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随机应变原则

军事欺骗活动中的偶然性较之军事斗争的其他领域更加突出。在制定欺骗计划时,由于双方的抗争尚未充分展开,情况尚未完全显露,加之敌人竭力保守秘密、制造假象,所以,制走计划所依据的情况往往是不充分、不可靠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情报加工制作过程中,在制定计划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中,每个环节都有出现差错的可能。所以,要求指挥员在军事欺骗实施之前,洞察一切,预见一切,制定出一个尽善尽美的计划,然后完完全全按计划实施欺骗是不现实的。大量不期而至的偶然事件和敌人针对我之行动而采取的反行动,势必会干扰甚至打乱原定计划。指挥员只有善于随机应变, 因势利导,才能达成欺骗目的。

敌人对于我所实施的欺骗活动的反应不外三种情况。一是作出了预期的反应。这是最为理想的情况,标志着敌人开始上当,原定欺骗计划可以继续下去。二是作出了同预期反应完全相反或比预期反应更为有利的反应。这两种情况,都要求施骗者调整欺骗计划。前者重在寻求新的欺骗措施,谋求接近欺骗目的的欺骗效果;后者重在因势利导,以便充分利用出乎意料的欺骗效果。三是没有作出反应。其原因可能是我所采取的欺骗措施,敌人尚未察觉,也可能是敌人识破了我之欺骗意图,还可能是敌人正在对我所施放的欺骗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尚未来得及作出反应。这时,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或重新展示欺骗措施,或耐心等待敌人的反应,或果断地改变欺骗计划。如:莱芜战役前,我华东野战军的欺敌计划是围绕诱歼南线之敌展开的。但敌人惧怕被我各个击破,采取了“集中兵力、稳扎稳打、齐头并进、避免突出”的战法,向临沂缓慢推进,平均每日前进六公里。我军采取各种手段诱敌突出一路,但各路之敌均龟缩不前,不敢突出,我军未能调动敌人。为实现诱歼南线之敌的意图,我军进一步示弱,后退至郯城、马头地区以北,敌仍不为所动。而北线之敌李仙洲却于此时由胶济路南犯, 其先头部队进占莱芜。华野前委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分析了当时的敌我情势, 决心放弃临沂,转兵北上,求歼李仙洲集团。诱敌北进的计划改为牵制南线之敌,保障主力歼灭莱芜之敌。为此,我华东野战军采取了一系列欺骗措施迷惑敌人。主力北移前,全军在原地休整,对外装作打南线之敌模样,同时令渤海军区部队停止对当面之敌的袭扰。主力北移后,严密封锁消息,并以一部兵力在南线采取宽正面部署,伪装主力,摆出决战态势,积极阻击敌人。同时,以地方武装和民兵进逼兖州,在运河上架桥,佯称与晋冀鲁豫野战军会合,造成了敌人的错觉,隐蔽了我军意图。敌人先是以为我必固守临沂, 而督令北线之敌放胆前进;后又以为我不堪再战,将放弃山东,由鲁西南北渡黄河,复严令全线后缩的李仙洲集团再次南下,终于陷入判断错误、行动错误的苦境和进退维谷的被动地位。当敌发现我军真实意图后,李仙洲集团

已被我军合围,前进不得,后退无路,终于全部就歼。莱芜战役既是运动战的成功战例,也是欺骗战的成功战例,在其欺敌行动中所表现出的灵活性是值得称道的。

当发现敌人察觉我欺骗意图时,既可以象莱芜战役那样,修改或放弃原定欺骗计划,也可以佯装不知,表面上继续执行原定欺骗计划,实际上反其意而用之,使敌上当受骗。在实战中,这方面的成 功战例也不鲜见。

要做到随机应变,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及时了解敌人的动向和对欺骗作出的反应。为此,必须加强战场观察、情报侦察和谍报工作,建立灵敏、可靠的反馈渠道。如果不能从敌人那里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实施欺骗就象不看病情而开药方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有盲目性。

以上是讲预有欺骗计划的随机应变。实际上,许多欺骗行动是根据战场实况临时采取的,本身就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只有头脑灵活、善于应变的人, 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留下随机应变的杰作。拿破仑麾下的缨拉元帅诈敌夺桥就是随机应变的成功一例:法军逼近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以后,拿破仑命缨拉迅速夺取通向维也纳的唯一一座桥梁。奥军在桥下堆满了炸药,随时准备炸桥。缪拉将突击队员隐蔽在桥边丛林,自己带着几位将军大摇大摆地走向桥头,并把路障一个个推到旁边。奥军见状就要点火,缪拉大叫:“法奥两军正在签定停战协定,你们还炸桥于什么?”奥军犹豫之时,缪拉来到桥头,又高喊:“我们是来谈判的,你们的司令官在哪里?”此时,法军突击队开始向桥头冲击。奥军见势不妙,又要点火。缪拉厉声恫吓道:“你们炸了桥,上级定会怪罪你们的!”奥军士兵点火的手又缩了回来。此时,法军突击队闪电般地冲上来,解除了奥军士兵的武装,后续部队迅速攻占了整个桥头堡。缪拉诈敌夺桥连遇险情,全凭着随机应变才化险为夷。其处置险情的方法在事先想好是不可能的,只能根据对方的反应采取相应的诈术才成。前面提到的“泰勒智闯敌占村”也是如此。随机应变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