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维定势法

思维定势是人人都有的心理现象。在思维高度发展的人类中,几乎成为一种本能。当人们经历了某种事情以后,就会在头脑中留下印象和认识,形成一定的倾向性。当以后遇到类似的事物时,就容易根据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判断和处理。思维定势的积极方面反映出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和前后一致性,其消极的方面在于妨碍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使思维活动表现出惰性、呆板。具体说,一是无视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削足适履,教条式地套用以往的经验;二是片面地静止地认识事物,墨守成规,以不变应万变;三是禁锢于一种思维模式,定向反射式地认识和处理问题。思维定势的负效应对作战指挥有严重影响。正因为如此,在军事上,聪明的指挥员常常利用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达成欺骗目的。

一种情况是利用敌人现有的定势实施欺骗。例如,军服是军队的标志, 哪国军队穿哪国军服,这是极普通的常识。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沙龙率领的特遣队之所以能顺利地混过运河浮桥,深入埃军后方,靠的就是这一常识在埃军守桥士兵头脑中形成的思维定势。

守桥士兵的视力并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他的思维推理模式:“只有埃及军队才着埃及军服;眼前这支部队着埃及军服,所以,必然是埃及军队。” 可见,巧用对方的思维定势,常可给欺骗带来机遇。

另一种情况是首先使敌人形成某种定势,然后再加以利用。看过电影《上

甘岭》的,都不会忘记这样一组十分有趣的镜头:当两名战士想在夜幕掩护下炸掉敌军控制我坑道口的人力点时,不小心碰响了敌人扔下的罐头盒,引起敌人一阵疯狂的扫射。张连长见此情景,心生一计,让通信员断续地往坑道口扔罐头盒。起初,每扔一个罐头盒,便引来敌人一阵机枪扫射。后来, 扔的时间长了,敌人就不再打枪了。这时,张连长带领一名战士摸出坑道, 炸毁了敌人的火力点。在这个例子中,张连长让通信员扔罐头盒引诱敌人射击,目的就是使敌人形成一种定势:中国军队并不是真要采取什么行动,而是搞“神经战”,不让我们安生睡觉。这种定势形成以后,再有什么动静他们也不理睬了。

有意识地造成敌方某种定势心理,往往要经过数次重复刺激。

例如,先多次进行佯攻袭扰,待敌警党性降低后,再转为强攻;先搞几次假空降,让敌人扑空,待敌人上过几次当以后,再实施真空降;多次在边境举行实兵演习,等敌人习以为常以后,突然由演习转入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