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组织承担原子能化学任务

1958 年,苏联撤走了专家,停止有关原子能科学的援助。为了促进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柳大纲、沈玉其、刘静宜等积极组织中国科学院所属的几个化学研究所的力量,接受了大量有关原子能化学的研究任务。柳大纲亲自领导化学研究所三个研究室开展了核燃料前处理和后处理工艺中关键问题的研究。经过二年多的努力,通过对氟化动力学、四氟化铀和六氟化铀体系的组成、不同中间化合物的制备以及结构的研究,提出了中间化合物的生成条件及结构鉴定,为在生产过程中消除烧结现象提供了科学依据。1965 年, 中国科学院又提出了“一堆(原子堆)两法(两种核燃料处理方法)”的战略口号。柳大纲组织化学所无机、物化、分析等方面的科研人员干湿法并举, 一方面采用胺类萃取剂纯化钚,并进行了钚、铀萃取分离以及钌、锆—铌等裂片元素的萃取去污条件,另一方面承担了流化床氟化物挥发法处理高浓缩

铀铝合金元件的研究。最后铀回收率的试验结果,与当时美国阿贡实验室发表的结果相同。全套流程后被提供到核工业设计部门。柳大纲还组织与北京大学张青莲教授合作进行了高浓度硼同位素的富集研究,得到 95%以上的硼同位素,为中国第一次核爆炸试验提供了测定中子流所需要的材料。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柳大纲谦虚谨慎,为人公正,学风正派,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给同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离开实验室,走上组织领导岗位后,他从不在被领导人的论文上署名。80 年代初,柳大纲又率先在化学所领导岗位上让贤,成为科学院退居二线的第一位所长。柳大纲不讲名利, 不计个人得失的思想境界,深受大家的爱戴和尊敬。

柳大纲除本职工作外,还担负着许多社会工作。他从 30 年代起就是中国化学会的积极分子,曾当选为该会副理事长,并兼任应用化学委员会和青年化学奖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他具体筹划化学会的各项工作,积极支持组建了应用化学委员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委员会等。他想方设法恢复和创建了十多种学术期刊,使化学会的刊物基本上作到学科齐全、配套成龙。他还亲自长期担任《化学通报》期刊的主编,付出了大量心血。1982 年 9 月,柳大纲亲自领导筹备“庆祝中国化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学术报告会”和“中国化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等活动。在他的长期努力下,中国化学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柳大纲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事业,曾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届、第五届、第六届代表。他于 1951 年参加了九三学社,1959 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1 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直属单位模范党员。柳大纲在“文化大革命” 期间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仍能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他的一身正气,赢得了人们的钦佩与崇敬。1983 年 2 月,当柳大纲 80 寿辰和他从事化学工作

55 周年之际,中国化学会为这位德高望重的化学家举行了隆重的祝贺活动。

卢嘉锡院长亲致祝词。1991 年 9 月 14 日柳大纲不幸因病与世长辞,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深切地悼念他,李政道夫妇也前来吊唁,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胡亚东写了如下挽联,概述了柳大纲的一生:

为科学 呕心沥血 建化学 创盐湖 功丰绩伟 芳名永垂倡节义 训勉后学 善创新 推平等 众赞群拥 高风亮节

(徐晓白 陈敬清 张蕴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