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追求世界和平
海伦是一个世界和平的追求者。在她的一生中,有一半的精力是投入到盲人的福利和反对战争、追求世界和平的事业中。
海伦先后出版了《我的一生》《我所居住的世界》《石壁之歌》等书后,她的名气越来越大,因而受到社会的如潮好评。作为盲女,她终于跻身于上流社会。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她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海伦尽管已步入社会中上层,生活已有保障,名声越来越好,但她并没有忘记那些仍然生活在最底层的盲人和穷人。
她通过数次的穿越美洲各地,进行演讲,了解到还有千千万万的盲人在痛苦中挣扎,在黑暗中挣扎,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得不到人们的援助,他们的生活十分悲惨。海伦决定通过自己的笔,为他们呼吁;通过自己的卓有成效的活动,为他们呼吁。
从大学三年级开始,海伦便开始投入到这一伟大的事业中。
波士顿的康培尔先生,他组织了一个名叫“波士顿妇女工商联盟” 的社会团体。该团体以增进盲人福利为宗旨,为盲人的福利事业鼓吹与呐喊。
接着,他们成立了一个实验所,专门教人做些手工艺之类的工作。他们还在波士顿开设了一家专卖店,推销盲人的产品。不久,马萨诸塞州等地也设立了好几家同样的商店。
海伦决心让盲人走出困境。
她认为,眼下盲人要解决的困难有两个,一是如何让盲人学技术学手艺,然后自食其力;二是如何提高盲人的教育水平。
她认为,应当把世界各地的几种盲文点字方案统一一下,搞出一个通用的新方案来。
这不是异想天开。
- 岁时,海伦由州长推荐,出任了马萨诸塞州的盲人教育委员会委员。
美国明星报在当地有较大的影响,海伦·凯勒就盲人问题,提起新闻舆论界的重视,希望他们大力宣传盲人事业。
- 岁那年,海伦走进了明星报社。明星报总编辑尼尔逊先生接待了她。
海伦说:“您能否在贵报开辟一定的版面,来讨论一下盲童的问题?”
尼尔逊说:“不行。本报版面有限。”
海伦并不就此退却。她反复向总编辑尼尔逊先生阐明这一事情的意义。她软磨硬缠,弄得尼尔逊先生实在说服不了她。这时候,尼尔逊先生答应道:
“那就先试试吧!” 大功告成。
海伦很快写出了几个真实的例子,以说明儿童的盲眼与父母的性病有关,她呼吁社会各界注意这个问题。
纽约一位著名医学博士提出,“预防孩童失明有新的方法”。他进一步指明说,“盲人约有 2/3 是因为出生时眼睛受到病菌感染而失明的。”
所谓“病菌感染”,指的就是因为这些盲人的父母做了不光彩的事, 而染上了不可公布的性病。
在当时,医生、报纸对此都避而不提。
这位博士指出:“婴儿一出生就应该做眼睛的消毒,这一点应写在法律上,要有明文规定,有法可依。”
他还希望媒介大力宣传如何预防儿童感染这种病菌。
海伦的文章很受报社头头器重,尼尔逊总编将其刊登在明星报第一版。
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反响。
《仕女杂志》也刊登了类似文章。
海伦又陆续写了不少文章,都在美国的报刊上发表。《盲人世界》
《盲人杂志》也在这种气候下顺利办了起来。海伦还在《教育百科字典》上发表关于盲人问题的论文。海伦成了一个大忙人。稿约不断,她常常工作到半夜。
她还要经常去出席各种会议或演讲。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训练,她学会了当众说话。但仍然十分吃力。沙利文老师带她到新泽西州做过一次实验性的演说。之后,她常常外出演讲。
她首先是将手指放在老师的嘴唇上,向台下人说明她可以经由老师的嘴唇的动作知道她在说些什么。然后她就开始回答听众们提出的新问题。她常常是现身说法,以自身为例子,说明只要有信心,有恒心,有毅力,人类的潜能往往就能达到充分的发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她的演讲技巧也在逐步提高。
33 岁那年,她决定前往华盛顿去演讲。在华盛顿,她亲自参加了威尔逊总统就职典礼。她“观看”了雄壮的阅兵式。
海伦在华盛顿演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社会反响强烈。一时间, 海伦名声大振,各方飞来邀请函,请她去演讲。她变得更忙了。
《海伦·凯勒》一书第 93 页这样描述她们当时的情景:她们除经常奔走于华盛顿和纽约两地外,还到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等地演讲。
有一次,她们坐火车到路易斯安那州去,正值洪水刚过不久,铁路仍有不少路段被洪水淹没。她们坐的火车要从水中驶过,洪水冲打着车厢,忽然传来“砰”的一声巨响,乘客们纷纷探头外望,原来有一截粗大的浮木撞在车厢上。水面上漂着许多牛啊、马啊的尸体,令人触目惊心。她们搭乘的那列火车的火车头,竟然拖了一株连根拔起的树木走了好长一段路。
邀请她们去演讲的有城市里的学校、妇女团体,也有农村或矿区的组织,有时也到工业集中的都市去对劳工团体演讲。
如此深入各个阶层后,海伦对人生又有一番不同的认识,而且觉悟到自己过去的想法失之天真。
以往她常常想,虽然自己又盲又聋,可是仍然可以获得相当幸福的生活,可见天下无难事,只要肯认真去做,所谓的命运是奈何不了有决心有毅力的人士的。
可是她忘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她之所以能克服许多困难都得力于别人的帮助。与千万其他的盲童相比,她得天独厚,是命运的宠儿,她
出生在一个有钱的家庭里,有疼爱她的父母,然后又得到有献身精神的沙利文老师的高明的教育,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和支持,所以她才能幸运地接受了高等教育。可是一开始她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现在,她深刻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地达到自己的理想,环境的影响仍然很大。在看过工业区、矿区中那些贫苦的劳工后,她尤其深刻地体会到环境对一个人所造成的压力。她的这种想法逐渐变成一种很深的信仰,不过她并不因此感到悲观,只是更加强了她认为人类应该保持希望,不断地奋斗,至于那些处于顺境的人都能认识到有义务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1924 年 1 月,海伦首次有机会横越美国大陆作演讲旅行,最令她高兴的是母亲能够与她同行,给她不少方便。母亲喜欢旅行,而她终于有机会让她一览美国大陆风光。
演讲旅行的第一站是从加拿大的渥太华开始,然后是俄亥俄州。途中曾一度转往伦敦,再回到密歇根州,随后是明尼苏达、爱阿华,如此一路向中西部行进。
她们最后到达加利福尼亚,她母亲特别喜欢加州,尤其爱上了旧金山的海滨,经常在黄昏时徜徉于沙滩上。
她和母亲曾搭汽船出海,她母亲还是个天生的诗人,她以吟诗般的口吻向海伦描述落日余晖下的金门桥。
她无限感慨地对海伦说:“看了如此宜人的景色后,我过去的悲哀、不快都一扫而光了。”
从 1924 年开始,海伦的演讲旅行日益繁忙,而那时候沙利文老师常常生病,不能随行。
她们自从得到卡耐基先生那笔捐款后,生活较稳定,于是海伦又聘请了一位女秘书。帮助她工作的这位女秘书汤姆森,因为她没结婚,所以人们称她为汤姆森小姐。
1954 年 10 月,海伦从事第二次横越大陆的演讲旅行,这一次旅行就是由汤姆森小姐陪同。
秘书的工作委实不轻松,从演讲的接洽、订约,乃至修改日程,收拾善后等等各类事情,不论巨细皆由秘书一手包办。这些事情有时相当烦人,幸好汤姆森小姐非常能干,做事利落,处理任何事情皆井井有条, 行有余力还能照顾海伦的生活起居,整理内务。
从此汤姆森小姐一直在海伦身边工作,陪伴她四十余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欧洲陷入了严重的战乱,世界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到处都在流血,到处都是机枪的哒哒声、炸弹的爆炸声和军民的呻吟声。过去几个世纪, 西方殖民国家在全球各地大肆掠夺和屠杀落后国家的人民,现在轮到他们自相残杀了,而且其残酷程度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
西方资产阶级的田园诗时代永远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充满战争、革命、经济危机和恐怖活动的世纪。
海伦这个布尔乔亚社会的宠儿,随着欧美布尔乔亚阶层的衰落,她的生活也发生了急剧变化。
首先,随着欧战的爆发,海伦无法再像过去那样轻松愉快地到处走
动演讲了。她只要一想到正在进行中的战争浩劫,就再也无法像以往那样轻松地说些慈善的话。
当时也有一些出版社或杂志社向她索稿,希望她写一些比较新潮有趣的文章,可是在愈演愈烈的战争情势下,她哪里有心情写那些文章呢?当时,她已收到数千封来自战乱的欧洲的求援信件,可是她却一点
办法也没有。她自己的生活又没有着落,必须靠四处旅行演讲来■口。海伦和沙利文老师都是坚决的反战者,认为应该极力让美国避免卷
入战争的漩涡中。她们都是反战团体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