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精发酵技术上做出贡献

陈騊声自 1922 年开始从事酒精发酵研究迄今近 70 年。他虽然还进行了许多工业微生物的研究工作,但始终没有脱离过酒精发酵的研究,我国酒精发酵技术的进步和他的研究成果是分不开的。

陈騊声 1922 年大学毕业后,到山东黄台溥益糖厂酒精厂任副技师,当时全国生产酒精的工厂寥寥无几,且大部分是由外国人经办或把持技术。溥益糖厂酒精厂是完全由中国人出资兴办的企业,最初主持酒精发酵技术是日本人渡边。渡边对于谷类发酵颇有些经验,但是如何以甜菜糖蜜生产酒精,他也没有做过,因而在使用甜菜糖蜜酿造酒精时,屡试屡败。陈騊声悉心研究发酵困难的原因,发现所用的甜菜糖蜜中含有多量的硝酸钠,而该糖蜜贮藏在露天地坑内,风吹日晒已经三年,糖蜜被细菌污染,尤其酪酸菌,将糖分解为酪酸和二分子氢。此氢可将硝酸还原为氧化氮,氧化氮遇空气成为褐色恶臭的二氧化氮,从醪中逸出,产生的一氧化氮存留醪中,阻碍酒精发酵, 常使发酵中途停止。找出原因后,陈騊声采取措施,对糖蜜进行预处理,结果每百斤糖蜜可出酒精 24 斤,发酵效率为 85%,达到预期效果。研究取得成功,厂方特别举行庆祝大会,当场宣布陈騊声跃升为工程师,代替渡边的技术主任职务,且加薪一倍。此时担任公司技术顾问德国专家林德曼和日本专家堀宗一对他做出这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表示祝贺,并在证明书上签字予以承认。

1933 年华侨建源公司选择浦东白莲经设立中国酒精厂,占地百余亩,应用自南洋输入的甘蔗糖蜜为制造酒精的原料,主要机器都从国外进口,预计每日生产酒精 2 万加仑(约 90922 升),规模之大,堪称远东第一。在酒精生产开工初期,该厂高薪雇用的英国工程师布朗负责生产,他未经小试,盲

目投产,经过几个月的试车,终于失败。陈騊声到工厂后,在码头边一幢旧楼房里,与一些技术人员对甘蔗糖蜜原料进行成分分析,并开展小型发酵试验。试验结果,证明甘蔗糖蜜缺氮。必需补给氮源,否则酶母营养盐不足, 发酵无法进行。在选择发酵菌种方面,他进行多次反复的发酵比较试验,得到对甘蔗糖蜜发酵效率高的最优良的酵母菌种。他根据小试结果,进行糖蜜发酵,首战即大功告成,酒精自蒸馏机的出口管里滚滚流出,每日产量比预计要高出一倍。建源公司总经理说:“中国人真了不起,在技术上又超过了英国人。”

在民国时期,我国酒精工业所用原料分为二大类,一类是糖蜜,一类是山芋、玉米、高粱等粮食原料,用淀粉粮食原料生产酒精时所用糖化剂当时主要为麸曲,有的用麦芽,两者糖化力皆不强,淀粉利用率低。陈騊声早在30 年代就研究过如何提高糖化力,提高发酵收率的问题。1955 年他在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时,对黑曲霉与米曲霉制曲作了详细的比较研究,证明了黑曲霉确实优于米曲霉,具有糖化力强,耐酸性、耐热性好等优点,有利于糖化发酵。陈騊声带领工人进行黑曲霉试验,几经挫折,终于确定了黑曲霉的制备方法,酒精发酵淀粉利用率由 75%左右提高到 94%左右,大大节约了粮食。

由淀粉质原料发酵酒精,一向使用固体曲,制曲劳动强度大,以日产 7

吨酒精计算,就需 20 多个强劳动力制曲,曲盘多达 5000 多个,占地 500~

800 平方米,生产规模受到限制。陈騊声与上海酒精厂合作,应用深层通气培养法制备液体曲。自 1956 年开始,1959 年完成并投入生产,淀粉利用率达到 90%~94%,彻底革新了酒精生产工艺,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环境卫生,使生产向机械化、大型化发展。曾获轻工业部的表彰。

陈騊声在上海科技大学担任生物工程系主任后,又指导以细菌代替酵母发酵生产酒精的试验。主要的成果①以酒槽水代替酵母膏,作为培养基的主要成分,这样应用细菌生产酒精才有实现的可能;②应用淀粉水解液为原料, 应用固定化细菌细胞,连续生产酒精。结果,细菌发酵的酒精生产能力是酵母发酵的 2.65 倍,细菌发酵的速度比酵母快得多,有实用的可能。这个成果为生产率的提高指出了一个大有潜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