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列姆昌德

  1. 生平与创作

普列姆昌德(1880—1936),是印度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印度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小说家,印度现代进步文学的奠基人。

普列姆昌德原名滕伯德·拉耶,于 1880 年 7 月 31 日生于印度贝拿勒斯附近的拉莫希村。他的父亲是乡村邮局的小职员,收入微薄,所以他的幼年生活是很贫苦的。母亲长期病卧在床,在普烈姆昌德 8 岁时就去世了。他从

小受尽了后母的虐待。当他 15 岁时,由继母做主,和一个长相很丑的女孩儿结了婚。不久,父亲去世,生活的重担从此便落在了普列姆昌德的肩上。他

一边坚持学习,一边担任家庭教师,免强维持生计。1902 年,他考上阿拉哈巴师范学校,1904 年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并且进行业余文学创作。

1908 年,普列姆昌德被调到哈密普尔担任督学职务。这时,他经常去农村视察,了解到劳动人民的苦难。这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印度第二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时期,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号召担任公职的人放弃公职,不和英国当局合作。普列姆昌德深受感动,于 1921 年辞去了督学职务。在这以后的十几年中,他除短期在私立学校任教外,主要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刊物的编辑工作。1936 年 10 月 8 日,普列姆昌德病

逝,终年 56 岁。

普列姆昌德的文学创作活动很早就开始了,是与印度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世界上的无价之宝》,于 1907 年刊登在《时代》杂志上,将印度士兵抵御外来侵略者而抛洒的热血比做世界上的无价之主。此后,他发表了用乌尔都文写作的短篇小说集《热爱祖国》。这本小说集真实地反映了 1905—1908 年间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歌颂了印度人民的爱国热情,号召印度人民要为祖国的独立而斗争。但是,这本书给他带来了麻烦,引起了当局的注意和恐慌,被英国殖民统治者下令禁止发行, 他的文学活动也被官方禁止。但这并没有把普列姆昌德吓倒,他换了一个笔名便又重新发表作品,勇敢地重现文坛。

1914 年,为了使更多的读者阅读他的作品,普列姆昌德改用印地语进行创作。1916 年出版的《服务院》,是第一部印地语长篇小说。小说写的是关于妓女问题,揭露了殖民统治下社会的黑暗,为妇女的悲惨处境而呐喊。这部小说引起读者的普遍好评,被誉为印地语文学中第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同时,也奠定了普列姆昌德作为印度著名作家的地位。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进入第 2 个高潮。普列姆昌德辞去督学职务之后,由业余作家变成了专业作家,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和中长篇小说。1922 年出版的长篇巨著《仁爱道院》,是普列姆昌德的第一部以反映农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揭露了封建地主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的罪行,描写了农民反抗地主的斗争。小说结尾具有调和主义色彩,既表现了作家的美好愿望,也反映了他改良主义的思想局限。1925 年出版了长篇小说《战场》(又译《舞台》)。这是作家自己比较满意的一部作品。通过主人公苏尔达斯保卫自己土地的斗争,反映了资本主义本身的残酷性及其发展的必然性,描绘了农村变化的时代特征,表现了作者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

1930 年,普列姆昌德创办了大型文学月刊《天鹅》和周刊《觉醒》。这两个刊物的创办,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也发表了许多优秀作品,推动了印地语进步文学的发展,鼓舞印度人民为争取祖国的独立而斗争。

普列姆昌德在编辑这些刊物的同时,创作了一系列重要作品,其中较为突出的有长篇小说《盗用公款》(1930)、《工地》(1932)、短篇小说集

《进军》(1928—1932)、电影剧本《纱厂工人》(1934)和《流刑犯》(1934) 等。

普列姆昌德一生中的最后两年是在贝拿勒斯度过的。他的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戈丹》和短篇小说杰作《可番布》(又译《尸衣》)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出版的。1936 年 4 月,印度进步作家协会成立,普列姆昌德以主席的身份起草了宣言,并在会上发表了重要的演讲,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

影响。此后,他一方面开始创作自传体长篇小说《圣线》,一方面又着手筹办一个新的文学刊物。可是,由于长期以来积劳成疾,普列姆昌德于 1936

年 10 月 8 日与世长辞。

普列姆昌德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他的一生共创作了 15 部长篇和中篇小说(其中两部未完稿),300 篇左右的短篇小说,此外还写了一些电影剧本、儿童文学作品, 并且翻译了几部外国文学作品。

普列姆昌德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认为文学的基础是生活,文学必须为民族独立运动服务,必须维护人民大众的利益,必须反映现实存在的矛盾和斗争。所以,他的作品具有高度的生活真实性和强烈的时代感,表现了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立场和对现实的批判,表达了广大印度人民对民族解放的渴望。

其次,普列姆昌德是印地和乌尔都文学史上第一个反映穷苦人民生活, 把农民作为正面主人公的作家。他的许多优秀作品都以农村为背景,歌颂了那些所谓地位卑下的人们的美好品质,表现了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普列姆昌德被印度人民尊为“小说之王”。他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生动的艺术形象,语言简朴且大众化、口语化,情节安排合理。他给印度人民和世界各国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