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年代(1941—1945)文学

这是苏联文学不断丰富的时期。

1941 年卫国战争爆发后,1000 多名苏联作家喊着“到前线去!”“消灭

法西斯!”的口号投入到保卫苏维埃的战斗之中,其中有 400 人为国捐躯。在文学创作方面,写出了大量的充满着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作品。特瓦尔多夫斯基(1910—1971)的长诗《瓦西里·焦尔金》(1945), 塑造了富有爱国主义精神、勇敢乐观的革命战士瓦西里·焦尔金这一典型形象。戈尔巴托夫(1908—1954)的长篇小说《宁死不屈》(1943)、西蒙诺

夫(1915—1980)的中篇小说《日日夜夜》(1944)歌颂了苏联人民对祖国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描写了在卫国战争中取得的丰功伟绩,塑造了一系列苏维埃爱国者的形象。法捷耶夫于 1943—1945 年间创作的长篇小说

《青年近卫军》,在描写卫国战争的作品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以真人真事作基础,塑造了青年近卫军战士生动感人的艺术群象,歌颂了苏联年轻一代在反法西斯战斗中的英雄业绩。作者将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高度统一在一起,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表现了他雄厚的艺术功力。

除了诗歌和小说以外,这一时期的戏剧产生较大影响的有:考涅楚克

(1905—1972)的《前线》(1942)、西蒙诺夫的《俄罗斯人》(1942)和列昂诺夫(1899—?)的《侵略》(1942)等。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苏联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走过了复杂曲折的道路, 随着 30 年代末期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逐渐形成,出现了大量的粉饰生活、公式化、概念化的作品,给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