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5-2 氨基甲酸酯类与有机磷类农药中毒的鉴别
化合物 |
氨基甲酸酯类 |
有机磷 |
---|---|---|
特异气味潜伏期 |
- 有短,皮肤污染约 0.5~2h,口服约 10min |
+呼气及呕吐物中均有 皮肤污染约为 2 ~ 6h ,口服约 10 ~ 60min |
AchE 活性 阿 托 品 治疗反应 |
下降,但恢复快,数分钟即上升, 数小时可正常 良好 |
下降,恢复甚慢 有效,但不明显 |
病程 |
短,自愈性强 |
较持久,有反复 |
后遗症 |
较少,无迟发性神经病 |
较多,甚至可发生迟发性神 经病 |
毒物测定 |
血中不易测出原形物,尿中可测出代谢物,如 1-萘酚(西维因)、2-异丙氧基酚(残杀威)、 3-羟 基呋喃丹(呋喃丹)等 |
血中可测出原形物,尿中可测出代谢物,如三氯乙醇(敌百虫)、对硝基酚(对硫 磷、氯硫磷、异硫磷等) |
溴氰菊酯(敌杀死)、二氯苯醚菊酯(除虫精、节氯菊酯)、氯氰菊酯(兴棉宝、安禄宝、灭百可)、戊氰菊酯(杀灭菊酯、速灭杀丁)、氟胺氰菊酯(马扑立克)、氟氰菊酯(可杀螨、甲氟菊酯、氟戊酸菊酯)、丙烯菊酯、氟氯氰菊酯(百树菊酯)等。
本品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在体内代谢甚快,主要经尿排出。本品有较强的神经毒性,可致中毒性脑病、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并具皮肤粘膜及呼吸道刺激性。皮肤接触者可引起局部瘙痒、烧灼感、针刺感、红斑、疱疹等表现,其潜伏期仅数十分钟;田间喷洒施药是此类农药中毒最常见原因,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的潜伏期为 2~12 小时,最短在数十分钟内发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食欲不振、乏力、精神萎糜、流涎及十分明显的面部烧灼感,严重者出现四肢粗大的肌束震颤、阵发性抽搐或强直痉挛、瞳孔缩小、肺水肿、呼吸困难、心悸、紫绀、昏迷,可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严重病例多见于口服中毒者,此时的消化道症状亦十分突出,有报告指出眼入 25ml 拟除虫菊酯即可引起明显中毒症状。
中毒的诊断主要依据可靠的毒物接触史及典型的临床表现,及时测定血中及尿中毒物原形有助中毒的确诊。
- 杀虫脒
本品又名氯苯脒、杀螨脒,是一种甲脒类(有机氮类)杀虫杀螨剂。由于高效、广谱、低毒,且对具农药抗性的害虫仍有效,故 70 年代开始在我国投
用后,其用量很快升至第 4 位。后发现对人体具有较强的毒性及潜在致癌作用,1992 年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杀虫脒,但中毒事件迄今仍有发生。本品可经由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但生产性中毒主要由皮肤污染
引起。杀虫脒在体内代谢、排出均甚快,蓄积性小,一次摄入后 3 天,可排出 90%左右,主要经尿排出;其代 谢产物主要为去甲基杀虫脒、N-甲酰-对氯邻甲苯胺、4-氯邻甲苯胺、5-氯邻氨基苯甲酸等。
中毒的主要环节为意识障碍、高铁蛋白血症和出血性膀胱炎,心肌、肝、肾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生产性中毒的潜伏期约 2~6 小时,口服的潜伏期约数十分钟。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精神萎糜、恶心、厌食、四肢麻木及明显嗜睡,严重者可发生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呼吸循环衰竭;同时, 尚可见明显紫绀及缺氧症状,与剂量有明显相关;中毒后 12~48 小时,则出现尿急、尿频、尿痛、血尿等出血性膀胱炎症状;较重病人常有发热、心电图 ST-T 波异常、传导阻滞、心律失常、肝功能和肾功能异常等。
血中及尿中原形物及时测定或尿中杀虫脒代谢物测定,对中毒有重要提示作用;血中高铁血红蛋白测定可作为重要参考指标。
- 有机氟类
常见品种为氟乙酸钠及氟乙酰胺,毒性均甚强烈。
- 氟乙酸钠 为一高效杀鼠剂,进入机体后可与辅酶 A 结合,生成氟乙酰辅酶 A 并进而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氟柠檬酸,此步反应称为“致死合成”, 因生成的氟柠檬酸可明显抑制乌头酸酶,使柠檬酸不能进一步氧化,三羧循环中断,能量(ATP)生成障碍,兼之有大量堆积的柠檬酸的直接刺激,从而使体内各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尤以脑、心肌损害最为明显。
中毒主要由口服引起,潜伏期仅数十分钟,常见症状为恶心、呕吐、流涎、腹痛,可有血性呕吐物,继而出现中枢神经及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精神恍惚、恐惧感、面部麻木、视物不清、肌肉颤动、肌肉痉挛疼痛、心悸等,心电图检查常见有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心房纤颤等;严重者可出现 癫痫样发作、昏迷、脑水肿、肺水肿甚至呼吸循环骤停,死亡。本品因毒性太高,已被禁止使用。
血氟、尿氟增高且伴有血中柠檬酸增高,对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
- 氟乙酰胺其毒性与氟乙酸钠相同,目前也不准用于杀鼠,而主要用于杀虫杀螨。本品由于不挥发、不溶于脂类,故不易经呼吸道及皮肤侵入,中毒多因误服或食用本品毒死的畜禽所致,潜伏期多为数十分钟。其中毒症状与氟乙酸钠相似。血氟、尿氟、血柠檬酸增高对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
- 百草枯
主要用作除草剂,因本品不易挥发,故生产性中毒主要因皮肤污染引起, 误服也是临床常见的中毒原因。
皮肤接触可引起局部瘙痒灼痛、红斑、水泡、溃疡或坏死,本品对眼亦
有刺激损伤作用。中毒症状主要为在头痛、头晕、乏力、烦躁等基础上出现明显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胸痛、胸闷、气急、紫绀,可因肺水肿、肺早期纤维化、呼吸衰竭死亡;较重病人还可出现精神障碍、抽搐及心肌、肝、肾严重损害表现。重度病人主要见于口服患者,3g 即可致死;口服后可致口腔、食道及胃化学性灼伤而出现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吐血等,并合并肝功异常、肝肿大压痛、蛋白尿、血尿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心跳骤停、肺水肿、肺早期纤维化、呼吸衰竭等表现。其机制可能与本品在体内生成大量氧自由基,诱发强烈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 抗凝血类杀鼠剂
常见品种为杀鼠灵(亦称华法灵、灭鼠灵,化学名称为 3-丙酮基代苄基
-4-羟基香豆素)、敌鼠(化学名为 2-二苯基甲酰基-1,3-茚满二酮)。前者主要抑制凝血酶原的形成,且可损 害毛细血管,后者除影响凝血酶原生成外, 尚可竞争性抑制维生素 K 活性,并阻碍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等的合成。
中毒主要因误服引起,主要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头晕、乏力等症状; 2~3 日后可出现鼻衄、牙龈出血、呕血、便血、血尿、咯血、阴道出血、紫癜等出血表现,严重者可有肝、肾损害发生。化验可见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严重者出血时间亦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