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美国直接大规模军事侵越至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的对外关系
(1965 年 3 月—1972 年 2 月)
苏联领导集团追求美苏合作、主宰世界,不惜分裂社会主义阵营,只能削弱进步人类的力量,鼓励美国更加疯狂地对外扩张侵略,本时期就是由美国向越南南方派出地面部队直接进行侵略战争,而揭开序幕。美国制造的这场战争,把它在东南亚和太平洋的一些盟国的军事经济力量也卷了进去,战火还蔓延到柬埔寨和老挝。它剧烈地破坏亚洲和平,增加对中国的军事威胁, 孕育着扩大为世界战争的危险。它是国际上各种力量共同注目的大事。而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失败,不能不对美国的国际地位和世界人民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形势产生巨大影响。美国实力的严重削弱以及后来促使美国丧失独霸地位的整个国际形势的发展,终于导致美国调整战略和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样大的转折。
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联领导继承赫鲁晓夫扩充核武库的政策,并把它发展为核军备和常规军备全面扩张的战略。正是在美国霸权日益衰落和苏联实力逐渐赶上美国的过程中,苏联登上了超级大国的“宝座”,向外武力扩张,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占领是这一转变的明显标志。其后苏联对中国领土珍宝岛的武装进犯,更是无可置疑地证明了苏联走上了霸权主义道路。由于实力对比的变化,在苏联对美国的关系中,追求平起平坐已经成为过去, 现在出现了争霸的局面。
大致从 1968 年起,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败前景已经清楚。尼克松上台
后,在 1969 年 7 月的关岛讲话中承认了这种形势。这是战后美国肆无忌惮地侵略被压迫民族历史的转折。与此相反,苏联出现了另一种转折:开始向国外实行军事侵略,占领一个主权国家—捷克斯洛伐克。于是在世界人民面前, 美苏两家的侵略锋芒在当时出现了不同势头。
在本时期里,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仍有长足的进展。首先,印度支那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仍是民族解放运动最为突出的大事;但是,非洲人民在安哥拉、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以及津巴布韦等地坚持展开反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由于这是向最后一个老牌殖民帝国葡萄牙和南部非洲白人种族主义政权开火,因而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西亚、北非,从 1965 年 1 月 1 日开始的巴勒斯坦人民武装斗争,在阿拉伯各国人民支持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对美国支持的以色列扩张主义是个极大打击,是阿拉伯和巴勒斯坦人民反对美以侵略者的斗争的新发展。在拉丁美洲,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也在发展。1965 年 5 月,美国
再一次武装侵略多米尼加,遭到多米尼加和拉美其它各国人民的同声谴责和强烈反对。拉美人民反美觉悟的提高,不能不对拉美各国统治者有很大影响。由于拉美各国同美国矛盾的发展,由于拉美人民反美怒火的日益高涨,1961 年后美国执行的一项重要政策,即倡导和竭力促成所谓拉美“争取进步联盟”,经过整个 60 年代,终于归于完全的失败。在本时期里,拉美各国争取沿海二百海里范围内的正当合法权益的斗争也有了发展。
此外,在 60 年代末,联合国 127 个会员国中亚非拉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
家占有 92 个,其中 58 个是战后新独立国家。这种基本上属于被压迫民族类
型的会员国比重的增大,预告了联合国受美国控制的局面不会存在太久了。当 1971 年中国在联台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之后,这个日子终于到来。
在本时期里,新独立国家继续增多,计又出现了 17 个新独立国家。至此,
亚非拉加上大洋洲和欧洲的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国家,在全世界 140 个
独立国家中占了 104 个。他们绝大多数系民族主义国家。显然,他们在国际
政治中的份量和重要性随之大大增加了。虽然第二次亚非会议经过 1964 年和
1965 年的筹备,由于种种原因而并未开成;但是,这一大批民族主义国家反帝反殖的共同要求终归要正当地表达出来。正是在这期间,“不结盟运动” 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五十四国参加的第三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所通过的宣言和各项决议中,谴责了国际关系中对别国干涉内政、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使用武力和进行颠覆的作法;指出了种族主义、种族隔离、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势力,继续扰乱世界和平;并对具体的东南亚问题、中东问题和非殖民化等问题,作出了专门的决议。“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反映了这些民族主义国家在国际政治中作用的增长。
但是,由于具体历史、民族、经济、文化等情况不同,这些国家在一些国际问题上也会有不同看法和态度。例如,在对待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问题上,态度并不都是相同的。他们彼此之间也存在矛盾,甚至可能发生严重的政治冲突。1965 年 9 月的第二次印巴战争和 1971 年 11 月至 12 月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就是这种矛盾激化的最突出例子。
本时期里,60 年代开始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仍然继续着,但是, 随着美国霸权的衰落和苏联向美国争霸这样的局面的逐渐明朗,反对两霸的国际形势也在逐渐变得明朗起来。
在美国霸权因深陷侵越战争而日益衰落之际,作为美国盟国的西欧和日本,经济力量都在上升。这使 50 年代中期以后变得明显起来的美国同这些国家的矛盾,在本时期里更加发展。首先,经济上的矛盾冲突是不断的,所谓金融战、货币战,某些商品进口限额战等,经常发生。每逢资本主义世界发生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如 1967 年 11 月至 1971 年 8 月多次发生世界金融危机风暴时,1959 年 8 月美国发生生产过剩危机时,他们之间的争吵就显得激烈起来。1971 年 8 月美国为转嫁经济危机和财政危机,发表了新经济政策, 极大地损害了它的欧洲盟国和日本的利益,虽然因遭到剧烈反对而不得不作部分的修改,但是这之后西欧共同体对付美国的趋势发展了。至于直接的政治上的矛盾,则主要在法美之间较为突出。如 1966 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机构,1967 年法国又把北大西洋集团和驻欧美军司令部、军事基地和设施赶走;1967 年 3 月,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抨击美苏勾结,瓜分欧洲,实行霸权统治。同月,法国宣布不参加美国控制的东南亚条约组织理事会的会议。1968 年 6 月,经过美苏勾结而在联合国通过“防止核扩散”条约时,法国同中国一样是反对的。但总的说来,美国在欧洲对付苏联的问题上,能同西欧北约国家基本上保持一致,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对付中国的问题上,则同日本基本上保持一致,前者如在每年召开的北约理事会会议上, 彼此大致能够协调行动,1969 年至 1971 年联邦德国执行“东方政策”,实行对苏缓和政策,也大致取得一致意见;后者如拼凑“东北亚联盟”以对付中国的问题上,美日双方也是一致的。
在本时期里,美国(甚至美苏联合)向中国实行军事侵略的问题,始终是悬在中国头上的一片阴云。美国侵越是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以反华为中心
的战略的体现,侵越战争的激化,不能不使中国的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只要美国不放弃军事包围和伺机进攻中国的原有战略,中国就不能不认真对待美国把战争强加于中国的可能性问题。在发生了珍宝岛事件后,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威胁明显增大了,中国甚至考虑到美苏联合起来军事对付中国的可能性。但是,中国人民不顾美苏的现实威胁,始终坚决支持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始终坚持利用各种国际场合谴责美国的侵略扩张,始终坚持对苏联大国主义、霸权主义进行严正揭露。
在本时期里,中国在国内进行了“文化大革命”。它是以剧烈冲击现存社会秩序的形式出现的,它在社会主义中国,只能是一场“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在本时期里,虽然中国曾经提出过一些“左”的口号,但是,从对外一些关键的要害的问题来衡量,中国执行的对外政策在总的方面是正确的。尽管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利用他们所夺取的权力,一度直接插手不归他们经管的外交事务,作出极“左”的策略部署,对中国外交战线造成极大干扰, 使中国同一些国家的关系有所停滞,甚至倒退;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同这种现象展开了斗争,毛泽东批判了那种“北京是世界革命中心”的思想,周恩来提出了同外交战线极“左”现象作斗争的任务等,同时,由于毛泽东、周恩来的亲自过问外交事务,从 1968 年起,外交战线上明显的“左倾” 祸害开始得到逐步制止。在本时期的后半部分时间里,中国不但修复了同一些国家的关系,而且打开了同一些国家建交的局面,中国的国际处境得到很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