丧失了从战后初期即已建立起来的独霸地位,美苏争霸代替了美国的独霸;最后一个老牌殖民国家葡萄牙,从其殖民地全面撤出了直接的政治、军事统治,世界上的老殖民体系,最终地崩溃了。现在,世界人民不再是只以美国为主要对手,而是同时以美苏两霸为主要对手;被压迫民族主要都已组织在独立的发展中国家里,现在,它们更多地是在国际经济领域里,以多种形式,单独地或联合地向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剥削、压迫进行斗争。它们致力于争取经济独立,以巩固政冶独立。斗争更深入了。
本时期一开始,中美关系的缓和是国际上的头等大事。同美国对华政策的重大改变相呼应的,是 1973 年 1 月美国同越南达成巴黎停战协定,美国退出了越南战争。
与此同时,美苏关系也有所缓和。1972 和 1973 年,美苏最高级会议的举行及其所达成的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协议,是其高峰。一段时间里,有些人因此而模糊了对美苏争夺的本质的认识。
苏联在 70 年代初期继续大力扩张军备,不仅在常规军备方面继续保持对美国的优势,在战略武器方面也逐渐赶上美国。1975 年起,苏联或者通过代理人制造战争,或者通过直接的政治干预,向非洲南部、中部、东部和亚洲西部的一些国家,积极扩张势力。这首先直接危害当地人民的和平与安全, 侵犯这些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也侵及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原有的利益和影响,美苏争霸正是在这里得到了突出的反映。70 年代中期以后呈现一种苏攻美守的态势,苏联向美国争霸,战略重点是欧洲,但是采取了从非洲和亚洲迂回包抄的战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是发生世界战争的危险所在,而苏联在当时则显示出有更大的冒险性。
越南领导人在 1975 年越南人民解放战争完全胜利后,露暴了地区霸权主义面目,穷兵黩武,控制老挝,占领柬埔寨。这是本时期历史的又一重大曲折。由于越南投靠苏联霸权主义,苏联争夺霸权的战略部署在东南亚有了一定的进展。
1973 年 10 月爆发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人民胜利地打击了以色列扩张主义及其支持者美国。特别是战争期间,中东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以石油为武器,对西方国家的亲以色列政策和对美国为主的石油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控制,所进行的团结一致的坚决斗争,具有头等重要意义,这对发展中国家维护民族资源、发展民族经济、进一步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的斗争是个极大的推动,对西方世界的经济产生极大的震撼。接着,在 1974 至 1975 年在资本主义固有矛眉的基础上,甚至引发了战后最严重的一次世界经济危机。这一斗争可说使整个 70 年代及其后的历史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本时期里,西欧资本主义大国和日本的经济实力更加增强,不但缩小了同美国的差距,而且欧洲共同体成员国联合的力量,在个别经济指标上已超过美国。在贸易方面,日本对美国经常有大量顺差,它们之间的矛盾也更剧烈了。但是,在这同时,这些国家日益感受到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因而在
政治上基本上仍同美国站在一起,对付苏联。此外,这些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日益高涨的反帝、反殖、反霸斗争面前,为了本身的经济政治利益,在一些问题上向发展中国家靠拢,形成了一种趋势。
从本时期一开始,中国领导人针对变化了的国际形势,采取正确政策。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四人帮”的粉碎,涉外工作最终摆脱“文化大革命”动乱造成的影响。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规划和制订了正确的路线和政策,我国对外关系的开展,从此有了新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