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欺骗作用的时效性

——任何欺骗措施都不可能长久地欺骗敌人。及时、充分地利用欺骗效果是提高欺骗效益的重要环节。

各种欺骗措施纵有千般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即制造现象与本质的差异,竭力用假象掩盖本质。而假象是不能长久地掩盖本质的,所以,任何欺骗措施都不可能永久性地欺骗敌人。军事欺骗的作用仅在于增大敌人了解真相的困难,使我之企图和行动被发现的时间推迟,使其来不及采取措施弥补行动上的失误。项羽设鸿门宴欲除掉刘邦,张良略施小计,让刘邦脱身,等到项羽醒悟过来,刘邦已平安地回到自己的营地。蒋介石不明红军兵逼贵阳的真相,急调滇军到贵阳保驾,等到从惊恐中回过神来,红军已经在绞车渡有条不紊地渡过了金沙江,想追也来不及了。军事欺骗并不能代替对敌人的直接打击,它的任务是为战斗力的使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比如,在没有作好防御准备时,以骗敌之术,虚张声势,使敌不敢贸然来犯,可以赢得

准备时间;在没有做好围歼准备时,故意示弱,稳住敌人,在敌迷惑不解中达成合围,等等。敌人不可能一直受骗,但发觉受骗时往往已经身不由己了。如平津战役第一阶段(1948 年 12 月),当时东北野战军主力 6 个纵队尚未

到达平、津、塘,另 5 个纵队尚未入关;淮海战役已经发起,我军正在围歼

国民党第 12 兵团,并包围了由徐州西逃的杜聿明集团。在此情况下,为使蒋介石不能迅速作出让傅作义集团放弃平津南撤的决策,毛泽东电令平津前线,对张家口、新保安围而不打,对北平、天津等隔而不围,尤其不可将张家口、新保安、南口诸敌打掉,以免南口以东诸敌迅速决策狂跑。令淮海战场留下杜幸明集团余部,两星期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同时,令山东军区控制济南附近一段黄河,并在胶济线上预作准备,防止傅作义集团沿津浦路经济南向青岛逃跑。毛泽东的缓兵之计着实迷惑了蒋介石,当蒋介石发现傅作义指挥的 60 万人马被我东北、华北野战军分割包围以后,再想南逃已不可能了。从这个战例中可以看到,利用欺骗效果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在敌人发觉上当受骗以前把生米做成熟饭。否则,不仅不能置敌于被动,而且还可能被敌人牵制住。在战场上,出现于一定时间、空间的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态势、空隙、裂缝称为战机。战机是战争“时间流”上的一点,其最大特点是它的时效性。由于战争时间是流动的,所以战机稍纵即逝。战机既有因客观情况突然变化丽形成的,也有因敌人的失误而造成的,还有主动创造的。军事欺骗是创造战机的重要方法。由于军事欺骗创造的战机通常不是建立在力量优势基础之上的,所以其时间更为短暂,往往只占整个欺骗过程的极小部分,有时以时。日为单位,有时以分、秒为单位。从敌人开始接受我方欺骗活动所显示的各种现象和有意制造的情报,到作出错误的判断,定下错误的决心,对我欺骗活动作出充分的反应,这是欺骗效果产生的过程。从敌人作出我所期望的反应,到其自知上当受骗,进而采取应变措施,是我利用欺骗效果的过程。如果把前一过程称为造势的话,后一过程即为乘机,造势是为了乘机。只有准确地把握这两个过程及其转换点,适时地由假变真,乘敌之隙,采取行动,才能充分利用欺骗效果,提高欺骗效益,否则,军事欺骗所造成的有利战机就会白白浪费。

利用军事欺骗效果必须要快。乘敌之隙的临界时间必须小于敌人弥补缝隙的时间。为了赶在敌人前面,有时需要打乱敌人快速反应的时间表。利用军事欺骗效果,最难的是掌握好火候。战机的丧失,有时是因为军队行动缓慢,有时则是由于指挥员作出了错误的决断。行动早了,时机尚不成熟,敌人可能会缩回去;行动迟了,时机已失,敌人可能也会溜掉。不迟不早,恰到好处,需要极高的指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