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离间敌将

离间敌将,就是动摇敌方主帅对其将领的信任,促使其作出废将、逐将、换将、杀将的决定,从而削弱敌人的力量,减少作战的难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战争实践一再证明,战将虽然不能决定战争的命运,但战将的本领高低对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所以两军对垒,设法使敌方撤换掉有才能的将领,而代之以平庸之辈,对于改变力量对比,增大胜利的把握, 是很有意义的。正因为如此,敌对双方都把对方的优秀将领作为离间的对象。

离间敌将的目的是使敌方优秀的将领不再被信任和重用,从而减刹敌军的战斗力。细分又有以下三种情况:

**换将。**即促使敌方用无能之将换掉贤能之将。燕昭王时,大将军乐毅率军在齐国征战五年,攻克齐国七十余城,只剩下宫和即墨两城没有攻下。就在这时,燕昭王死,其子继位,立为燕惠王。齐国知道惠王在做太子的时候就对乐毅不满,所以,惠王继位以后,齐 国就派人到燕国离间惠王与乐毅的关系,造谣说乐毅与新君有矛盾,想联合兵力留驻齐国,南面称王,齐国现在最怕燕国派其他将领来领兵。燕惠王本来就怀疑乐毅不忠,听了齐国间谍挑拨离间的话,就更为疑心。于是派骑劫替代乐毅为将,召乐毅回国。乐毅自知回去以后不会有好下场,于是向西归降赵国。齐将田单在同燕将骑劫交战中,设下诈兵之计诱骗燕军,大获全胜,把齐国失去的土地全部夺了回来。齐国在濒临死亡之际,仅仅因为燕惠王废乐毅而任骑劫,就使形势急转直下, 换将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公元前 260 年,秦国在对赵国作战中,为了促使赵国起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也曾用过这种离间计。秦国丞相范睢派出间谍,到处散布说,廉颇倒是容易打败,现在秦国最担心的,就是赵国派赵奢的儿子赵括做大将,那样的话,秦国非失败不可。赵王听了,立即起用了赵括,而把廉颇置之一旁。秦军大将白起见时机成熟,发动奇兵袭击赵军,继

而假败逃走。首先截断了赵军补给军粮的道路,又把赵军的队伍截为两段, 赵军军中无粮,人心涣散。最后,赵括战死,几十万赵军投降,全部被秦军活埋。赵军全军覆没,只因为赵王错用赵括,而赵王起用赵括,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于秦国的离间造成的。这从反面告诉我们,正确地任用将领是多么重要,同时也说明离间计确有神奇的杀伤功能。

**弃将。**即使敌国当权者对有才能的将领不亲不信,疏远怀疑,在作出重大的决策时,拒绝听取这些将相的正确意见,从而限制其作用的发挥。一军之主帅,身边总有几个足智多谋、能征惯战的将领,离间了主帅与将领之间的关系,就等于斩断了主帅的左膀右臂。刘邦在与项羽争夺天下时,就采纳了陈平提出的离间项羽君臣的计划。当时项羽身边才能卓越的将领有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等人。陈平以重金收买项羽军内的将领,让他们散布谣言,说钟离昧等身为项王大将,战功卓著却不能分地封王,现在正密谋联合汉王刘邦消灭项羽,以便分割项羽的领土,并封得爵位。项羽生性多疑,又轻信谗言,听了这些谣言,便不再信任钟离昧等人。为了搞清内幕,项羽派出使者到汉军中探听虚实。陈平来了个将计就计,为使者准备了两桌不同的酒菜,先把精美丰盛的酒菜端上来,使者落座以后,陈平出来接见,一见面, 立即故作惊奇他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来了,却原来是项王派来的人!”接着,示意侍者把美酒佳肴端下去,换上了粗劣的饭菜。使者大为不悦,回去以后把这些情况如实地报告了项羽,项羽果然怀疑范增私通刘邦,对范增的正确主张再也听不进去。范增知道项羽怀疑自己,极为愤怒,于是告别项羽回乡,死于途中。项羽失去了这几位得力助手,成了孤家寡人,为刘邦得天下铺平了道路。

**杀将。**即动摇敌当权者对自己将领的信任,直至杀掉自己的将领。间杀 敌将的主要方法是栽赃陷害,或派间谍制造谣言,或用反间传递假情况,或提供敌将与我“私通”的证据;或收买敌方佞臣散布谗言,从而引起敌方当权者的疑惧和不安,促使其定下杀将的决心。间杀敌将,实际是借刀杀人, 是离间计中最为诡诈的一种方法。南北朝时,北齐左丞相斛律光英勇善战, 胆略非凡,长期指挥对北周的战争。北周将领韦孝宽对此十分忌恨,决心除掉这个敌手。他派遣间谍到北齐散布斛律光想取代北齐主称王的歌谣,弄得无人不知。这些歌谣,传到北齐后主那里,后主听信谣言,怀疑斛律光要谋反,于是杀害了斛律光。韦孝宽用的就是无中生有、栽赃陷害的方法。

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所以,间杀敌将常常采用内外呼应的方法。明朝末年,后金发兵攻夺辽东。在明军连连败退的情况下,明朝任命袁崇焕为辽东巡抚,主持辽东军事。袁崇焕有胆有略,熟知兵法,明晓边寨情形。由于他指挥有方,后金进攻受阻。皇太极不甘心就此罢休。在作好一切准备以后,率几十万后金军,从龙井关、大安口绕到河北,直扑明朝京城北京。袁崇焕闻讯后,心急火燎地带着明军驰援北京,在京外与后金展开激烈的战斗。此时,袁崇焕在朝中的政敌纷纷散布谣言,说袁崇焕勾结清兵威胁朝廷, 企图促成向后金投降的城下之盟。崇祯帝听了许多诽谤之言,不能不有所怀疑。皇太极乘机使用离间计,为明廷奸党的的谗言提供证据。碰巧当时金兵抓获了明朝的两个太监,皇太极便设下了一个圈套。这天夜里,一名太监醒来以后,听见看守他们的两个金兵正在轻声谈话,便侧耳细听。只听一个金兵说:“今天咱们临阵退兵,完全是皇上(指皇太极)的意思,你可知道?” 另一个说:“你是怎么知道的?”一个又说:“刚才我看见皇上一个人骑着

马到明营去了。后来,明营过来两个人,跟皇上谈了好半天才回去。听说那两个人是袁将军派来的,他已经跟皇上订了盟约,眼看大事就要成功的⋯⋯” 这名太监偷听了这番谈话,趁看守他的金兵不注意(实际是故意放松戒备) 偷偷逃了出来,把情况报告了崇祯帝。崇祯帝对报告深信不疑,立即召回袁崇焕,关进了诏狱。明朝内部的奸党趁机诬陷,终于将袁崇焕置于死地。皇太极的离间计之所以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善于利用明朝内部对袁崇焕的诽谤诬陷,因势利导,火上浇油。而朝中奸党之所以遂了杀袁的心愿, 也仰仗皇太极所提供的确凿证据。可见,内外呼应是间杀敌将的一个重要策略手段。

当然,下决心处死手下的战将,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尤其到了近代,随着军事法律和军事法庭的建立,拿不出经得起推敲的人证、物证,仅凭只言片语的谣言间杀敌将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用离间计除掉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等高级将领,就是这种极为罕见的情况之一。希特勒的离间计取得成功,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苏联国内政治生活不正常,肃反扩大化愈演愈烈,斯大林对高级将领的大清洗正在酝酿之中, 对旧军官出身的图哈切夫斯基抱有成见。二是德国方面伪造了大量足以证明图哈切夫斯基叛国通敌和反对斯大林的“证据”。

希特勒离间图哈切夫斯基的案件可以追溯到 1935 年。是年 5 月 30 日, 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在《真理报》上发表了《当今德国的军事计划》一文,揭露“希特勒的帝国主义野心不仅在于有反苏的锋芒,而且旨在鲸吞整个西方的复仇计划”,文章告诫世界人民要警惕希特勒的侵略计划。希特勒的阴险用心被戳穿,惶恐不安。他一面通过外交人员谴责苏联发表这样的文章有碍两国关系,一面策划干掉图哈切夫斯基。

希特勒的特工人员研究了苏联领导层内部的关系和斯大林的性格,发现斯大林与图哈切夫斯基的矛盾由来已久。于是决定使用离间计,除掉图哈切夫斯基。

海德里希叫人在《新德意志》杂志上发表文章,吹捧图哈切夫斯基,字里行间隐藏着激怒斯大林的词句。如说,“图哈切夫斯基是苏联元帅中最天才、最受尊敬和爱戴的,他有很多气质与拿破仑相仿,我们可以预言,世界上将出现第二个拿破仑”。这位年轻元帅“是一颗最明亮的新星,他闪烁在苏联这暗淡和漆黑的天空中”。“图哈切夫斯基领导的红军威望越来越高,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红军这颗星必将取代克里姆林宫上的那颗星。” 这些富有刺激性的话,深深地刺痛了斯大林的心。1936 年 9 月,他指示内务部长注意监督以图哈切夫斯基为首的所谓“军人中心”。

斯大林的所作所为正中希特勒的下怀。希特勒下令海德里希组织“搜集”、编造图哈切夫斯基反苏的证据。伪造证据的工作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作地点选在盖世太保柏林总部的地下室,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技术设备齐全的实验室,与大楼内的其它部分完全隔离。在这里,他们伪造了图哈切夫斯基和他的同事们与德国高级将领之间的来往信件,其内容主要是暗示图哈切夫斯基的政变计划已经获得了德国国防军某些人的支持,以及政变时请求德国人配合的具体方案;还伪造了图哈切夫斯基等人向德国出卖情报的材料,及其出卖情报所获巨款的收据,以及德国情报部门给图的复信抄本。每一份文件都伪造得非常逼真,经得起技术手段的鉴定。希特勒对此十分满意,同意将这些证据转到苏联谍报人员手中。

很快,海德里希便通过苏联驻柏林使馆的特工把图哈切夫斯基准备策动红军哗变的消息传到了苏联方面。苏联内务部决定不惜任何代价获取这份至关重要的情报。最后,以 300 万卢布的高价从德国人手中买到了这套证明图

哈切夫斯基里通外国的“罪证材料”,交给斯大林。图哈切夫斯基等 3 名高级将领很快就被捕了。在大量“证据”面前,被告有口难辩,审讯只进行了几十分钟,即宣布被告死刑,并在 12 小时之内全部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