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亚洲的人文状况与旅游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洲,人口约 31.19 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60

%。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 71 人,也居世界第一位。有些国家和地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达 500~600 人,甚至更高。

亚洲的人种和民族构成比较复杂,黄种人占主要地位,约占总人口的 60

%以上;白种人占 1/3 以上。此外还有一些混血人。民族共 1000 多个,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有的民族数量达到数亿人,如汉族,有的民族人数不到 1 千人。亚洲国家中,只有少数国家为单一民族国家,如日本、朝鲜、蒙古等,大多数国家为多民族国家。复杂的民族状况形成了复杂的民族习惯和风土人情。一个民族的风情对另一个民族而言具有新颖性,因而具有吸引力。

亚洲的语言极为复杂,属于不同的语系。我国和中南半岛各国属于汉藏语系,其次是包括印地语和波斯语等语言的印欧语系,再次是主要分布东南亚的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此外还有朝鲜、日本、阿尔泰、乌拉尔、维吾尔等语系。语言种类繁多,加上复杂的方言,为各国、各族、各地人民的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于旅游活动的开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人们不得不培养懂得多种语言和方言的导游和其他旅游从业人员。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发源地。佛教是最古老的宗教,于公元前 5~6 世纪起源于印度和尼泊尔毗邻处。亚洲是佛教徒的主要居住地区,他们主要分布于中南半岛各国和斯里兰卡,以及东亚一些国家。流行于不丹、锡金、蒙古及我国藏族、蒙古族地区的喇嘛教是大乘佛教的一个分支。伊斯兰教起源于沙特阿拉伯西部,该教教徒穆斯林约有 4 亿多人, 分布于西亚、东南亚、中亚和南亚地区。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是该教的圣地,每年都有大量的穆斯林去那里朝圣。基督教于公元 1~2 世纪起源于

西亚巴勒斯坦地区。此外,亚洲还有天主教、印度教、犹太教等。宗教不仅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对于旅游也有相当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表现在它们的建筑物上。不同的宗教在各地留下了不同风格的建筑,包括寺庙、基督教堂、清真寺、犹太神庙等。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或造型特异的宗教建筑物常常成为旅游点的重要观光内容。宗教圣地对教徒有巨大的吸引力。

亚洲的开发历史悠久。在历史上,亚洲人民曾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文化, 形成了黄河流域(中国)、印度河流域(印度和巴基斯坦)、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古巴比伦,现今伊拉克境内)等世界文明发祥地。中世纪时,亚洲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在农业、手工业、水利工程、医学、数学和天文学等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对整个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现在亚洲依然保留这些历史阶段的许多文物和遗迹。而这些文物和遗迹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的旅游资源、旅游点或旅游区,强烈吸引着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旅游者。

16 世纪以后,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相继入侵亚洲,在沿海地区建立据点,掠夺当地的金银、宝石、丝绸等物资。18 世纪后半期,它们逐渐向亚洲内地扩张,在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各国开矿山,修铁路,并在西亚开采石油,大肆掠夺亚洲的自然资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除了日本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以外,其余亚洲国家多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二次大战以后,亚洲许多国家纷纷独立,并积极发展民族经济。这一阶段也留下了不少历史遗存。同时旧的城市不断得到改造,新的城市和建设成就不断涌现。历史遗存和现代成就,加上自然景观和各民族风土人情,构成了亚洲丰富的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