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川菜形成流派

唐宋时期,川菜种类繁多,其菜名也是包罗种种,已成为我国一大菜系,脍炙人口。

这一时期的川菜以清淡和甜为特色,用盐、蜜、果酱等渍食是当时主要饮食方式,再加上当时已盛产花椒,“甜”、“麻”因此成了当时的川菜特点。烹饪方法主要以蒸、煮为主,比较注重养生。

唐代诗仙、诗圣都和川菜有不解之缘。传说诗仙李白幼年随父迁居锦州隆昌,即现在的四川江油青莲乡,直至25岁才离川。在四川近20年生活中,他很爱吃当地名菜焖蒸鸭子。厨师宰鸭后,将鸭放入盛器内,加酒等各种调料,注入汤汁,用一大张浸湿的绵纸,封严盛器口,蒸烂后保持原汁原味,既香且嫩。

唐天宝初年,“诗仙”李白受到唐玄宗的宠爱,入京供奉翰林。他以年轻时食过的焖蒸鸭子为蓝本,用百年陈酿花雕、枸杞子、三七等蒸肥鸭献给唐玄宗。唐玄宗吃后,觉得此菜味道极佳,回味无穷,大加称赞,询问李白:“卿所献之菜乃何物烹制?”

李白回答:“臣虑陛下龙体劳累,特加补剂耳。”

唐玄宗非常高兴地对他说:“这道菜世上少有,可称‘太白鸭’。”

后来,李白虽然仍被唐玄宗疏远,但李白献菜的故事,却成为烹饪史上的一段佳话。

唐代诗人杜甫长期居住四川草堂,在他《观打鱼歌》中唱出了关于“太白鸭”的赞美诗歌。

杜甫被誉为“诗圣”,他在年近50岁的时候,遇上“安史之乱”。唐明皇逃往四川,杜甫为了躲避这场战乱,也漂泊到西南方去。

杜甫到了成都,在成都古郊找了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叫浣花溪畔,亲手建了座草堂,住了下来。

在这里,杜甫写过不少诗。草堂茅屋有时还叫大风吹破。他这时生活十分清苦,由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贫困处境,还时常想到天下的穷人寒士,寄予不少同情。他每日用素菜草果度日,当地都叫他“菜肚老人”。

相传,有一天杜甫邀几个朋友在草堂上吟诗作赋,吟得高兴,不觉到了中午。他发起愁来,眼看要吃午饭了,可是一无所有,拿什么款待这些客人呢?这时,他忽然见家人从浣花溪里钓上一条鱼来,便喜出望外。心想,就请大家品尝这条鱼吧!

杜甫走到灶前,亲手烹制起鱼来。朋友们见他去做鱼,个个都惊奇起来,有的带着怀疑的眼光说:“这可是新鲜事,你会作诗,还会烹鱼?”

杜甫笑笑说:“等着吧,我今天就要给你们烹烹看看。”

杜甫把鱼开膛洗好以后,加上佐料就放锅里蒸上。蒸熟以后,又把当地的甜面酱炒熟,加入四州泡菜里的辣椒、葱、姜和汤汁,和好淀扮,作成汁,趁热浇在鱼身上,再撒上香菜就做成了。

大伙欢坐一堂,见杜甫把鱼端了上来,伸筷一尝,果然好吃。

众朋友边说边吃,一会工夫,一条鱼吃得精光,可是这鱼还没有名字。有的说:“这鱼就叫浣溪鱼吧!”有的说:“叫老杜鱼才合适。”

最后杜甫说:“陶渊明先生是我们敬佩的先贤,而这鱼背覆有五颜六色的丝,很像柳叶,就叫五柳鱼吧!”

大家十分赞成,觉得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五柳鱼”就这样叫起来了,并成为一道四川名菜,一直流传了1000多年。

唐代的四川还有一种珍贵食品甲乙膏。据唐代冯贽《云仙杂记·甲乙膏》记载:

蜀人二月好以豉杂黄牛肉为甲乙膏,非尊亲厚知不得而预,其家小儿三年一享。

到了宋代,川菜越来越有特色,并已经形成自己的流派,影响已达中原,越过巴蜀境界,进入东都,为世人所知。

无独有偶,宋代也有两位大文学家、词人同川菜有千丝万缕的情思,这就是北宋的苏轼与南宋的陆游。

苏轼从小受川菜习惯的影响,20岁时随父亲和弟弟到京城应试。冬天的开封天寒地冻,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都靠收藏的一些蔬菜度日。但苏轼的诗歌中,写以蔬菜入馔的特别多,如:

秋来霜露满冬园,

芦菔生儿芥有孙。

我与何曾同一饱,

不知何苦食鸡豚,

再如:

芥蓝如菌蕈,

脆美牙颊响。

白菘类羔羊,

冒土出熊掌。

这些其实是写诗人对川菜的怀念,苏轼不愧为著名的美食家。

宋代诗人陆游是一位业余烹调爱好者,他虽是浙江人,但长期在四川为官,在46岁时入蜀,54岁出川。其间9年是他政治生涯中的重要时期,所以自然对川菜兴味浓厚。唐安的薏米,新津的韭黄,彭山的烧鳖,成都的蒸鸡,新都的蔬菜,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离蜀多年后还念念不忘。

晚年陆游曾在《蔬食戏作》中咏出“还吴此味那复有”的动情诗句,他还在《饭罢戏作》一诗中写道:

东门买彘骨,

醢酱点橙薤。

蒸鸡最知名,

美不数鱼鳖。

“彘”即“猪”,“彘骨”是猪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

陆游的《剑南诗稿》谈到四川饮食的竟达50多首,他的作品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到四川各地民间美食的绚丽。

宋代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卷4《食店》记载了北宋汴梁“有川饭店,则有插肉面、大燠面、大小抹肉、淘煎燠肉、杂煎事件、生熟烧饭”。

由此可见,在唐宋时期,川菜的已单独成为一个全国有影响力的菜系。

[旁注]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25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41岁时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七集》等。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著有《剑南诗稿》等。

[阅读链接]

相传北宋时期,在四川盐都自贡一带,井盐采卤是用牛作为牵车动力,故有役牛淘汰,而当地用盐又极为方便,于是盐工们将牛宰杀,取肉切片,放在盐水中加花椒、辣椒煮食,其肉嫩味鲜,因此得以广泛流传,成为民间一道传统名菜。

后来,自贡一带的菜馆厨师又对用料和制法进行改进,成为了流传各地的名菜。此菜中的牛肉片,不是用油炒的,而是在辣味汤中烫熟的,故名“水煮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