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欺骗目的

欺骗目的即通过欺骗行动达到的结果。抽象化的欺骗目的是诱使敌军在战斗的关键时间和地点采取有利于我军的行动。至于何种行动才是对我有利的,则要结合具体的战场环境、敌我态势、双方企图来确定。欺骗目的的确定需要很高的战役战术修养。目的的确定实际是任务的确定。正确地提出任务对于提高军事欺骗效益十分重要。有时候,从技术上看,欺骗取得了成功, 但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战役战术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正确地规定军事欺骗任务。比如,动用大量的兵力、器材、武器、技术装备,真实地模拟了方面军坦克预备队的集结,并且成功地调动了敌人,但新形成的战场态势对我并不有利,甚至弊大于利,从战役需要来看,这就是一次失败的军事欺骗,因为它并未产生好的战场效益。

战役战术欺骗的目的通常表述得明确而简洁。如:“将敌军预备队牵制在 A 地域,掩护我歼灭 B 地域之敌”;“在某某地域模拟坦克部队集结,制造我军将在左翼实施主攻的假象”;“在战役发起时间方面迷惑敌人,使敌认为我将于策月下旬(实际是中旬)发起进攻战役”;“使敌人认为我在 A 地准备实施的进攻战役是精心策划的佯攻,促使敌人将其预备队和支援炮兵由该方向调往 C 地域”;等等。而战略欺骗的目的通常描述得复杂一些。例如,英美盟军 1944 年 1 月制订的大规模战略欺骗计划——“卫士”行动计划对欺骗目的是这样表述的:

“卫士”计划具有双重目的:其一,通过多种计谋,继续迫使希特勒把他的力量分散于欧洲各地,使他没有足够的兵力来挫败‘尼普顿’行动(即诺曼底登陆);其二,通过干扰和破坏德军的通讯、情报、后勤和行政系统,迟滞德军对登陆作出的反应。其总的目标是诱使希特勒相信盟军有六个方面的战略考虑,从而影响希特勒为登陆日进行的准备和可能作出的反应:(1)盟军相信他们对德军的联合轰炸行动已经严重地破坏了德国的战争潜力;如果这种轰炸继续下去并不断加强,那么,单此一项就可以使德国土崩瓦解。因此,大量的姜制远程轰炸机将优先用于支援联合王国和地中海战区, 从而影响 1944 年春季渡海作战部队在英国的集结。这就是说,即使盟军想在 1944 年入侵大陆,7 月份以前也不可能这样做。(2)为了防止德国人从威胁较小的地区抽调部队向危险地区增援,要诱使他们相信,尽管盟军不可能在 7 月份以前发动大规模的入侵,但是,他们在英国还有足够的力量时刻准

备利用德军西线部队撤退后的局面。(3)盟国拟于 1944 年春季发动一场地面战役,由英、美、俄联合进攻挪威。这次战役的目标之一是迫使瑞典加入同盟国方面作战,以便利用该国的港口和机场来掩护夏季从英国发起的登陆丹麦的战斗。(4)为了在‘尼普顿’实施期间把东欧的德军牵制在原地,必须诱使德军相信,在夏末之前盟军不会发动大规模的渡海战役,1944 年春季的主攻方向将是巴尔干半岛。(5)俄国人在 6 月底以前不举行夏季攻势。(6)考虑到德国强大的海防力量,及德军目前在法

国和低地国家的力量,盟军认为,横渡海峡作战需要 50 个师的兵力。而这些师不可能在夏季之前训练完毕,海军也不可能在此之前投入战斗。因此,在俄国人发动主要夏季攻势之前,西方大国无论如何不能发动入侵。

根据上述目的,盟军在两个主要方面成功地欺骗了敌人:一是 1944 年的

主要作战方向;二是发起“尼普顿”行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