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海军法案与互惠贸易协定
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和与国外交往的增多,加拿大政府于 1909 年建立外务部。在此之前,加拿大与一些国家的商务及相关谈判都是由内阁部长与英国驻该国外交使节负责完成的,外务部建立的同时,加拿大还在一些国家设立了领事人员并派驻了商务代表,加拿大与世界的联系逐步紧密起来。随着欧洲局势的日益紧张,加拿大必然对自身防务问题表示关注。在这一点上, 英国政府的态度是,希望由殖民地政府出钱,建立统一的海军来加强帝国国防。这一计划,首先遭到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的反对。在加拿大国内,两大党在建立“自己的海军力量”这一问题上基本上取得了一致,主张加拿大应保卫自己的海岸线及海港,反对每年向英国拨款,建立统一的帝国海军。
1910 年 1 月,洛里埃提出了他的海军法案,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常备
海军和预备舰队,其中包括 5 艘巡洋舰和 6 艘驱逐舰在内的小型舰队,这支海军将由加拿大政府独立控制,在议会批准的情况下可以由英国海军部指挥。在洛里埃看来,海军的建立意味着加拿大不仅增添了一份保护自身安全的责任,同时也是加拿大向其久已渴望的政治独立迈出了重要一步。虽然这支海军在帝国紧急状态下仍有责任作为帝国军事力量的一部分参战,但加拿大政府试图有权由自己来判断是否有必要及何时参战。
海军法案遭到了来自两个方面的激烈反对,英裔帝国派倾向于加拿大应属于帝国国防的一部分,无需建立自己的海军,法裔民族主义者则既不想向英国提供舰只,又不赞成建立强大海军。对洛里埃总理来说,后者在政治上对他的威胁更大一些。自 1896 年以来,魁北克省的法裔一直是洛里埃政府的坚定支持者,民族主义情绪由于经济的繁荣也一度退居次要地位。20 世纪初年,魁北克省民族主义运动的新领导人亨利·布拉萨藉海军法案提出之机露出头角。布拉萨认为,友好地分手将是所有母国和殖民地最终的命运,但在目前情况下,安全地依赖英国可能比独立后的自由更适合加拿大,因为加拿大既需要英国的保护以对抗美国,法裔加拿大人则需要时间对抗英裔加拿大人,因此,任何意义上的国防其实仍然是英国军备的组成部分,同反对加拿大参加南非战争一样,布拉萨反对海军法案的内容,认为其结果只能为帝国主义战争所利用。
保守党新领袖罗伯特·L·博登对海军法案基本赞同,但这并不能制止保守党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许多保守党人认为建立自己的海军意味着英帝国的解体和对帝国的不忠,众多的英裔保守党人主张加拿大应直接向英国提供舰只,支持英国发展强大的海军。保守党人称依洛里埃海军法案建立起来的海军将是一支“锡壶海军”(Tin—pot navy),在战争过程中将根本不堪一击。博登出于不同的政治派别的考虑试图缓和矛盾,提出了他自己的主张。他认为,在加拿大最终制定其永久的国防计划之前,仍然有必要与英国国防力量保持一种恰当的关系以使加拿大在帝国的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发言权,为了争取这种政治权利,必须承担责任。博登同洛里埃一样重视加拿大的自治,但前者主张通过维持适当的协商关系达到目标,后者则强调采取超然的态度。洛里埃既反对帝国派又同样不赞成民族主义者的看法。他声称并非只有帝国派真正忠于英国,但是,必须考虑到加拿大连结两洋,又是一个贸易大国,而英国一旦进入战争状态,加拿大也便有遭受攻击的危险。他在回答有关欧洲战争范围的提问时说:“战争无所不及。一旦英国处于战争
状态,加拿大也就卷入了战争;这没有什么区分。如果我们所隶属的英国同某一国家发生战争,加拿大就面临着外国侵略;这样,加拿大也就加入了战争。”(3)
海军法案于 1910 年 4 月 20 日在众议院得以通过。但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并未结束,并一直阻碍着加拿大海军计划的实现。
关于海军问题的争论尚未结束,美加互惠贸易协定又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1910 年初,塔夫脱总统首先表达了美国与加拿大签订互惠贸易协定的意向。在美国人看来,这是加拿大自联邦成立以来即梦寐已求的事。洛里埃总理表示接受这一建议。谈判于同年 10 月份在渥太华开始,于 1911 年 1 月于华盛顿成文。根据协定,加拿大农产品免税或只征很低税以后即可进入美国, 免税产品包括谷物、水果、蔬菜、鱼类、牲畜等,对食品及农业机械只征收很低关税;以此为交换。对进入加拿大的美国产品,征收与英国或其他享有优惠的国家的产品相同的关税。
根据互惠贸易协定签订时的规定,该协定将不以条约形式出现,而需经由两国立法机构的批准。美国国会于 1911 年 7 月批准了协定,但出人意料的是,协定在加拿大议会遇到了重重障碍,没有得到议会批准。反对互惠协定既有自由党人,也有保守党人,既来自政府官员,也同样来自民间。这一现象看似离奇,却有其内在逻辑。互惠贸易问题自 1891 年大选之后几乎已为人遗忘,首先是自由党人不再把该问题列入政纲,1891 年之后的历次选举中, 互惠贸易问题从未引起大的争论,新闻界及政界自然也不会老调重弹,而且, 由于持续的经济繁荣,美国市场已不再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互惠贸易条约的签订使这一问题重新提上日程,引起轩然大波。
以克利夫德·西夫顿和商业银行的艾德蒙德·沃尔克为首的 18 位著名的自由党人首先表态反对互惠贸易条约,并公开与自由党决裂。在蒙特利尔, 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威廉·范霍恩又一次发挥其政治影响,号召铁路及工商界反对互惠条约。魁北克的亨利·布拉萨领导的民族主义者仍对海军法案耿耿于怀。1911 年 7 月,从英国参加完帝国会议返回首都之后的洛里埃解散了议会,决定进行大选。
1911 年大选以洛里埃的失败而告终。在这次选举中,布拉萨为代表的民
族主义者与保守党联合,在议会中共得到 133 个席位,而自由党只保有 88 席。保守党在选举中充分利用了互惠贸易问题和海军法案,首先声称互惠贸易终有一天会导致美国吞并加拿大,而美国政界和新闻界的言论又恰恰证明了这一点。而由于海军法案的原因,法裔加拿大人对洛里埃在处理与英国关系时过分注重帝国利益的不满终于爆发,谴责洛里埃正在使加拿大卷入欧洲的战争漩涡。洛里埃本以为互惠贸易的签订会缓解关于海军法案的争论并为他赢得西部地区的选票,但出乎意料的是保守党与魁北克民族主义者的联合使之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而强大的工商业界和铁路巨头们长期受惠于保护关税政策,决不会轻易让互惠贸易成为现实。可以说,1911 年的选举是为解决政府的困难而举行的,却终于导致了洛里埃的下台。
注释:
-
Edgar Mclnnis , Canada , A Political and Social History (Toronto,1982),p.438.
-
D. M. Lebourdais, Nation of the North, Methuen &Co. Ltd, Lon-don,p.103.
-
Mason Wade, The French Canadians(Toronto,1968),Vol.I,p.567.