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欺骗方法的多样性

——单一的欺骗措施往往不易奏效。谁的欺骗方法更具有多样性,谁就能更有效地欺骗对方。

除单兵欺骗以外,军事欺骗的主要对象既不是普通士兵,也不是普通军官,而是具有决策指挥权的指挥员。只有当对方指挥员上当受骗时,才能说达到了欺骗的目的。敌军指挥员为防止上当受骗,在定下决心之前,必然要对来自各种渠道的情报进行一番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这些来自不同渠道和方面的情报,真假参半,虚实混杂,有的相互矛盾,有的彼此印证。它们对指挥员决策思维的影响力取决于三点。其一是信息渠道的权威性: 其二是信息量的大小;其三是从各个不同渠道得来的信息能否互相印证。这后一条尤其重要。如果关于某一情况的欺骗信息总是来源于同一渠道,即使信息量很大,也不容易影响指挥员的判断。任何聪明的指挥员都不会过于相信某一信息来源,而总是尽其可能地多方搜取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只有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能够互相印证,且无相反情况时,才能有力地影响甚至改变指挥员的判断。正是基子这一认识,作战双方总是力求以尽可能多的方法制造欺骗信息。并以多条渠道传递到对方指挥官的大脑,设法使敌人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和用技术设备探测到的情况具有一致性。

欺骗方法的多样性也是由事物外部特征的多样性决定的。比如,大部队野外驻止,必有如下外部特征:停放的武器装备,帐蓬,来往的车辆,走动的人员,新辟的简易道路,草地上践踏出的小道,坦克和汽车压出的辙印, 简易厕所,晾晒的衣物,丢弃的垃圾,昼间的炊烟,晚间的灯火,等等。以上是空间外形方面的特征,还有坦克、汽车发动机的声响,机械和人工构筑工事的声响,汽油和柴油的气味,饭菜的气味等声觉和嗅觉方面的特征;还有无线电通信和雷达的电磁波特征。显然,要完整地模拟部队集结地域,或对部队集结地域实施伪装,仅靠几种方式是不够的。从有关外军材料看,外军很重视运用多种欺骗方式达成欺骗目的。如美军认为:“敌军获取的许多情报都来自地面观察或空中照相。因此,对于向敌方传递欺骗内容来说,目

视欺骗是极其重要的。然而,只进行目视欺骗不会使敌受骗,还必须与电子、嗅觉和音响欺骗(包括部队运动)结合使用。必须根据敌方搜集情报的能力确定综合运用哪些必要的欺骗措施”。“既要让敌军看见,又要使其听见”, “敌军嗅到的气味必须与其看到的景象和听到的声音一样”,“敌军使用电子设备侦察到的情报必须与其通过看、听、嗅而获得的情报一致。”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为在战役规模、发起时间和主突方向等方面欺骗敌人,经常模拟大型假集结地域,其欺骗措施多达几十种;主要是:修筑简易铁路支线和卸载站,布置假物资堆积场;以坦克、汽车的阳动,显示坦克与机械化部队的移动、集结;工程兵在通往假集结地域的方向上架设新桥,修缮旧桥,修复前送道路;修建假机场,使用飞机模型和部分作战飞机显示航空兵集结; 将坦克部队开进假集结地域,然后隐蔽地转移到真的集中地域,在假集结地域留下坦克和火炮模型;构筑假炮兵阵地,设置火炮模型,以游动火炮的试射“活跃”假阵地;使用纲索、绞盘和绞车带动坦克和步乓模型,模拟集结地域内的车辆和人员移动;在敌人能够观察到的地幅挖掘假交通壕,并在开阔地上和树林边沿设置垂直遮障;使用无线电技术器材和火炮、坦克模拟各种声响;通过遣返俘虏和在居民中散布假情报欺骗敌人的情报机关:以相应型号和功率的无线电通信模拟军队的移动和集结,等等。由于其欺骗方法丰富多样,几乎每一次都达到了理想的效果。第三次中东战争前,埃及为了麻痹以色列,采取了 200 多项伪装和欺骗措施。如:多次征召预备队人员,尔后进行复员;反复把架桥器材运抵运河,然后撤回;以军事演习掩盖战争准备,采取前调一个旅、后撤一个营的办法,完成兵力集结,等等。直到开战当天凌晨 4 时,以色列才确信战争即将爆发,但为时已晚。埃及军队只用了十几分钟就渡过了苏伊士运河,很快突破了以色列经营多年的巴列夫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