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

海明威(1899—1961),极负盛名的美国现代小说家。他在继承了马克·吐温等人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同时,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革新。他风格独特,文体简洁,被后人称为“辉煌的文体家”。他所创立的文体风格对美国和世界文学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海明威于 1899 年 7 月 21 日出生在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郊外一个叫做橡树园的小镇里。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位有名的医生,他的母亲是一位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妇女,在他们的影响下,海明威从小就培养了打猎、捕鱼、绘画和喜好音乐等多种兴趣。1917 年,海明威中学毕业后,在堪萨斯市《星报》担任见习记者,练习用“短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写作,使他受到初步的文字训练,对日后形成简练的文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18 年 5 月,海明威参

加了志愿救护队,在意大利前线身受重伤,于 1919 年初返回故乡。战后,他作为驻欧洲记者长期居住巴黎,结识了侨居异国的美国女作家斯泰因、诗人庞德,在写作上得到他们的帮助。1927 年,海明威回到美国,后迁居古巴。除了写作外,他常去狩猎和捕鱼。1937 年,海明威以北美报业联盟记者的身份去西班牙报道战事,坚定地站在年轻的共和政府一边。二战期间,海明威到中国报道抗日战争,他积极参与反法西斯的军事行动,并因此而得到表彰。1954 年,海明威获诺贝尔文学奖。古巴革命后,他与妻子回到美国。晚年身

患多种疾病,精神抑郁症十分严重,1961 年 7 月 2 日,海明威用猎枪自杀。海明威一生的创作伴随其思想的发展和变化。1922 年,他开始在报刊上

发表作品,1923 年夏季,出版了第一个集子《三个短篇和十首诗》。第二年初,他在巴黎出版了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包括 18 个短篇,可以说这是作者对当年意大利前线生活的回忆。虽然发行量较少,影响不大,但却以其独特的风格引起文学界的重视。1926 年,海明威发表了一部长篇小说《太阳也升起了》。小说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青年一代的幻灭感。成了“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1927 年,海明威发表了第二个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作者在这些小说里创造了许多视死如归的“硬汉性格”。这类人物形象对美国通俗文学产生了影响。

1929 年,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问世。这是海明威最重要的反战作品,充分体现了他在创作思想和艺术上的特色。小说的主人公亨利是美国志愿军,在意大利前线负伤,住院期间受到英国护士凯瑟琳的精心看护,并产生了爱情。亨利手术愈合后重返前线。这时意军溃败,他被误认为是德国间谍,在等待处决时亨利跳入河中,死里逃生,找到凯瑟琳,一起流亡到瑞士, 度过了 3 个月愉快的生活之后,凯瑟琳由于难产死在医院里,新生的女儿也死去了,亨利悲痛欲绝。作者用近乎麻木的语气描述战争怎样摧残个人的幸福。他把战争的残忍与个人的幸福对照起来描写,由于海明威没有全面认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所以他把帝国主义战争看成是人类无法抗拒的灾难,把战争作为一个笼统、抽象的概念加以反对,导致整部作品表现出一种茫然、悲观的情绪。

《永别了,武器》标志着海明威在艺术上的完全成熟。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客观精炼的动作刻划,电报式的对话,把战事的胜败与主人公的心情的变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

30 年代上半期,海明威创作了一系列短篇小说。在《死在午后》(1932)、

《非洲青山》(19s5)、《没有斗败的人》(1935)等作品里,他描写了西班牙斗牛和非洲狩猎的场面,表现了作者强烈的个人奋斗的拼搏精神。1936 年,海明威写成了自己最为满意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作者采用了意识流和象征手法描写作家哈理在临终前对自己一生的回忆和悔恨。1937 年,长篇小说《有的和没有的》出版。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哈雷·莫根为了养家糊口,被迫从事海上走私和杀人越货活动,他对美国社会的贫富悬殊深感不满,孤军进行反抗,终于在一次抢劫时中弹身亡,临死前他才认识到“一个人不行”。小说表现了作者对个人主义人生哲学的怀疑,说明他的作品已经开始接触到人民群众团结战斗的社会主题。

从 1937 年至 1940 年,是海明威的“西班牙时期”。他以北美报业联盟记者的身份去西班牙报道战事,写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剧本《第五纵队》

(1938)。此时的作者已经把对战争的思考与人类的正义事业联系起来,歌

颂了为西班牙人民事业而斗争的勇士。他的爱憎是鲜明的。1940 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通过游击队的一次军事行动,展现了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广阔画面,歌颂了为正义事业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明威基本上中断了创作。战后 16 年间,他写下了大量的文稿,但生前仅发表了《过河入林》(1950)和《老人与海》(1952)。

《过河入林》表现的仍然是孤独、死亡这一主题,艺术上也缺乏光彩,在海明威的整个创作中并不占重要位置。《老人与海》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充分表现了作者在垂暮之年的精神困境中力求奋起的心理,是他一生总结性的作品。由于这部作品,瑞典文学院于 1954 年授予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的情节十分简单,描绘了古巴渔民桑地亚孤独一人出海捕鱼的故事。他在海上漂流了 84 天劳而无获,但并没有丧失信心和勇气。此后经过两天两夜的生死搏斗,终于在深海里钓到一条特大的马林鱼,可是在归途中,他遭到鲨鱼群的袭击,经过奋力拼杀,桑地亚击退了鲨鱼群。可是等他回到渔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了。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是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它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海明威式的英雄形象,桑地亚实际上是海明威二、三十年代创造的“硬汉性格”的发展与升华。

《老人与海》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简洁朴实的描写, 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尽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炼、寓意深刻的意境,富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艺术感染力。

此后,海明威再没有写出什么作品。他死后,他的妻子玛丽发表了他的两部遗作:回忆录《不散的筵席》(1964)和长篇小说《海流中的岛屿》(1970)。前者追忆海明威与第一个妻子在 20 年代的巴黎生活及他与一些作家的交往,后者写一个画家与他的三个儿子的故事。

海明威在近 40 年的创作中,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并且形成了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风格,被世人誉为“开一代文风的语言艺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