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设计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依靠自身产生的各种微量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这些化学物质叫做植物激素,它们来自于植物体的一定部位(如芽的顶端分生组织)。

本节教材的中心是研究植物在自身调节过程中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这些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在导言时,首先结合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些生物现象引入课题,如农民播种时不考虑种子落地时的方向,但种子萌发后为什么根总是深入泥土,茎总是背地生长,叶总是向光伸展呢?为什么向日葵的花盘始终向着太阳呢?为什么通常在秋天才落叶纷纷呢?为什么幼小植物体被风吹倒后还可恢复直立生长呢?通过上述这一连串的实际现象引出:生物体内部的协调统一,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是生物体自身调节的结果,一旦调节失控, 即会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生命活动的调节是生物体重要的基本特征之一。为了使学生将这部分知识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我一方面利用实物、幻灯片引导学生探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来源,另一方面通过幻灯片上的图形启发学生自己动脑明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同时对生长素的运输特点也进行了初步探讨。生长素是生物学家通过燕麦胚芽鞘生长向光性实验发现的,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我事先做了如下准备:培养好小麦胚芽鞘,制好琼脂块,绘制好有关的幻灯片。具体做法如下:

  1. 课前分发实验材料,将小麦胚芽鞘和琼脂块按组分发给学生,使他们初步获得惑性认识。

  2. 课堂上利用幻灯片中的生物形象启发学生共同探讨生长素的来源,明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同时对生长素运输分布过程中内外因素与其有何影响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授课过程中我出示自制的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图片引导学生针对每一幅图中呈现的生物形象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通过点拨学生

很快得出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的正确结论。接着我又展出一幅雪松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它的形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入顶端优势的原理中,他们根据生产实践已有的认识举出果树修剪、棉花摘心、盆景造型等许多实例。

生长素的产生是植物体自身的机能,产生后它的运输与分布是否会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呢?针对这一问题,我向学生出示图二。按照生长素极性运输原理,师生共同分析:胚芽鞘(甲)从上侧照光,其尖端合成的生长素向尖端下部一段均匀运输分布,结果(甲)表现为直立生长。胚芽鞘(乙)接受右侧照光,为单侧光,结果引起生长素运输时分布不均匀,使得背光侧比向光侧分布较多,背光侧细胞较向光侧细胞生长快,导致胚芽鞘(乙)弯向光源方向生长。通过(甲)(乙)两图对比,说明了单侧光是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运输分布的外界因素之一。接着我又出示图三,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将萌发的种子幼苗在暗室中水平放置三天后,由于幼苗自身的重力作用, 同样可使生长素的运输与分布受影响,其结果是生长素于近地面侧较远地面侧运输分布多,由于不同的植物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敏感性不同,结果根部远地面侧细胞较近地面侧细胞生长快,致使根表现向地生长,而茎部则是近地面侧细胞较远地面侧细胞生长快,致使茎表现背地生长。为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随后又进行设疑:如果人为地在胚芽鞘的尖端插入一些阻隔物质(如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是否会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呢?如将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 它们的生长情况如何?由于大部分学生对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已有了明确的认识,所以便能很快做出正确结论:接受右侧照光的胚芽鞘直立生长。由于云母片从尖端上部插入,阻止了生长素运输过程中分布不均情况的发生。从左侧照光的胚芽鞘不生长。由于它的尖端与下部相连处横向插入了云母片,从左侧照光,其尖端合成的生长素向下部一段运输时全部被阻断,致使其表现为不生长。从上侧接受照光的胚芽鞘,由于右侧插入了云母片,结果右侧生长素的运输受阻,使其弯向右侧生长。

(罗焕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