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王葆仁自 1926 年开始科研生涯,当时国内从事有机化学研究工作的人寥

寥无几,他曾得到文化基金会研究补助金,于 1929 年用英文发表了第一篇研究论文,从此,他长年未离开过实验室,数十年如一日。早期,王葆仁从事硝基甲烷的合成、格氏试剂化学反应、环β-酮酸衍生物与偶氮盐偶合、环己烷螺旋丁内酯等的合成研究,这些都是当时有机合成的前沿课题。

王葆仁认为在有机化学的发展中,炼焦工业的发展和染料工业的需求, 使有机化学中芳香族化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导致染料化学的出现;而对杂环化合物的广泛研究,又发展了药物化学。因此,40 年代王葆仁的研究领域转到合成染料与药物研究方面,兼顾理论研究。在湄潭浙江大学,他曾指导学生制备海昌蓝、DDT、味精、研究中药鸦旦子和合成磺胺新衍生物的药物等, 以期找到疗效更高而副作用又少的磺胺类药物。在当时风行磺胺药,但又尚未发现磺胺衍生物的新药情况下,王葆仁的构思说明他是有远见卓识的。遗憾的是当时限于试剂与药理等条件,没有取得应用结果。

王葆仁还认为电石工业的需要促进了炔烃化学的合成。进入 50 年代以后,以石油化工为基础的烯烃化学,使石油化工成为经济发展中的天之骄子, 化学给人们衣食住行都增添了异彩。他说:“有机化学由芳烃至炔烃又至烯烃的历程,促使我想到烷烃的问题。”同时,他认为我国石油中蜡的含量很高,对于烷烃进行有控制的选择性反应,显然是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自 1978 年起,王葆仁指导开展了烷烃化学的研究,分别从氯、亚硝基、磺酸基等自由基对烷烃进行取代反应及从卡宾等活性中间体对烷烃化合物进行插入反

应。通过系统研究,总结出几类取代基的指向规律,找到了制备两种氯代烷烃的方法,提出了简单烷烃自由基能够发生 1,2 重排的观点。有关简单烷烃的 1-位自由基转位为 2-位自由基,国外学者一直认为可能性非常小,王葆仁的论文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重视。烷烃的光氯化是没有取代位置选择性的,通过在强酸介质中进行直链烷烃光氯化,最后都得到了头-尾氯化的产物。王葆仁认为这是由于各位置氯化异构物在强酸中的稳定性不同,导致最后产物中 1-氯代烷占优势,对盛行的阳离子自由基的选择性氯化理论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王葆仁学识渊博是众所周知的。当他听过别人的学术报告,对报告的理解程度有时超过报告人。他一直十分注意资料的搜集工作,认为国际上关于有机合成专著,有两部最受重视,一部是《有机合成》、另一部是《有机反应》,为了将他几十年在有机化学理论与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知识与经验记载下来,他决定兼取上述两部书的长处,撰写出一部自已的专著,书名为《有机合成反应》。他以综述性论文的写法,介绍各个重要有机合成反应。特别着重阐述了 50 年代以来的新合成方法与典型反应的新进展,不仅能供有机化学教学使用,还可提供科研工作者应用这些新反应。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共1364 页、202 万字。分别于 1981 年和 1985 年出版。这是一部十分珍贵与有价值的专著,深受化学工作者欢迎,1988 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这是王葆仁对有机化学所做的最后贡献,也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