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逝水年华》
普鲁斯特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多卷集长篇巨著《追忆逝水年华》。从1906 年开始写作,1913 年完成。1913 至 1927 年期间陆续发表。全书共分七部十五卷。这七部的名称及其发表年代是:
第一部:《斯万之家》,1913 年;
第二部:《在花枝招展的少女们身旁》,1919 年; 第三部:《在盖尔芒特之家》,1920 至 1921 年; 第四部:《索多姆与郭莫尔》,1921 至 1922 年; 第五部:《女囚》,1923 年;
第六部:《逃亡者或失踪的阿尔贝蒂娜》,1925 年; 第七部:《过去韶光的重现》,1927 年。
普鲁斯特因为这部小说的第二部的出版发行而成名,并获得龚古尔文学奖。
《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 为主体,追述了自己过去 30 年的生活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法国社会的面貌,特别是资产阶级上层社会的生活和人情世态。同时也是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历程的真实写照。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家境富裕、体弱多病而有才华的年轻人,从小对书籍和绘画有特殊的爱好,曾经进行过文学创作,但没有成功。他经常出入巴黎社交场合,钟情于犹太富商的女儿吉尔伯特,但不久就失恋了。他在一次疗养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位叫作阿尔贝蒂娜的姑娘并狂热地爱恋着她。后来,他发现阿尔贝蒂娜患有同性恋,便打算与她结婚,帮助她纠正变态心理。他把她关在自己的家中,但阿尔贝蒂娜不辞而别。于是,他到处找寻,最后得知她骑马摔死了。在深深的痛苦和绝望之中,他决定从事文学创作,写出一生经历的悲欢苦乐,以作品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小说,它没有一个中心主题。作者通过故事套故事、故事与故事交叉重叠的手法,描写了重复的人物和事件, 向读者展示了非一个特定时代的历史侧面。
小说中的人物大体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贵族,如盖尔芒特公爵夫妇、康布尔梅尔侯爵一家和夏尔吕男爵被认为是普鲁斯特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作者没有谴责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是冷静地观察着这个贵族阶级缓慢的解体。第二类是富有的大资产阶级,多为犹太人。浪荡公子斯万就是他们的代表。在斯万的身上有作者的影子。第三类是仆人,作者认为他们虽然出身贫贱,但却比他们的主人更有修养。第四类是作家、文人、音乐家和画家,他们大都生前失意,但他们的作品却永世长存,这反映了本世纪初法国文艺界的一些真实情况。
这部小说没有贯穿始终的情节,只有在作者的叙述中所展现的一个个场
面,中间经常插入各种感想、议论、倒叙和离题甚远的叙述。没有发展,没有高潮,也没有结局,完全是作者思想意识的一种自由流动。而所有这一切又都围绕着叙述者的独特的感受来表现。
普鲁斯特认为,人世间“真正的乐园是已经失去的乐园”,真理不在客观世界里面,而是在主观世界里面,只有通过回忆,才能认识到现实世界, 认识到“自我”的存在和价值。这一观点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与直觉主义是一致的,而《追忆逝水年华》则充分体现着作者的这一思想。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他主人公内在的潜意识的活动之中,通过回忆,使埋藏了三十多年的生活经历重新涌现出来。所以,这也是一部回忆录性质的作品。
普鲁斯特在这部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社会现实的回避态度,反映了西方现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普遍的心理状态。
《追忆逝水年华》这部作品改变了人们对小说的传统观念,革新了小说的题材和写作技巧。到了本世纪 60 年代,随着意识流手法在文学界的广泛应用,普鲁斯特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被尊为现代小说的大师,对后来小说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