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从事科研,改进分析方法

余泽兰是中国早期化学界的专家之一,其工作领域涉及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农业化学等多方面。生前为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化学学会会员。1933 年在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年会上,他宣读了论文《羊角椒之化学成分及生理作用》,是大会宣读的 7 篇论文之一;会上他还提出了“请教育部在注重农医工案须先特别增加经费充实各化学室设备”的提案,为大会所提出的 18 项提案之一。他还被推举为《化学》杂志的第一批(12 名) 编委之一。

在教学工作的同时,余泽兰很重视化学实验和研究工作。一方面,他及时地将国外的化学学术成果译成中文介绍给国内同行,并不断吸取国外新知识充实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在积累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他又积极参与化学科研工作。为了学习和研究国外化学方面的新成果,他学习并掌握了英语、德语、日语、俄语 4 门外国语,可以熟练地进行翻译和写作。他所发表过的中、外文学术论文共计百余篇。文章涉及面较广,侧重于分析化学方面。

早在 1923 年,余泽兰就提出了植物油的新的测定方法,并于同年在美国化学会志上摘要发表。

1927 年发表的《护生素》一文,表明了他是在中国介绍并阐述“护生素”

(即今维生素)的先驱学者之一。

1930 年他提出的《分析铝铁组金属之新系统》,与诺伊斯(A.Noyes) 系统比较,既节省时间,又不用另外手续除去磷酸根、钴根,鉴别法较诺伊斯快得多,且鉴别较为可靠、分析结果较为准确。

在 1932 年发表的《酸根分析新系统》一文中,他改良了诺伊斯的酸根分

析系统,将一切普通酸根分为 5 组,即碳酸根组、氯化根组、磷酸根组、硫酸根组及氯酸根组,并详细论述了各组内的酸根的区分及鉴定方法。

在《羊角椒之分析》一文中,他根据大量实验事实,建议用无水酒精作为分析羊角椒的提取剂,并提出了一种新的鉴定方法,来测定羊角椒各部分的含氮量。

他还根据进出口及商品检验的需要,提出了关于花生油定量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 6 大优点,克服了以往铅皂盐和乙醚方法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