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菜中的有名代表菜品
江苏菜系又称淮扬菜系、苏菜,主要由淮扬菜、苏锡菜、南京菜、徐州菜组成。江苏菜擅烹制鲜活淡水产品,讲究刀工,注重火功,口味咸甜适中、清鲜淡雅,重原汁原味,擅长炖、焖、煨、蒸、烧等烹调方法。如将军过桥、狮子头、扒烧整猪头、镇江肴蹄、盐水鸭等都是苏菜的代表菜。
淮扬名菜“将军过桥”即黑鱼两吃,因黑鱼性烈,是凶猛鱼类,群鱼见了都会“退避三舍”,故冠以“将军”。
“过桥”是说在清代扬州,将下好的面条从锅里挑入放有鲜汤的碗中,称之为“过桥”。
该菜选用重0.75千克左右的鲜黑鱼,鱼肉制成炒鱼片,鱼骨、鱼肠等制汤。一鱼两吃,有菜有汤,鱼片鲜嫩可口,鱼汤浓白如乳,汤中鱼肠如佛手,是扬州的传统名菜。
“狮子头”是脍炙人口的扬州名菜之一。狮子头用扬州话说即是大肉,北方话说即是大丸子。将肥七瘦三的猪肋条肉剁成石榴粒状后制成丸子,微火焖炖熟后丸子表面的肥肉大体溶化但没全部溶化,瘦肉则相对显得凸起,给人一种毛毛糙糙的感觉,因丸子大而表面毛糙于是便称之为狮子头了。
狮子头一菜的烹制极重火功,用微火焖约40分钟这样制出后便肥而不腻入口即化了。扬州狮子头有清炖、清蒸、红烧三种烹调方法,至于品种则较多,有清炖蟹粉狮子头、河蚌烧狮子头、风鸡烧狮子头、青菜烧狮子头、芽笋烧狮子头、清蒸蟹粉狮子头等菜都是独具风味的。
“扒烧整猪头”一菜传说是和尚烧制,专门做给别人吃的。清《扬州风土词萃》中收有白沙惺庵居士的《望江南》词,其中有一首写道:
扬州好,法海寺闲游。湖上虚堂对岸,永边团塔映中流,留客烂猪头。
另有传说清乾隆年间,扬州瘦西湖法海寺的有一厨师烧制的猪头很好吃,游客颇喜品尝。当时流传一首有关歌谣:
绿杨城,法海憎,不吃荤,烧猪头,是专门,价钱银,值二尊,瘦西湖上有名声,秘诀从来不告人。
法海寺的莲性和尚与有一厨师关系密切,得其真传,于是咸甜适中,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的扒烧整猪头就流传开了,成为扬州一大名菜。
“镇江肴蹄”是驰名中外的食品之一,传说清代镇江一夫妻店,在腌猪蹄时误把皮硝当细盐使用,但腌出的蹄子肉色鲜红,烹制时香味浓郁,竟使“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也来品尝了,从此名声大振顾客纷纷争购。
“盐水鸭”一菜早在清人陈作霖所撰《金陵琐志》中就有记载:
鸭非金陵所产也。率于邰伯、高邮间取之。么凫稚骛千百成群,渡江而南,阑池塘以畜之。约以十旬肥美可食。杀而去其毛,生鬻诸市,谓之“水晶鸭”;举叉火炙,皮红不焦,谓之“烧鸭”;涂酱于肤,煮使味透,谓之“酱鸭”;而皆不及“盐水鸭”之为无上品也,淡而旨,肥而不浓;至冬则盐渍,日久呼为板鸭,远方人喜购之,以为馈献。市肆诸鸭,除“水晶鸭”外,皆截其翼足,探其肫,肝零售之,名为“四件”。
由此看出,早在清代,盐水鸭就以“淡而旨,肥而不浓”的“无上品”著称,为南京鸭馔之佼佼者。
盐水鸭四季皆有,但以秋季桂花开时最肥美,此时新鸭上市皮白肉细,鲜嫩异常、品质极优,俗称桂花鸭。盐水鸭选料讲究,程序严格,要经盐腌、复卤、吊坯、汤锅等工序。有口诀道:
热盐擦、清卤复、吹得干、焐得透,皮白肉嫩香味足。
“肺汤”实为斑肝汤,在太湖之滨灵岩山下的吴县木渎镇有一家“石家饭店”该店名菜之一即肺汤,该菜是采用太湖特产的斑鱼肝与鱼肉辅以火腿、香菇、笋等用鸡清汤再调味最后加胡椒粉后进一步调味而成。该菜鱼片稍向内卷,色白稍带淡青,斑肝成淡黄色似鸡油,汤清鲜,肉肥嫩入口即化,是夏秋季的时令菜肴。
斑肺汤在清人朱彝尊撰的《食宪鸿秘》中有记载,其斑鱼菜的做法是:
拣不束腰者剥去皮杂,洗净。先将肺同木花入清水浸半日,与鱼同煮。后以菜油盛碗内,放锅中,任其沸涌,方不腥气。临起,或入嫩腐笋边,时菜,再捣鲜姜汁,酒浆和入佳。
此处把斑肝误当成肺了。再看清袁枚《随园食单》中斑鱼菜:
斑鱼最嫩,剥皮去秽,分肝、肉二种,以鸡汤煨之,下酒三分、水二分、起锅时,加姜汁一大碗,葱数茎,杀去腥气。
袁枚所记斑鱼的做法与今较相似,只是姜汁不用一大碗了。
清《调鼎集》中记有“脍斑鱼肝”:
鱼肝切丁,石膏豆腐打小块。另将豆腐、火腿、虾肉、松子、生脂油一并削绒,入作料,肝丁、豆腐块一同下锅,鸡汤脍,少加芫菜。
此脍斑鱼肝与今日之斑肝汤依然是很相似的。由以上记载可知,早在清初就有了类似的名菜并被多次收入菜谱了。
[旁注]
八仙 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中的8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众说不一。有汉代的八仙、唐代的八仙、宋元时的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代吴元泰在《八仙出处东游记》即《东游记》中把八仙定为: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和曹国舅。
《调鼎集》 清代中期的烹饪书,是厨师实践经验的集大成。该书介绍了正宗的扬州菜的烹调方法。尤其是书中收录了300多种鱼菜,并附有对原料鱼的详细说明。书中不少记述是抄自朱彝尊的《食宪鸿秘》、李渔的《闲情偶寄》和袁枚的《随园食单》。
[阅读链接]
清代惺庵居士《望江南》词写道:“扬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丝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此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清代扬州的居民品尝“加料干丝”的情景,颇似一幅生动的风俗画。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扬州地方官员曾呈上“九丝汤”以“宠媚乾隆”。
“九丝汤”系用干丝外加火腿丝、笋丝、银鱼丝、木耳丝、口蘑丝、紫菜丝、蛋皮丝、鸡丝烹调而成,有时还外加海参丝、蛭干丝或燕窝丝。又因豆腐干本身滋味很薄,要想入味,必需借用滋味鲜醇的鸡汁,多种佐料的鲜香味经过烹调,复合到豆腐干丝里,吃起来爽口开胃,异常珍美,令人食之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