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长篇小说《故乡》是李箕永的代表作之一,被称为“卡普”时期的纪念碑式的作品,是他的创作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也是朝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之作。

《故乡》写于 1933 年,记述了朝鲜南部元德村发生的故事。30 年代初,

那里的农民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的双重压迫下,纷纷破产。这时,具有先进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金喜俊从日本留学回到故乡元德村,他的目的是“决心以真理的警钟,敲醒祖国同胞”,做一个“高举着火炬,冲破黑暗, 开辟人间新的道路的先驱者”。然而,他的行动不为农民所理解,他所参加的“青年会”又是一个无所作为的团体。他一度陷入彷徨、苦闷的状态中, 甚至想离乡远去。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毅然地走到农民群众之中, 把自己当作他们之中的一员,同他们接近,为他们解决困难,他从插秧、耙地学起,尽量挤出时间到地里和农民一块儿体验劳动的艰难,同农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办夜校,组织农民乐队,用革命思想启发教育老一代农民, 将元德村的年青一代团结在自己周围,发展和壮大了农民革命队伍。就在这一年,由于席卷全村的水灾,粮食颗粒无收。金喜俊就利用这个机会,领导本村农民展开抗租斗争,在工厂女工的帮助下,又使这个斗争与丝织厂工人罢工斗争相结合,通过工农联盟的强大威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斗争实践中,他克服了小资产阶级的软弱、动摇,坚定了革命意志,成长为革命运动中优秀的领导者。

《故乡》真实地反映了 20 年代朝鲜人民的民族和阶级的矛盾,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罪恶,表现了在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下朝鲜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工农联盟在革命斗争中的伟大意义。

《故乡》的中心人物金喜俊是作者着意刻画的主要人物之一,是新型的革命知识分子的代表。作者并没有把他塑造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人物,他有苦闷、有忧愁、也有错误。他的成长道路坎坷不平,艰难曲折,真实可信。作者塑造了一个丰满真实的人物形象,显示出高超的艺术功力。

二地主安承学则是作者在《故乡》中塑造的反动势力的代表。他是一个卖身投靠殖民统治者的亲日派地主,是一个令人憎恨的魔鬼。他仗势欺人, 心地狠毒,靠地租剥削和发放高利贷为生。作为与金喜俊对立的形象,刻画得比较成功。

《故乡》的艺术成就是很显著的。作为朝鲜著名的“农民作家”的李箕永,怀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在这部作品中描绘了一幅幅农村的风俗画,形象生动,细致入微,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当然,他的作品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时代和条件的局限,作品无法公开写出反日内容,而把二地主安承学当作主要攻击目标,把农民斗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归之为掌握了他的家丑,这个情节的安排是经不住仔细推敲的,影响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