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敌不意与军事欺骗

出敌不意,是一切军事统帅和指挥员刻意追求的作战指挥艺术。由于在

敌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运用出敌不意的战法,给敌以不意的打击,能够使敌不知所措,意志沮丧,无法进行有组织的抵抗,武器技术装备的优势难以发挥,从而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所以,古今中外的兵家无不高度重视这一原则。古罗马军事统帅凯撒说过,“战争中最有效的事就是出敌不意。”

(转引自《外国军事学术》1981 年第 6 期)孙子在《九地篇》中写道:“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克劳塞维茨认为, “一切行动都是或多或少以出敌不意为基础的”,出敌不意“是导致胜利的最有效的因素。”“进攻战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出敌不意。”(《战争论》第 3 卷第 980 页、第 965 页)杜·古西林的信条是:“没有突然袭击作

保障就不发动进攻”(《战略论》第 89 页)。

出敌不意进行突然袭击之所以有此奇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以有备对不备,剥夺了对方作出有效反应的时间,迫使对方在其作战潜力或故争潜力发挥出来之前进行较量,从而使其一开始就处于严重的不利地位。突然袭击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对战役战斗的作用比对战争的作用更大。突然袭击可能决定一次战役战斗的胜负,但难以决定一场战争的结局,尤其不能决定一个大国的命运。以突然袭击方式发动战争,对于夺取战争初期的主动权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对方战争潜力的发挥,主动权就可能易手。战争的结局最终取决于综合国力和军力的强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德国以突然袭击手段闪击波兰、丹麦、挪威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小国,均获成功,却没有能够征服苏联,就是一个雄辩的例证。但也必须看到,不宣而战使法西斯德国在战略上得到了极大的好处。正是由于实施突然袭击总是能够从中得到好处,所以,一切军事统帅和作战指挥员都十分向往和追求突然性。然而, 并非每次战役、战斗都能达成突然性。能否达成突然性要看是否具备了达成突然性的两个基本条件:其一是行动迅速,其二是隐蔽企图。

行动迅速主要取决于兵器杀伤速度、军队运动速度和军队指挥速度三个要素。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和先进的武器装备、运输工具、指挥器材的大量使用,军队的行动速度大大加快了。但是这种加快一般是双方的,作战双方行动的高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互抵消。所以,达成突然性的决定性因素是隐蔽企图。即以军事欺骗手段迷惑敌人,麻痹敌人,使敌“看不到事物的真相”(克劳塞维茨语),对我之企图和行动方式、打击的目标等作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处于不意、不备状态,为我达成突然性创造条件。

以军事欺骗达成突然性的方式主要是以下三种:①一边散布缓和空气, 麻痹敌人,一边极其秘密地制订作战计划,进行作战准备,使敌人对即将采取的军事行动失去警觉,处于不意状态。如 1986 年 4 月美军袭击利比亚前一天,美海军舰队已在利比亚海岸附近集结。美国报刊在白宫和五角大楼的暗示下,声称这次舰队集结不会有作战行动。然而就在第二天夜间,美军突然出动大批飞机,包括从千里之外的不列颠群岛起飞的轰炸机,对利比亚实施了大规模的空中攻击。②通过隐真示假,虚张声势,设置假目标、假阵地, 散布假情报以及佯动袭扰等,迷惑敌人,使敌人对主要作战方向作出错误的判断。如 1982 年的以黎战争,以军利用电子器材模拟军队行动,造成以军在戈兰高地集中的假象,而进攻部队却在周密伪装下进入了进攻出发地域,从而达成了进攻的突然性。③通过制造假象和散布假情报,欺骗敌人,给敌人造成与实际情况相反的印象,从而达成作战时间和方式上的突然性。如,本来已完成进攻战役准备却故意作出进攻准备刚刚开始的假象,使敌人对战役

发起的时间判断失误;本来加紧进行进攻准备,却摆出一副实施防御或准备撤离的姿态,使敌人对行动方式判断失误,处于不意状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