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次亚非会议后至莫斯科三月会议期间的对外关系

(1955 年 5 月—1965 年 3 月)

第一次亚非会议作为前阶段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胜利的总结,给予亚非拉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以极大的推动。会后,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新的高涨。从 1954 年 11 月起阿尔及利亚人民为反对法国殖民统治而

正在进行着的武装斗争,以及 1956 年摩洛哥、突尼斯从法国统治下先后宣告独立,给了西亚、北非以至撒哈拉以南广大黑非洲的民族运动以重大影响。特别是 1956 年埃及为收回苏伊士运河而进行的胜利的斗争,是印度支那三国独立后对老殖民主义的又一沉重打击。英法老殖民主义企图以战争手段夺走埃及人民的胜利成果,未能得逞。它的影响是深远的。其后,从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从西亚到非洲,大片的殖民地终于在人民长期斗争和英法老殖民主义节节后退的大好形势下,变成了大批的民族独立国家。正是在这大致十年的历史阶段里,新独立国家出现了 39 个,亚非地区主要殖民地绝大部分独立了。从总体说来,老殖民体系崩溃了。此外,1958 年 4、5 月间,拉丁美洲人民以强大的抗议运动来接待美国副总统的来访,显示了拉丁美洲并不是美国的安稳的“后院”。1959 年古巴人民反对美国和本国独裁统治的革命的胜利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宣告了拉丁美洲继非洲之后,也已走上了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运动的前列。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运动正是在本阶段里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取得了挫败和消灭英法老殖民主义统治的决定性胜利,进入了直接面对主要是美国新殖民主义的侵略压迫的新时期。从战后初期起,美国为建立独霸地位,早已把自己放到世界人民的主要敌人的位置上。但是,当着世界人民向老殖民主义展开斗争时,直接面对的主要是英法,美国经常在背后支撑它们,而尽量遮掩起自己的侵略面目。现在,在老殖民体系日益崩溃的本阶段里,作为一切新老殖民主义支柱的美国已不得不毫无遮挡地走上前台来表演了。美国的军事侵略行动在前阶段里主要直接指向刚脱离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位的民族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现在,在本阶段里,尽管美国制造所谓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多米诺骨牌”理论作掩护,它的军事侵略行动已是直接指向正在争取独立解放的被压迫民族和一些已独立的民族主义国家了。毛泽东在当时提出了“绞索”政策的思想,认为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对待美国的侵略要敢于斗争,是十分重要的。

亚非会议后,从社会主义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看,国际形势出现了缓和。这不仅是由于,在前一阶段里中国人民、朝鲜人民和印度支那人民以正义战争制止了美国在亚洲东方所进行和所支持的非正义战争,并在很大程度上挫败了它针对中国的进攻战略的缘故;而且由于,在本阶段一开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两个军事集团的对峙所造成的紧张局势, 由于苏联在欧洲主动作出让步而趋向缓和。这些让步重要的有:1955 年 5 月苏联同美英法签订对奥地利和约,四国占领军撤退,奥地利在资产阶级统治下对两个军事集团保持中立;1955 年 9 月,苏联在未取得西方三国对等地承认民主德国的条件下承认了联邦德国,并与之正式建交。当时这种缓和局势在 7 月间举行的苏美英法四国首脑日内瓦会议期间达到了高潮。

但是,美国等西方三国既然并不承认民主德国,战争遗留的德国问题继续作为国际关系紧张的一个根源就仍然存在着。此外,美国从未停止对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国家和地区的侵略扩张,这更是国际形势紧张的主要原因。1955 年下半年,中美举行了大使级会谈,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继续干涉中国内政,使台湾海峡地区不断出现严重紧张局势。从这同一年起,美国在印度支那逐渐代替了法国昔日的地位,露骨地侵略越南南方,并肆意干涉和破坏南北越南的和平统一;1959 年起,美国开始从军事上直接干预南越内部事务,并接着在南越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逐步升级的侵略战争;还在老挝制造内战,企图混水摸鱼。其他,还有在古巴策划了吉隆滩事件,等等。显然,国际紧张局势的真正缓和,只有在挫败了美国的侵略扩张以后才能取得。后来的历史事实也说明,在本时期所涉及的十年里,世界人民同美国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斗争始终仍是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

在日内瓦四国首脑会议后,在高唱国际缓和的声浪中,1956 年 2 月苏联共产党举行了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国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看法。中国共产党人同世界上的许多共产党人一样,对其中某些重大问题有不同看法。这一时期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爆发了关于认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于当代国际斗争实践问题的大辩论。于此同时,由于苏联领导人将其观点强加于人,对坚持独立自主的中国施行大国主义,两国的国家关系恶化了。1965 年 3 月,苏共中央不顾中国共产党人和其他国家共产党人的劝告、反对和抵制,片面召开了所谓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从而宣告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组织上的分裂。从国际关系看,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形式上也不再存在了。

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矛盾的公开化直至出现分裂,这不仅是本历史时期的突出事件,而且其影响所及,使本时期大致以 50 年代末、60 年代初为界划分为两个小阶段。50 年代末、60 年代初,中苏分歧公开暴露,苏联领导集团为谋求同美国平起平坐、主宰世界,无视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强烈愿望,一般地否定其武装斗争,并对坚决主张支援被压迫民族反帝反殖斗争的中国十分不满,不惜压制中国,讨好美国。正是从这以后,世界上的反帝进步力量,从社会主义国家、反帝反殖的民族主义国家至共产党和其他进步政党、政派,不得不考虑苏联这项国际关系总政策总路线的是或非,并出现同苏联的公开分歧,使国际政治力量中出现纷繁的迷人眼目的分化和改组。原来,资木主义世界体系中因为反帝斗争的存在,而不断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这是一个总的国际政治形势的图景;现在又由于进步力量的内部的演变, 而增加其动荡、分化和改组。因而,可以说正是这时期起,世界出现了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此外,苏联领导坚持推行反对中国和分裂社会主义阵营的路线的另一结果是,削弱了反美斗争力量。正是从这以后,即大致 1960 年以后,美国加紧了对越南南方的武装干涉,发展至后来终于派出大量地面部队直接进行侵略战争。

在本时期里,由于新独立国家的大批出现,使民族主义国家数量大为增加。他们已成为国际上的重要力量。在他们中间,前一时期出现的和平中立倾向,逐渐发展成为“不结盟运动”。它主张,既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集团结盟,也不同帝国主义的军事集团结盟。这些国家过去不是殖民地就是半殖民地,尔今虽仍同帝国主义国家或前宗主国在经济上政治上有这样那样的联系,但彻底清除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羁绊,是不可漠视的人民群众的呼

声,是民族的客观历史要求。此外,对民族主义国家具有军事威胁的,实际上也只有帝国主义。因此,当时“不结盟运动”的矛头是指向帝国主义的。在本时期里,个别民族主义国家由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促使,在

对外事务中也竟然依仗武力和武力威胁,从 1959 年至 1962 年,印度使用武力,企图侵占中印边界的大片中国领土,遭到失败。

在本时期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西欧各国和日本同美国的矛盾发展了。1956 年发生苏伊士运河事件时美国乘机排挤英、法在中东的势力;在这以后,在西欧各国同美国的关系中,虽然,英国仍力图保持所谓英美“特殊关系”,但是,法国同美国的矛盾确是越发的加深了。在 1958 年戴高乐重新上台后,法国强调欧洲的“独立”、“自主”,并采取措施多方摆脱北约组织加于法国的军事义务。1957 年底欧洲六国达成关于“共同市场”的协议, 以及其后“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增强了西欧国家政治上经济上对美国霸权主义的抵抗。日本在 50 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要求改善对苏、对华关系的呼声,同美国也有矛盾。这都是这些国家的经济有了明显发展以后出现的事。但这些国家在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中,除法国稍有不同(如在 1964 年 1 月在帝国主义国家中率先同中国建交)之外,基本上仍都清楚无误地服从美国的旨意。此外,西欧国家通过北约,日本通过日美安全条约(1961 年修订), 仍处在美国的核保护伞之下。日本在 60 年代初还为美国拼凑东北亚联盟出过力。

中国国内,1953 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于 1957 年宣告完成;同时开始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于 1956 年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全国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本消灭,宣告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1958 年后由于执行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所谓“三面红旗”的基本方针,加上其他客观不利条件,造成极大的经济困难。1962 年实行了对国民经济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方针。

在国际上,中国在 60 年代初虽然面对美国等各种反华势力,但是,无所畏惧地坚持了正义的立场。中国反对美国的侵略扩张,反对苏共领导集团的大国主义的压力;以及反对印度对中国边境大片领土的无理要求和武装进攻。同时,中国广泛地发展了同亚非国家的正式外交关系和民间友好关系; 并在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争取在联合国有更大发言权、以及在筹备召开第二次亚非会议等问题上,坚决地支持了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